紅磨坊 ムーランルージュ
妮可基曼令人難忘的作品。在《華麗年代》中以女神身份出現的妮可基曼,在這部片子也美得像女神,只是紅顏薄命。這整部片瀰漫著當時的エキゾティシズム的氣氛,把作家和女星的看似絕妙組合卻是薄命鴛鴦的故事以音樂劇的方式呈現出來。(待續)
2011/01/31
葉問前傳
葉問前傳
這裡演葉問的竟是葉問2裡頭那個找麻煩的領頭小子。演員重複太多好混亂。武打混搭民族風是流行嗎?一篇霍元甲其實就夠了,恐怕,要把這些共同想像領域裡的英雄們都各個給拍完拍爛,像黃飛鴻那般。只是凡事都是一個模樣還真的很倒胃口。。。嗯,不過,就欣賞拳腳功夫來說,那倒是還好。看葉問巧遇名師,大隱隱於市,就讓人不禁想,這是部都市電影。《詠春》既然也拍了,會不會有人想拍一篇五枚師太的故事?真是那樣,見證正宗詠春拳,也不無道理。
這裡演葉問的竟是葉問2裡頭那個找麻煩的領頭小子。演員重複太多好混亂。武打混搭民族風是流行嗎?一篇霍元甲其實就夠了,恐怕,要把這些共同想像領域裡的英雄們都各個給拍完拍爛,像黃飛鴻那般。只是凡事都是一個模樣還真的很倒胃口。。。嗯,不過,就欣賞拳腳功夫來說,那倒是還好。看葉問巧遇名師,大隱隱於市,就讓人不禁想,這是部都市電影。《詠春》既然也拍了,會不會有人想拍一篇五枚師太的故事?真是那樣,見證正宗詠春拳,也不無道理。
葉問2
葉問2
到底是,不把這種題材拍爛不肯罷休嗎?是不是後殖民研究的影響(玩笑),整個民族主義的色彩染得靡靡漫漫。最後還跑出李小龍來,莫非這個才是[本命]?葉問第一集拍了也就罷了,還接二連三的,連同前傳真的是把觀眾養得太飽滿,會打嗝。
到底是,不把這種題材拍爛不肯罷休嗎?是不是後殖民研究的影響(玩笑),整個民族主義的色彩染得靡靡漫漫。最後還跑出李小龍來,莫非這個才是[本命]?葉問第一集拍了也就罷了,還接二連三的,連同前傳真的是把觀眾養得太飽滿,會打嗝。
華麗年代
華麗年代
這部片應該在戲院看。既是音樂片,又有眾星雲集,當然要在戲院看。電影版的《Chicago》拍得就不輸舞台版(這裡也要看cast),可是這部片子裡可以同時看到好多個舞台和表演,看到各個風格不同,風華絕代的女星展現不同的才華,幕前幕後深淺層次簡直迷死人!Daniel Day-Lewis在這裡的演出完全擺脫之前優雅的形象,成功地詮釋了一個玩世不恭的創作者。那個燦爛的音樂世紀,那個綻放整體藝術的時代,那個百花競豔的舞台在在都呈現了那個時代的豐饒,而這部電影能引領觀眾重溫,或是認識那現在所沒有的氛圍,它,頹廢卻又放出生命感爛熟的光芒。後悔劇場上映時沒留意去看,這在電視裡看實在太可惜,也太乏味。如果能在百老滙看到舞台,就,太完美了!
這部片應該在戲院看。既是音樂片,又有眾星雲集,當然要在戲院看。電影版的《Chicago》拍得就不輸舞台版(這裡也要看cast),可是這部片子裡可以同時看到好多個舞台和表演,看到各個風格不同,風華絕代的女星展現不同的才華,幕前幕後深淺層次簡直迷死人!Daniel Day-Lewis在這裡的演出完全擺脫之前優雅的形象,成功地詮釋了一個玩世不恭的創作者。那個燦爛的音樂世紀,那個綻放整體藝術的時代,那個百花競豔的舞台在在都呈現了那個時代的豐饒,而這部電影能引領觀眾重溫,或是認識那現在所沒有的氛圍,它,頹廢卻又放出生命感爛熟的光芒。後悔劇場上映時沒留意去看,這在電視裡看實在太可惜,也太乏味。如果能在百老滙看到舞台,就,太完美了!
2011/01/29
The Truth About Charlie
迷情追殺 The Truth About Charlie (謎中謎 Charade)
1963年的經典remake。我對這部片並不是很有興趣,不過對於它的remake版和63年版的比較倒是覺得有意思。被號稱為最上乘的喜劇懸疑片,我一直誤以為是西區考克的片,畢竟從舊版《謎中謎》(1963)中明顯地可以看到西區考克的風格。這部remake,主演者與赫本的風格迴異,因此,或許能看到完全不同的詮釋。聽說《謎中謎》的主題曲備受歡迎,相信即使沒有看過這部老電影的人應該對這首歌也是耳熟能詳的,或許也可比較一下新片的配樂如何了,據說新片的音樂也是極為可觀,不但如此,還有許許多多隱藏在銀幕裡的記憶。不過還是得說,不管是美國,還是日本對シャレード和 The Truth About Charlie (日網評)的評價,都是赫本版[倍]受歡迎,畢竟像赫本這樣,天真,美麗,優雅又有點俏皮的女性是再世難求的。Charlie其實還是不錯的,我特別喜歡它的音樂,處理的很細膩,尤其是片尾。女主角的演技也還蠻吸引人,能夠沒有赫本的陰影,可見功力雄厚。
1963年的經典remake。我對這部片並不是很有興趣,不過對於它的remake版和63年版的比較倒是覺得有意思。被號稱為最上乘的喜劇懸疑片,我一直誤以為是西區考克的片,畢竟從舊版《謎中謎》(1963)中明顯地可以看到西區考克的風格。這部remake,主演者與赫本的風格迴異,因此,或許能看到完全不同的詮釋。聽說《謎中謎》的主題曲備受歡迎,相信即使沒有看過這部老電影的人應該對這首歌也是耳熟能詳的,或許也可比較一下新片的配樂如何了,據說新片的音樂也是極為可觀,不但如此,還有許許多多隱藏在銀幕裡的記憶。不過還是得說,不管是美國,還是日本對シャレード和 The Truth About Charlie (日網評)的評價,都是赫本版[倍]受歡迎,畢竟像赫本這樣,天真,美麗,優雅又有點俏皮的女性是再世難求的。Charlie其實還是不錯的,我特別喜歡它的音樂,處理的很細膩,尤其是片尾。女主角的演技也還蠻吸引人,能夠沒有赫本的陰影,可見功力雄厚。
Wuthering Heights
Wuthering Heights 嵐が丘
Emily Bronteの嵐が丘は、何度も映像化され、ビノッシュ主演したものもあったかと記憶している。これはTV現代版リメーク(《狂情狂愛》)。ロック歌手、現代風の曲とクラシック音楽とをそれぞれワイルドな存在と優雅で教養のある人間の存在とを描き分ける。私から観れば、これはまた一つの文化的なヒエラルキー(Hierarchy, Hierarchie)の現われ。ロック音楽で換骨奪胎して、古典作品を一つの現代劇に仕上げた。しかし、そこにある設定はあまりにも非・現実的で、一人の女性をめぐって多くの男性が囲むという、劇的な設定。また、兄弟間の近親相姦的な要素もなにか古さを感じさせる。女性として自立したい、独立に目覚めながらもなにか不確かなものをいまだに心のなかに抱き、動揺する。それと、貧富の差。これがいまの格差社会と重なると言われもするかもしれないが、やはり一つの古典作品をどこまで現代的に生まれ変われさせていくかが監督の腕次第、と言わざるを得ない。
Emily Bronteの嵐が丘は、何度も映像化され、ビノッシュ主演したものもあったかと記憶している。これはTV現代版リメーク(《狂情狂愛》)。ロック歌手、現代風の曲とクラシック音楽とをそれぞれワイルドな存在と優雅で教養のある人間の存在とを描き分ける。私から観れば、これはまた一つの文化的なヒエラルキー(Hierarchy, Hierarchie)の現われ。ロック音楽で換骨奪胎して、古典作品を一つの現代劇に仕上げた。しかし、そこにある設定はあまりにも非・現実的で、一人の女性をめぐって多くの男性が囲むという、劇的な設定。また、兄弟間の近親相姦的な要素もなにか古さを感じさせる。女性として自立したい、独立に目覚めながらもなにか不確かなものをいまだに心のなかに抱き、動揺する。それと、貧富の差。これがいまの格差社会と重なると言われもするかもしれないが、やはり一つの古典作品をどこまで現代的に生まれ変われさせていくかが監督の腕次第、と言わざるを得ない。
2011/01/27
想起瑪利連
我不大記得店名是不是這麼寫,不過恍然看到的看板似乎是這麼寫著的。上次有人帶我去,嚐了仙草凍覺得好好吃。今天禁不住就想起,好奇他們的燒仙草是不是也一樣美味。聽說在藝術街?還是國際街也有分店,方向癡的我,不知是否還能找到上次的地方...只記得,好像還是個不難找的地方,就看,我到底什麼時候才有機會又到那裡去重溫美味?如果沒有事情經過那附近,應該也難得去吧。這,還真令人想念。
2011/01/26
The Ninth Gate
The Ninth Gate
ホラー映画のなかで、珍しく気に入った映画がこの『ナインスゲート』だった。ポランスキーの作品だったせいか、ひと味もふた味も違っていた。特に謎めいた本の世界に迷い込んだ主人公の足跡とともに明かされていく恐怖な企てがじわじわと観客席まで迫ってくる気配すらあった。私はJohnny Deppのファンではないが、このなかのJohnny Deppは好きだった。逆に気に入った『赤い航路』のミミーは、今度のルシファー役が恐ろしかった。わたしはやはり少し子供じみた雰囲気を持つミミーがいい。
ホラー映画のなかで、珍しく気に入った映画がこの『ナインスゲート』だった。ポランスキーの作品だったせいか、ひと味もふた味も違っていた。特に謎めいた本の世界に迷い込んだ主人公の足跡とともに明かされていく恐怖な企てがじわじわと観客席まで迫ってくる気配すらあった。私はJohnny Deppのファンではないが、このなかのJohnny Deppは好きだった。逆に気に入った『赤い航路』のミミーは、今度のルシファー役が恐ろしかった。わたしはやはり少し子供じみた雰囲気を持つミミーがいい。
赤い航路
赤い航路 Bitter Moon
これは私にとって衝撃的な映画だった。若かったせいかもしれないが、いろんな意味で衝撃を受けた。ロマン・ポランスキーの傑作で、一度観たらなかなか忘れられない映画の一つとしてカウントしてよい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う作品。ミミーを演じた女優は、同じくポランスキー監督作の『ナインス・ゲート』でJohnny Deppと共演、ただ『赤い航路』のなかと違い、もっと狂気じみた、なにか恐ろしい雰囲気を漂わせた役だった。『赤い航路』のミミーはただただ妖艶で不思議な魅力を持つ女性として映った。可愛くてしかし妖しくて、魅力的でセクシーでミステリアスで、だけど従順に見えてときどき凶暴のようで......なぜこのようにすべての魅力を一身に集まるか不思議なくらい、ミミーのデビューだけでも十分、衝撃的な出来事だった。
これは私にとって衝撃的な映画だった。若かったせいかもしれないが、いろんな意味で衝撃を受けた。ロマン・ポランスキーの傑作で、一度観たらなかなか忘れられない映画の一つとしてカウントしてよい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う作品。ミミーを演じた女優は、同じくポランスキー監督作の『ナインス・ゲート』でJohnny Deppと共演、ただ『赤い航路』のなかと違い、もっと狂気じみた、なにか恐ろしい雰囲気を漂わせた役だった。『赤い航路』のミミーはただただ妖艶で不思議な魅力を持つ女性として映った。可愛くてしかし妖しくて、魅力的でセクシーでミステリアスで、だけど従順に見えてときどき凶暴のようで......なぜこのようにすべての魅力を一身に集まるか不思議なくらい、ミミーのデビューだけでも十分、衝撃的な出来事だった。
Il Postino
IL POSTINO The Postman
1996年公開の、この映画は大学の先生と一緒に観に行った。たしか銀座のシネマだったか、あるいは水道橋のギンレイ会だったか? 記憶は定かではなかった。イタリアの島で一年間教鞭をとった先生だったので、映画に出て来る島の風景が懐かしいだとか。イタリアの映画で、のびのびとした撮影が印象的で、人情味溢れるばかりの小品だが、静かに感動させる。実在した亡命詩人パブロ・ネルーダの話をもとに撮ったこの映画は、文学用語もときどき出てくる。とくに「メタファー」についていろいろ議論が出てきたところが面白かった。そうか、メタファーとはこのようなものなのかと、ワンレッスンを受けた気がした。
1996年公開の、この映画は大学の先生と一緒に観に行った。たしか銀座のシネマだったか、あるいは水道橋のギンレイ会だったか? 記憶は定かではなかった。イタリアの島で一年間教鞭をとった先生だったので、映画に出て来る島の風景が懐かしいだとか。イタリアの映画で、のびのびとした撮影が印象的で、人情味溢れるばかりの小品だが、静かに感動させる。実在した亡命詩人パブロ・ネルーダの話をもとに撮ったこの映画は、文学用語もときどき出てくる。とくに「メタファー」についていろいろ議論が出てきたところが面白かった。そうか、メタファーとはこのようなものなのかと、ワンレッスンを受けた気がした。
愛情對白
愛情對白 Certified Copy/Copie Conforme トスカーナの贋作
這絕對是一部成人電影,沒有親密的鏡頭,沒有過份的故事描述,但,也可以說這兩個成熟的角色所能玩的遊戲,一般人也玩不來。這部電影很有趣,簡直就是畢諾許的單挑劇場,我怎麼覺得導演是衝著這個演員篤定拍這部片的。整篇都是藝術和哲學,還意外的笑點很多。觀眾們時常忍不住竊笑,喔,我必須說,今天這場電影經驗是我看得最不愉快的一次,因為居然有人邊看電影邊聊天,說話的噪音讓我幾乎坐立不安,無法安靜地享受劇中充滿幽默、諷刺和睿智的對話。我喜歡畢諾許低胸的打扮,讓胸衣稍微露出來(當然,這在片中是具有一種[思想性]的,看完片子的觀眾就會了解,為什麼剛開始畢諾許會以一種看似[衣衫不整]的狀況出現),配上外面絲質的洋裝跟近乎黑色的外套真好看,在台灣,恐怕會被指為太暴露,其實這種展露方式很優雅的,如果我們可以避開凡事都拿來跟[性]結合聯想。有意思的是,今天看的兩部法國電影都是多語言。法文、英文、意大利文。《為愛遠離》則是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這,有點像台灣有時國語、台語、英語、日語......台灣的使用語言或許更多。
這絕對是一部成人電影,沒有親密的鏡頭,沒有過份的故事描述,但,也可以說這兩個成熟的角色所能玩的遊戲,一般人也玩不來。這部電影很有趣,簡直就是畢諾許的單挑劇場,我怎麼覺得導演是衝著這個演員篤定拍這部片的。整篇都是藝術和哲學,還意外的笑點很多。觀眾們時常忍不住竊笑,喔,我必須說,今天這場電影經驗是我看得最不愉快的一次,因為居然有人邊看電影邊聊天,說話的噪音讓我幾乎坐立不安,無法安靜地享受劇中充滿幽默、諷刺和睿智的對話。我喜歡畢諾許低胸的打扮,讓胸衣稍微露出來(當然,這在片中是具有一種[思想性]的,看完片子的觀眾就會了解,為什麼剛開始畢諾許會以一種看似[衣衫不整]的狀況出現),配上外面絲質的洋裝跟近乎黑色的外套真好看,在台灣,恐怕會被指為太暴露,其實這種展露方式很優雅的,如果我們可以避開凡事都拿來跟[性]結合聯想。有意思的是,今天看的兩部法國電影都是多語言。法文、英文、意大利文。《為愛遠離》則是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這,有點像台灣有時國語、台語、英語、日語......台灣的使用語言或許更多。
社群網站
社群網站 The Social Network
是很有節奏感的一部電影,或許該說為了呈現劇中主要人物的思緒清晰以及反應效率,溜台詞也溜得太快太流利,倒是可惜沙佛林這個角色了。雖然整篇交代了FaceBook的誕生故事,說明現代的美國[天才]很多,在大二就有像比爾・蓋滋這樣的創業人材,但這樣的片,我真的覺得看完了就是看完了,so what?好吧,就娛樂片來說,是部不錯的娛樂片。劇中Nepster創始人高柏說他創Nepster其實是為了把妹,Mark在片中的創舉似乎也是跟這個有關,把妹成了激發創作的最大動機,這,還真令人[鬥志激昂]呢。(待續)
是很有節奏感的一部電影,或許該說為了呈現劇中主要人物的思緒清晰以及反應效率,溜台詞也溜得太快太流利,倒是可惜沙佛林這個角色了。雖然整篇交代了FaceBook的誕生故事,說明現代的美國[天才]很多,在大二就有像比爾・蓋滋這樣的創業人材,但這樣的片,我真的覺得看完了就是看完了,so what?好吧,就娛樂片來說,是部不錯的娛樂片。劇中Nepster創始人高柏說他創Nepster其實是為了把妹,Mark在片中的創舉似乎也是跟這個有關,把妹成了激發創作的最大動機,這,還真令人[鬥志激昂]呢。(待續)
為愛遠離
為愛遠離 Partir 旅立ち
看到這個片名,我一度誤解。《為愛遠離》,是相愛的兩個人默默離開彼此,或許最近這樣的故事看得太多,結果...。[........感情要來的時候就來.....]凱瑟琳如是說。她的愛情裡沒有國界,沒有身份,沒有種族,沒有階級,沒有理由,沒有原因。我今天才想通,原來我喜歡法國片,是因為它不會華而不實,不會有多餘的裝飾,不會有贅肉,不會有過份不符現實的完美(當然,這或許要看是什麼作品)。最近看的幾部法國電影裡,男女主角都沒有刻意裝扮,連女主角臉上都沒有什麼妝,我好喜歡。他們穿得極普通,近乎樸實甚至不修邊幅。從英國來到法國定居的女主人愛上到家中打零工小肚微突的西班牙裔中年男子,然後當醫生的法國人老公則取笑:[貴婦與賤民,這就是妳的性幻想?]拼命利用關係趕盡殺絕(對不起,破了點梗)。就這樣,我還是不懂為什麼DM上要提及浮羅拜或是莎崗,這跟《包法利夫人》或是《悲しみよこんにちは》應該是截然不同的。《安娜卡列尼娜》會被列舉出來,大概也只是因為它同樣列屬於[紅杏出牆]的戀愛,同樣為愛身敗名裂,同樣為愛走投無路,同樣為愛痛不欲生,如此而已。只是,即使如此,她的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想觀眾應該是一頭霧水,也想,台灣的觀眾會不會認為,這女人瘋了。起碼,這是個台灣觀眾不熟悉的戀愛方式和邏輯。但就一個現代版的已婚女性陷入愛情難以自拔的設定上來看,這片中的問題未免也太老舊,夫妻爭吵時的對話不但極度的制式化,兩人的求生意志和智慧似乎過於低微,就一對中年成年人來說。既要[遠離],那麼為什麼不乾脆走遠一點,到一個她先生權力不及的地方?這讓我想起李昂的《殺夫》,當然,時代背景不同,或許不能相提並論。
看到這個片名,我一度誤解。《為愛遠離》,是相愛的兩個人默默離開彼此,或許最近這樣的故事看得太多,結果...。[........感情要來的時候就來.....]凱瑟琳如是說。她的愛情裡沒有國界,沒有身份,沒有種族,沒有階級,沒有理由,沒有原因。我今天才想通,原來我喜歡法國片,是因為它不會華而不實,不會有多餘的裝飾,不會有贅肉,不會有過份不符現實的完美(當然,這或許要看是什麼作品)。最近看的幾部法國電影裡,男女主角都沒有刻意裝扮,連女主角臉上都沒有什麼妝,我好喜歡。他們穿得極普通,近乎樸實甚至不修邊幅。從英國來到法國定居的女主人愛上到家中打零工小肚微突的西班牙裔中年男子,然後當醫生的法國人老公則取笑:[貴婦與賤民,這就是妳的性幻想?]拼命利用關係趕盡殺絕(對不起,破了點梗)。就這樣,我還是不懂為什麼DM上要提及浮羅拜或是莎崗,這跟《包法利夫人》或是《悲しみよこんにちは》應該是截然不同的。《安娜卡列尼娜》會被列舉出來,大概也只是因為它同樣列屬於[紅杏出牆]的戀愛,同樣為愛身敗名裂,同樣為愛走投無路,同樣為愛痛不欲生,如此而已。只是,即使如此,她的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想觀眾應該是一頭霧水,也想,台灣的觀眾會不會認為,這女人瘋了。起碼,這是個台灣觀眾不熟悉的戀愛方式和邏輯。但就一個現代版的已婚女性陷入愛情難以自拔的設定上來看,這片中的問題未免也太老舊,夫妻爭吵時的對話不但極度的制式化,兩人的求生意志和智慧似乎過於低微,就一對中年成年人來說。既要[遠離],那麼為什麼不乾脆走遠一點,到一個她先生權力不及的地方?這讓我想起李昂的《殺夫》,當然,時代背景不同,或許不能相提並論。
2011/01/25
The English Patient
The English Patient
台灣翻成《英倫情人》,這個譯名我不是很喜歡,今天又在Star Movie看到,這已經是第幾回了?首次看到這個片是在日本,之後它就成為我最喜愛的電影之一。跋涉整個沙漠要回去救人,救一個早已嫁做人婦的心愛的女人,這樣的劇情固然會讓觀眾感動,不過,我喜歡的是整個作品構造,裡面的演員的真誠。飾演中尉的印度人吉卜的部份也很喜歡,畢諾許在這部電影裡的角色很特別,不過她詮釋得很自然,很恰當。我喜歡這部片所傳達的愛情,友情,生命,際會。當然,以戰爭為背景,這些愛情,友情,生命與人緣際會自然更見珍貴,畢竟那會是一個容易眾叛親離的環境,自己都難以逃生,什麼愛情,友情,人情都會變成割捨的身外之物。而,這部片裡似乎將這些在非常時期,非常環境中容易被割捨的都投以一種融和且自然的依靠,換句話說,就正因為是非常時期,非常環境,人,必須互相依靠,必須互相助力才能存活,不,這裡說的[存活]不僅僅是生理肉體上的生存,而是讓人不致淪為行屍走肉的心靈上的存活。愛情,固然美麗,但,為了生命,人,可以更美麗。
台灣翻成《英倫情人》,這個譯名我不是很喜歡,今天又在Star Movie看到,這已經是第幾回了?首次看到這個片是在日本,之後它就成為我最喜愛的電影之一。跋涉整個沙漠要回去救人,救一個早已嫁做人婦的心愛的女人,這樣的劇情固然會讓觀眾感動,不過,我喜歡的是整個作品構造,裡面的演員的真誠。飾演中尉的印度人吉卜的部份也很喜歡,畢諾許在這部電影裡的角色很特別,不過她詮釋得很自然,很恰當。我喜歡這部片所傳達的愛情,友情,生命,際會。當然,以戰爭為背景,這些愛情,友情,生命與人緣際會自然更見珍貴,畢竟那會是一個容易眾叛親離的環境,自己都難以逃生,什麼愛情,友情,人情都會變成割捨的身外之物。而,這部片裡似乎將這些在非常時期,非常環境中容易被割捨的都投以一種融和且自然的依靠,換句話說,就正因為是非常時期,非常環境,人,必須互相依靠,必須互相助力才能存活,不,這裡說的[存活]不僅僅是生理肉體上的生存,而是讓人不致淪為行屍走肉的心靈上的存活。愛情,固然美麗,但,為了生命,人,可以更美麗。
少年魔法師梅林2
今天開始第二季,我寫稿就忘了看。查了一下並沒有重播,一次播出兩集,這次我損失慘重。(後記)結果我發現我還是弄錯了,這第二季是重播,在2月才會播出新一季(第三季)的部份,看來,我應該還來得及。
2011/01/24
王菲巡迴演唱會
昨天有個機緣去聽了演唱會。期待的歌曲只聽到了《開到荼靡》,然後《螢火蟲》《寒武紀》《矜持》還有《阿修羅》幾乎都沒有聽到......《香奈兒》也還算喜歡,不過不是那個專輯裡的最愛。我的意識不是很清楚,據說唱了十幾首歌。裡面有2~3首歌是我不曾聽過的,就記不起整個歌曲的順序了,這個有些遺憾。只記得從冬季的《雪中蓮》開始,穿插了不太熟悉的歌之後我就亂了,還記得中間有喜歡的《悶》《流年》(這首到底?居然記憶不清).......整體來說,舞台氣氛的營造算是契合風格的,只有少數幾幕好像比較突兀,很想好好聽她的歌聲,如果音響的聲音不要那麼大就很好~ 《償還》《守望麥田》........《給自己的情書》怎麼了?其實《新房客》也是很喜歡的歌。
不過昨天該感謝很多人才能圓滿的看到這場演唱會,有人幫忙買到(搶到?)票,有人幫忙送到票,有人關懷,有人很有雅量,有人提供了座位,有人很溫暖,有人在身邊......謝謝♥
不過昨天該感謝很多人才能圓滿的看到這場演唱會,有人幫忙買到(搶到?)票,有人幫忙送到票,有人關懷,有人很有雅量,有人提供了座位,有人很溫暖,有人在身邊......謝謝♥
2011/01/22
暮光之城--無懼的愛
暮光之城--無懼的愛 エクリプス/トワイトライトサーガ
原本我是不看這種青春戀愛片的,只是去年必須持續停留在某個地方不能移動,為了打發時間。昨天在第四台看見重播,突然想到,這,或許不算是純愛的青春戀愛片,因為,Belle在初次遇見男主角的時候,她是幾近顫抖的。當然,可能會有人說男主角太正,被他的魅力給征服了,可是,是不是也可以說,Belle其實是被蠱惑的?吸血鬼的男主角坦承,他有這個能力可以誘惑,聶人,控制,甚至發出味道當誘餌來吸引人類。如果是這樣,那麼Belle只是一直處於被蠱惑的愛的幻覺裡而已。這部作品的作者,實在了不起。畢竟他找到了不同於《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悲戀元素,人鬼戀不稀奇,稀奇的是,他把吸血鬼打造的過份完美,電影中,卡萊爾一家不但盡是美男美女,這些吸血鬼的肌膚在陽光下竟是美得像鑽石一般(Belle說的),好吧,光是這點,就可以說它是部teenager的片,我不知成人們為什麼也瘋狂。
原本我是不看這種青春戀愛片的,只是去年必須持續停留在某個地方不能移動,為了打發時間。昨天在第四台看見重播,突然想到,這,或許不算是純愛的青春戀愛片,因為,Belle在初次遇見男主角的時候,她是幾近顫抖的。當然,可能會有人說男主角太正,被他的魅力給征服了,可是,是不是也可以說,Belle其實是被蠱惑的?吸血鬼的男主角坦承,他有這個能力可以誘惑,聶人,控制,甚至發出味道當誘餌來吸引人類。如果是這樣,那麼Belle只是一直處於被蠱惑的愛的幻覺裡而已。這部作品的作者,實在了不起。畢竟他找到了不同於《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悲戀元素,人鬼戀不稀奇,稀奇的是,他把吸血鬼打造的過份完美,電影中,卡萊爾一家不但盡是美男美女,這些吸血鬼的肌膚在陽光下竟是美得像鑽石一般(Belle說的),好吧,光是這點,就可以說它是部teenager的片,我不知成人們為什麼也瘋狂。
M. Butterfly
M. Butterfly
是尊龍主演的。幾次想要收藏卻來不及買來。尊龍在這部電影中表現非凡,即使他的五官秀氣,扮起青衣角色不致於太差強人意,但是畢竟男角要演到雌雄難辨仍有極大的難度,這點日本的阪東玉三郎是略勝一籌的。要回想這部片還真的是有點難,雖然是印象深刻的一部片,但是劇情較為複雜,距離觀片時間也實在太久了,應該在1993年,我一個愛好電影的同學推薦的。我蠻欣賞ジェレミー・アイアンズ這個演員,所以毫不猶豫的就進了電影院。結果,當然是不負眾望。60年代動蕩不安的時代背景中中西文化衝突的一個悲劇代表,是,真人真事。據說那位尊龍飾演的角色正是摹寫時佩璞,2009年70歲高齡逝於巴黎。(待續)
是尊龍主演的。幾次想要收藏卻來不及買來。尊龍在這部電影中表現非凡,即使他的五官秀氣,扮起青衣角色不致於太差強人意,但是畢竟男角要演到雌雄難辨仍有極大的難度,這點日本的阪東玉三郎是略勝一籌的。要回想這部片還真的是有點難,雖然是印象深刻的一部片,但是劇情較為複雜,距離觀片時間也實在太久了,應該在1993年,我一個愛好電影的同學推薦的。我蠻欣賞ジェレミー・アイアンズ這個演員,所以毫不猶豫的就進了電影院。結果,當然是不負眾望。60年代動蕩不安的時代背景中中西文化衝突的一個悲劇代表,是,真人真事。據說那位尊龍飾演的角色正是摹寫時佩璞,2009年70歲高齡逝於巴黎。(待續)
Lolita
Lolita
這部當時引起爭議的禁書被拍成了電影,連同後來的remake,我都看了。記得在康乃爾大學的展示室海看過ナボコフ的手稿,好訝異。2005年買了有聲書,覺得裡面英法夾雜的部份很是優美,雖然我懂不了多少。電影版,ジェレミー・アイアンズ還有演Lolita的女演員搭配得很好,不像舊版,Lolita看起來太早熟了些(但也不諱言,飾演教授的男演員感覺上也比較上年紀),ジェレミー那近乎偏執的愛意和Lolita的不在乎成了很好的對比。愛和慾望,相差在哪裡?肉體和心靈的界線又在哪裡?麵包無法供養愛情,如同肉體無法供養心靈,但相對的,愛情卻也無法成為製造麵包的動機,心靈也無法填滿肉體的需求,這作品裡,這些既是混淆不清,又是區隔得分明的,是愛也好,是慾也好,引起這些情感的到底該說是取決於什麼?靈肉分離,縱然不是個新話題,而靈肉合一卻也未必已糟人捨棄,而靈與肉是否可以分棲,自然又是一個被追逐已久得議題。(待續)
這部當時引起爭議的禁書被拍成了電影,連同後來的remake,我都看了。記得在康乃爾大學的展示室海看過ナボコフ的手稿,好訝異。2005年買了有聲書,覺得裡面英法夾雜的部份很是優美,雖然我懂不了多少。電影版,ジェレミー・アイアンズ還有演Lolita的女演員搭配得很好,不像舊版,Lolita看起來太早熟了些(但也不諱言,飾演教授的男演員感覺上也比較上年紀),ジェレミー那近乎偏執的愛意和Lolita的不在乎成了很好的對比。愛和慾望,相差在哪裡?肉體和心靈的界線又在哪裡?麵包無法供養愛情,如同肉體無法供養心靈,但相對的,愛情卻也無法成為製造麵包的動機,心靈也無法填滿肉體的需求,這作品裡,這些既是混淆不清,又是區隔得分明的,是愛也好,是慾也好,引起這些情感的到底該說是取決於什麼?靈肉分離,縱然不是個新話題,而靈肉合一卻也未必已糟人捨棄,而靈與肉是否可以分棲,自然又是一個被追逐已久得議題。(待續)
トリコロール
トリコロール
這部涵蓋三個作品的電影是在1993年,日本涉谷Bunkamura看的。前兩天討論電影時提到這個作品,就順便回朔一下對它的記憶。《青の愛》是ビノッシュ主演的,《白の愛》是ジュリー・デルビー,我忘了紅色的女主角。藍色的音樂讓我印象很深刻,現在在腦裡仍然能記得它的旋律。還有幾句法文也是那時候看這部電影時被刻劃在腦裡的。[解放]亦或是[自由]是這個作品的基調,據說導演想拍出現代的十誡,我卻在看電影的時候完全沒有想起十誡。ビノッシュ在此時的演技已屆成熟,只是衝擊力和震撼力不如以往,明知如此我卻偏偏一直追尋她往日的光環,期待在某一瞬間可以乍見。相對的,デルビー在白色中非常有震撼力,如此嬌小可愛的外貌,哪裡來的power實在有點不可思議。(待續)
這部涵蓋三個作品的電影是在1993年,日本涉谷Bunkamura看的。前兩天討論電影時提到這個作品,就順便回朔一下對它的記憶。《青の愛》是ビノッシュ主演的,《白の愛》是ジュリー・デルビー,我忘了紅色的女主角。藍色的音樂讓我印象很深刻,現在在腦裡仍然能記得它的旋律。還有幾句法文也是那時候看這部電影時被刻劃在腦裡的。[解放]亦或是[自由]是這個作品的基調,據說導演想拍出現代的十誡,我卻在看電影的時候完全沒有想起十誡。ビノッシュ在此時的演技已屆成熟,只是衝擊力和震撼力不如以往,明知如此我卻偏偏一直追尋她往日的光環,期待在某一瞬間可以乍見。相對的,デルビー在白色中非常有震撼力,如此嬌小可愛的外貌,哪裡來的power實在有點不可思議。(待續)
2011/01/21
The Age of Innocence
The Age of innocence
台灣好像翻成《純真年代》,是Martin Scorsese的作品。這部片我是在日本看的,許久許久以前(1993年)。那時Winona Ryder仍是玉女的代表,或許該說她雖然勇於挑戰不同的造型人物角色,卻仍是無法脫離被定型的玉女形象,不像今日的Keira Knightley,可以允文允武,可以叛逆。看了這部片以後,我對披著純真外皮的女人極度恐懼,這片讓我留下印象,這樣的女性似乎可以假裝不想傷害任何人,但卻是最會傷人的一種,讓周遭的人自己負傷而逃,然後她安靜地坐收漁翁之利,彷彿在湖心優雅泛舟撒網,儘管周遭波濤洶湧。從此以後,我害怕虛偽的純真莫過於其他。一段無法結合的感情,卻能永遠維持想念,看得讓人心痛不已。一個有夫之婦,雖然決定要退婚的女子,一個已經就要訂婚的男子,在彼此都有對象的情況下相知相遇,然後終愛不渝。為了不傷害其他的人,這一對默默相戀的人,選擇彼此離去,在彼此都沒有明確地對對方表達出自己的心意之前。這份愛,就默默藏在心底,直到頭髮蒼白。我想,讓我看得這麼心痛的,應是Daniel Day-Lewis那份太過於優雅的誠懇,那份炙熱於心卻得表面故示平靜的矛盾與無可奈何。史柯西斯為什麼拍這樣的片,我不是很明白,只看見映後字幕打著[獻給我的父親],不過,這種動人,時而平靜時而激烈有時矛盾卻能持之以恆的愛情,我也曾在別的小說裡看到(作者說,這種愛情,是有別於西方的戀愛,但,我卻在史柯西斯的片裡看到了,當然他描寫的是1870年代的西方)。這片,之所以能讓人心痛,只有一種東西支撐著,true love。我只是想,這是在我,當身為一個觀眾時能[確定]這裡所[見證]到的是真愛的時候,我才能,或願意去支持原本不被這個社會所容忍的第三者之戀,或雙棲之戀。畢竟[劈腿](現在台灣對這種態度、行為或關係,習慣用這個措辭來形容)即使在現今的社會仍是一種罪惡,而誰都不知道也不確定[真愛]在哪裡。我有一個很敬愛的長輩,她在遇見她現在的結婚對象之前,聽說也都是各有婚約或對象的,但是他們相信他們的相遇,並且選擇在一起。至今,她已喪偶,但,我知道他們一直相愛相敬,直到對方逝去之後仍沒有改變,現在,仍然是。於是,我開始想。婚姻,是什麼?一般人在決定婚姻的時候,究竟能如何堅持?是,能夠一直等待,一直等到他/她們的真愛出現了,才決定,還是,不能等到真愛,只是就目前的狀況去決定婚姻?真愛,究竟如何判斷?什麼才算真愛?而,是不是每個人都能遇見真愛?............我只知道,人生,不能像電影一般,可以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之內判定一生,完了一生。而是終其一生,都了無確切地摸索,摸索...............,還是摸索。
台灣好像翻成《純真年代》,是Martin Scorsese的作品。這部片我是在日本看的,許久許久以前(1993年)。那時Winona Ryder仍是玉女的代表,或許該說她雖然勇於挑戰不同的造型人物角色,卻仍是無法脫離被定型的玉女形象,不像今日的Keira Knightley,可以允文允武,可以叛逆。看了這部片以後,我對披著純真外皮的女人極度恐懼,這片讓我留下印象,這樣的女性似乎可以假裝不想傷害任何人,但卻是最會傷人的一種,讓周遭的人自己負傷而逃,然後她安靜地坐收漁翁之利,彷彿在湖心優雅泛舟撒網,儘管周遭波濤洶湧。從此以後,我害怕虛偽的純真莫過於其他。一段無法結合的感情,卻能永遠維持想念,看得讓人心痛不已。一個有夫之婦,雖然決定要退婚的女子,一個已經就要訂婚的男子,在彼此都有對象的情況下相知相遇,然後終愛不渝。為了不傷害其他的人,這一對默默相戀的人,選擇彼此離去,在彼此都沒有明確地對對方表達出自己的心意之前。這份愛,就默默藏在心底,直到頭髮蒼白。我想,讓我看得這麼心痛的,應是Daniel Day-Lewis那份太過於優雅的誠懇,那份炙熱於心卻得表面故示平靜的矛盾與無可奈何。史柯西斯為什麼拍這樣的片,我不是很明白,只看見映後字幕打著[獻給我的父親],不過,這種動人,時而平靜時而激烈有時矛盾卻能持之以恆的愛情,我也曾在別的小說裡看到(作者說,這種愛情,是有別於西方的戀愛,但,我卻在史柯西斯的片裡看到了,當然他描寫的是1870年代的西方)。這片,之所以能讓人心痛,只有一種東西支撐著,true love。我只是想,這是在我,當身為一個觀眾時能[確定]這裡所[見證]到的是真愛的時候,我才能,或願意去支持原本不被這個社會所容忍的第三者之戀,或雙棲之戀。畢竟[劈腿](現在台灣對這種態度、行為或關係,習慣用這個措辭來形容)即使在現今的社會仍是一種罪惡,而誰都不知道也不確定[真愛]在哪裡。我有一個很敬愛的長輩,她在遇見她現在的結婚對象之前,聽說也都是各有婚約或對象的,但是他們相信他們的相遇,並且選擇在一起。至今,她已喪偶,但,我知道他們一直相愛相敬,直到對方逝去之後仍沒有改變,現在,仍然是。於是,我開始想。婚姻,是什麼?一般人在決定婚姻的時候,究竟能如何堅持?是,能夠一直等待,一直等到他/她們的真愛出現了,才決定,還是,不能等到真愛,只是就目前的狀況去決定婚姻?真愛,究竟如何判斷?什麼才算真愛?而,是不是每個人都能遇見真愛?............我只知道,人生,不能像電影一般,可以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之內判定一生,完了一生。而是終其一生,都了無確切地摸索,摸索...............,還是摸索。
2011/01/20
楚浮VS.高達
楚浮VS.高達 Two in the Waves
這是今天在萬代福看到的第三支片。終於看到了ゴダール、終於聽到了ゴダール。雖然從一些文字資料可以得知這兩個之間的嫌隙,但是透過紀錄片,該說透過一些珍貴的舊有鏡頭和紀錄片,我看到了很多紀錄片[以外]的事,也讓我想了很多很多。其實,這部紀錄片本身的構成方式,我很不喜歡,也很零碎,無法說服自己說,這就是コラージュ。單就コラージュ的手法來說,不夠瑣碎,也瑣碎的不夠美。這些零散瑣碎的畫面沒有生成更多的想像,甚至不足以補完自身的印象,所以,就片子本身來說,我覺得它不好。可是就接觸高達以及飛想當時法國的新浪潮的狀況,卻是蠻好的材料。我要來看看高達的電影史,還有他在日本頗受好評的作品,先下手查查。這是目前我最想做的。
這是今天在萬代福看到的第三支片。終於看到了ゴダール、終於聽到了ゴダール。雖然從一些文字資料可以得知這兩個之間的嫌隙,但是透過紀錄片,該說透過一些珍貴的舊有鏡頭和紀錄片,我看到了很多紀錄片[以外]的事,也讓我想了很多很多。其實,這部紀錄片本身的構成方式,我很不喜歡,也很零碎,無法說服自己說,這就是コラージュ。單就コラージュ的手法來說,不夠瑣碎,也瑣碎的不夠美。這些零散瑣碎的畫面沒有生成更多的想像,甚至不足以補完自身的印象,所以,就片子本身來說,我覺得它不好。可是就接觸高達以及飛想當時法國的新浪潮的狀況,卻是蠻好的材料。我要來看看高達的電影史,還有他在日本頗受好評的作品,先下手查查。這是目前我最想做的。
2011/01/19
告白
告白
今天在萬代福看的第一支片。衝擊力太強,一下子不知該如何寫,或寫些什麼。處理中學生的霸凌問題的連續劇或電影何其多,但是能夠這樣[面面俱到]的,倒是很少。雖然用了《薮の中》的手法,將每個人的告白呈現出來,但是目的不在深化謎底,而是深入人性。演員,劇本,剪接的バランス,好的沒話說,只是,若從[昇華]性來看,還是少了一點什麼,不,或許該說,少了這個,對《告白》這部片就大感遺憾,這點,應是上個月和激米去看的《惡人》是好得多的,只是相對的,劇本,剪接,《惡人》就完全比不上《告白》。就推理片來說,應該是將推理片的好處都集中了,這點,也是《告白》的優點。等更有時間的時候,再來補完《告白》的感想好了,今天,先就此停住。
今天在萬代福看的第一支片。衝擊力太強,一下子不知該如何寫,或寫些什麼。處理中學生的霸凌問題的連續劇或電影何其多,但是能夠這樣[面面俱到]的,倒是很少。雖然用了《薮の中》的手法,將每個人的告白呈現出來,但是目的不在深化謎底,而是深入人性。演員,劇本,剪接的バランス,好的沒話說,只是,若從[昇華]性來看,還是少了一點什麼,不,或許該說,少了這個,對《告白》這部片就大感遺憾,這點,應是上個月和激米去看的《惡人》是好得多的,只是相對的,劇本,剪接,《惡人》就完全比不上《告白》。就推理片來說,應該是將推理片的好處都集中了,這點,也是《告白》的優點。等更有時間的時候,再來補完《告白》的感想好了,今天,先就此停住。
2011/01/18
August Rush
把愛找回來 August rush
去年9月之前就已經在第四台看過這個片,不經意的又在9月碰到重播。劇中的主角應該是那個小孩,只是我一直無法理解這部片的真意。有出身茱莉亞音樂學院的美麗低音大提琴手的母親,音樂素養極好的band團員,又是ヴォーカル的父親,然後加上巧遇流浪音樂派的吉普賽[義父],就[造就]出一個音樂天才。最後透過音樂小孩終能回到離散已久的父母身邊,大概如此,中文才會將片名譯為《把愛找回來》。儘管它的結局如此,我仍是無法接受這種似乎是事先被安排好的必然性,我只是認為它不應該是種理所當然的[必然],這樣而已。
去年9月之前就已經在第四台看過這個片,不經意的又在9月碰到重播。劇中的主角應該是那個小孩,只是我一直無法理解這部片的真意。有出身茱莉亞音樂學院的美麗低音大提琴手的母親,音樂素養極好的band團員,又是ヴォーカル的父親,然後加上巧遇流浪音樂派的吉普賽[義父],就[造就]出一個音樂天才。最後透過音樂小孩終能回到離散已久的父母身邊,大概如此,中文才會將片名譯為《把愛找回來》。儘管它的結局如此,我仍是無法接受這種似乎是事先被安排好的必然性,我只是認為它不應該是種理所當然的[必然],這樣而已。
2011/01/17
公主與青蛙
公主與青蛙
昨天在Star Movie看到的迪士尼電影。裡面吹奏薩克斯風的鱷魚Lu會讓我聯想到某院生。那活蹦亂跳的背影實在是喜感十足。或說這部電影和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正好相反,青蛙王子親了公主,結果是公主也變成了青蛙!一切就從這裡開始。好吧,為了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暫且就不要在這裡破梗了。You got to dig a little deeper♩ deeper inside♪ you got to dig a little deeper♪......發現自我的歌?不過這片裡最羅曼蒂克的還是那隻螢火蟲,對著滿空繁星最閃亮的那顆星高歌--我的依萬婕琳(我想我可能記錯牠心中最美的螢火蟲叫什麼了)
昨天在Star Movie看到的迪士尼電影。裡面吹奏薩克斯風的鱷魚Lu會讓我聯想到某院生。那活蹦亂跳的背影實在是喜感十足。或說這部電影和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正好相反,青蛙王子親了公主,結果是公主也變成了青蛙!一切就從這裡開始。好吧,為了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暫且就不要在這裡破梗了。You got to dig a little deeper♩ deeper inside♪ you got to dig a little deeper♪......發現自我的歌?不過這片裡最羅曼蒂克的還是那隻螢火蟲,對著滿空繁星最閃亮的那顆星高歌--我的依萬婕琳(我想我可能記錯牠心中最美的螢火蟲叫什麼了)
The Wedding Date
The Wedding Date
Well, it's just another love story, you can say that. Still, you can see how sexy a man or a woman can be in that film. They all have beautiful eyes, extremely attractive. Also, you might think that will not happen in your world except you are a person like one of them. I would tell you, it's another fairy tale.
Well, it's just another love story, you can say that. Still, you can see how sexy a man or a woman can be in that film. They all have beautiful eyes, extremely attractive. Also, you might think that will not happen in your world except you are a person like one of them. I would tell you, it's another fairy tale.
烽火赤燄萬里情 Reds
烽火赤燄萬里情 Reds
華倫比堤,飾演美國的John Reed。最近因為重新翻閱有關日本戰後的刊物論述,看到這部片時突然讓我想到,我最近這半年幾乎完全忽略了左翼在當時日她國家的狀況。半年以前,我也曾經看過類似的片,也是好萊塢片,片中描述某個左翼思想媒體作家?後來被環境所逼幾乎陷入進退兩難的狀況,甚至最後是被暗殺?而死。那個時候我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這一塊容易被忽視的話題,不過半年後的今天,我發現我還是忘記了。這部片出於1981年,離我非常遙遠的年代,也正因如此,即使它對我是個陌生的時代,我更想去了解經歷過戰後的這些演員為何如此關心這種議題,我相對的,會聯想到勞勃瑞福的存在。似乎和華倫比堤比較起來,他就真的很像這部片最後出現的John Reed的回憶一樣,當列寧問他:[你是美國人嗎?][是],[是美國的美國人嗎?][是]。勞勃瑞福,是很[美國]的美國人。哪天來寫寫他的《Spy game》吧。
華倫比堤,飾演美國的John Reed。最近因為重新翻閱有關日本戰後的刊物論述,看到這部片時突然讓我想到,我最近這半年幾乎完全忽略了左翼在當時日她國家的狀況。半年以前,我也曾經看過類似的片,也是好萊塢片,片中描述某個左翼思想媒體作家?後來被環境所逼幾乎陷入進退兩難的狀況,甚至最後是被暗殺?而死。那個時候我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這一塊容易被忽視的話題,不過半年後的今天,我發現我還是忘記了。這部片出於1981年,離我非常遙遠的年代,也正因如此,即使它對我是個陌生的時代,我更想去了解經歷過戰後的這些演員為何如此關心這種議題,我相對的,會聯想到勞勃瑞福的存在。似乎和華倫比堤比較起來,他就真的很像這部片最後出現的John Reed的回憶一樣,當列寧問他:[你是美國人嗎?][是],[是美國的美國人嗎?][是]。勞勃瑞福,是很[美國]的美國人。哪天來寫寫他的《Spy game》吧。
史密斯任務
史密斯任務 Mr. & Mrs. Smith(2005)
我其實很喜歡這部片。今天又在第四台重播,禁不住又看了幾眼。我喜歡這部片子裡ブラピ跟アンジェリナ・ジョリー的默契互動,還有像是主題樂的拉丁舞曲,不但在兩個人邂逅的時候配合的極有氣氛,在最後並肩作戰時也令人覺得這簡直是天衣無縫。當然,這是導演想營造出的,但身為觀眾的我,融入那個不管是放鬆或是緊湊的畫面裡,都可以感受得到那裡有一份很自然的氛圍存在,那個氛圍,是緊抓著我的目光的來源。
我其實很喜歡這部片。今天又在第四台重播,禁不住又看了幾眼。我喜歡這部片子裡ブラピ跟アンジェリナ・ジョリー的默契互動,還有像是主題樂的拉丁舞曲,不但在兩個人邂逅的時候配合的極有氣氛,在最後並肩作戰時也令人覺得這簡直是天衣無縫。當然,這是導演想營造出的,但身為觀眾的我,融入那個不管是放鬆或是緊湊的畫面裡,都可以感受得到那裡有一份很自然的氛圍存在,那個氛圍,是緊抓著我的目光的來源。
青蜂俠
青蜂俠 Green Hornet
今天不小心看到周杰倫的訪談。不知道記者是美國的哪個媒體,只覺得她不知道該問些什麼,或者周杰倫也似乎希望她趕快了事的感覺。前天才看到韓國歌星Rain主演的《Ninja Assassin》
不自覺的就比較了起來,畢竟兩者都是亞洲韓國和台灣具代表性的歌星出擊好萊塢的作品。台灣不久就要上映,就拭目以待了。
今天不小心看到周杰倫的訪談。不知道記者是美國的哪個媒體,只覺得她不知道該問些什麼,或者周杰倫也似乎希望她趕快了事的感覺。前天才看到韓國歌星Rain主演的《Ninja Assassin》
不自覺的就比較了起來,畢竟兩者都是亞洲韓國和台灣具代表性的歌星出擊好萊塢的作品。台灣不久就要上映,就拭目以待了。
上海
上海
年初看到這部片,拍攝背景時戰時上海。自然,少不了日軍,美國的[紳士],還有中國魅惑神祕的美女。片長似乎超過2個小時以上,以美國為描述視點,有[冷眼]看殘忍的日軍如何紀律嚴謹,又如何冷酷無情,一方面,收到欺凌的中國又如何善用它的美人計。這個令人討厭的[旁觀者]的眼光,好似這場戰爭完全是日本的侵略戰爭,而美國仍儼然是個正義的使者。當然,其中描寫相較之前的片子來說,已經不會一味地渲染日本的不是或中國的狡猾奸詐,或美國的文明理智,但是這個都臨摹已久的圖騰,仍非常明顯的存於作品裡。在亞洲power漸增的現在,青蜂俠都可以主從互換了,不知這部片是否強調的仍是這覺醒的巨龍身上投射出的既往老大哥的英雄身影?
年初看到這部片,拍攝背景時戰時上海。自然,少不了日軍,美國的[紳士],還有中國魅惑神祕的美女。片長似乎超過2個小時以上,以美國為描述視點,有[冷眼]看殘忍的日軍如何紀律嚴謹,又如何冷酷無情,一方面,收到欺凌的中國又如何善用它的美人計。這個令人討厭的[旁觀者]的眼光,好似這場戰爭完全是日本的侵略戰爭,而美國仍儼然是個正義的使者。當然,其中描寫相較之前的片子來說,已經不會一味地渲染日本的不是或中國的狡猾奸詐,或美國的文明理智,但是這個都臨摹已久的圖騰,仍非常明顯的存於作品裡。在亞洲power漸增的現在,青蜂俠都可以主從互換了,不知這部片是否強調的仍是這覺醒的巨龍身上投射出的既往老大哥的英雄身影?
Ninja Assassin
Ninja Assassin
1/15在第四台看到韓國Rain主演的這部片。描寫現代都市紐約裡暗躍於當權者當中淪為殺手的日本忍者。強調其戒律幾近殘忍的訓練方式,被用來訓練成為忍者的幼童亦是虜擄而來或是孤兒出身。銀幕上充滿著血,血以外,還是血。許多鏡頭刻意近寫Rain經過鍛鍊的身體,卻對忍術的描繪前後矛盾。或許可以說這部片子就像美國動漫中,或遊戲裡的忍者一樣,甚至一度我將雷藏(Rain所飾演的角色)看成Ninja Gaiden裡頭的人物。故事的安排也幾乎是如此。留下對這部片的記憶,僅是將來論述美國動漫或遊戲中的忍者形象與電影藝術關連時,以備不時之需,其他則可以說毫無留戀之處了。
1/15在第四台看到韓國Rain主演的這部片。描寫現代都市紐約裡暗躍於當權者當中淪為殺手的日本忍者。強調其戒律幾近殘忍的訓練方式,被用來訓練成為忍者的幼童亦是虜擄而來或是孤兒出身。銀幕上充滿著血,血以外,還是血。許多鏡頭刻意近寫Rain經過鍛鍊的身體,卻對忍術的描繪前後矛盾。或許可以說這部片子就像美國動漫中,或遊戲裡的忍者一樣,甚至一度我將雷藏(Rain所飾演的角色)看成Ninja Gaiden裡頭的人物。故事的安排也幾乎是如此。留下對這部片的記憶,僅是將來論述美國動漫或遊戲中的忍者形象與電影藝術關連時,以備不時之需,其他則可以說毫無留戀之處了。
2011/01/16
Two in the Waves
Two in the Waves
ゴダールについて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トリュフォーとの交友関係がこ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を通して観ることができるとフィルム紹介にあった。1/19に、台湾のWonderful Cinemasで観る予定。ゴダールではない世代のわたしもぜひ今回の上映で巨匠の光と影に接することで、わずかではあるが、これらの巨匠について知ることになれればと期待する。
ゴダールについて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トリュフォーとの交友関係がこ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を通して観ることができるとフィルム紹介にあった。1/19に、台湾のWonderful Cinemasで観る予定。ゴダールではない世代のわたしもぜひ今回の上映で巨匠の光と影に接することで、わずかではあるが、これらの巨匠について知ることになれればと期待する。
髪結いの亭主
髪結いの亭主
パトリス・ルコント、私のもっとも好きな監督の一人。台湾に戻ってからほとんど彼の映画を観ることができず、知らない間、近年の彼の作品を見過ごしてしてしまった。この映画はもしかして、初めて見たルコントの作品なのかもしれない。しかし、記憶があまりにも遠のいて、思い出すことすらできない。当初は、上海からの友人は、幸せの絶頂にある人間がなぜあのような行動を起こすのか理解出来ないと言った。わたしはなんとなくだけど、分かるような気がする。悲劇に詩が宿るわけではないが、幸福の頂点に登り詰めた人間の、ある種の矛盾。幸せを引き止めることの可能性・不可能性、極端に少ない登場人物でいろいろなものをみせられた。
パトリス・ルコント、私のもっとも好きな監督の一人。台湾に戻ってからほとんど彼の映画を観ることができず、知らない間、近年の彼の作品を見過ごしてしてしまった。この映画はもしかして、初めて見たルコントの作品なのかもしれない。しかし、記憶があまりにも遠のいて、思い出すことすらできない。当初は、上海からの友人は、幸せの絶頂にある人間がなぜあのような行動を起こすのか理解出来ないと言った。わたしはなんとなくだけど、分かるような気がする。悲劇に詩が宿るわけではないが、幸福の頂点に登り詰めた人間の、ある種の矛盾。幸せを引き止めることの可能性・不可能性、極端に少ない登場人物でいろいろなものをみせられた。
2011/01/15
Terminator:Salvation
Terminator:Salvation
人性是無法植入程式或晶片藉以啓動的。偏偏許多人認為規法才能教化提昇。不聽話的,就制定規則管制。人性自覺只是理想,沒有法規就沒有自覺。而凡事遵循法規,是否人就會形同機器?《魔鬼終結者》中,為什麼康納可以重生?這場終結,始終是這部片最令我無法理解的。人之所以生命可貴,乃在於無法重生,今日無法取代昨日。這《魔鬼終結者》的[昨日]卻總是可以[重來]一遍,在這個狀況,它探討的人性又在哪裡?只是又一個英雄不死的神話週而復始。
人性是無法植入程式或晶片藉以啓動的。偏偏許多人認為規法才能教化提昇。不聽話的,就制定規則管制。人性自覺只是理想,沒有法規就沒有自覺。而凡事遵循法規,是否人就會形同機器?《魔鬼終結者》中,為什麼康納可以重生?這場終結,始終是這部片最令我無法理解的。人之所以生命可貴,乃在於無法重生,今日無法取代昨日。這《魔鬼終結者》的[昨日]卻總是可以[重來]一遍,在這個狀況,它探討的人性又在哪裡?只是又一個英雄不死的神話週而復始。
2011/01/14
奇跡の海
Breaking the Waves Amor omnie
或許在涉谷的ユーロスペース。1997年?我已經忘了到底哪一年看了這部電影,只因為在《紅龍》裡看到Emily Watson想起了《奇跡の海》-我第一次看到的Emily主演的片。當時因為她的演技還有導演的拍攝手法引起了影壇的矚目,從此,我在一些好萊塢的片子裡就時常可以看見她的出現,例如:Angela's Arshs,7,8年前的動作片Equilibrium等。後者雖然曝光率很低,卻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幾乎讓我錯認,那是我看過的Emily裡最美的她,即使驚鴻一瞥也令人難以忘懷。在演技上雖都不如《奇跡の海》那般令人驚艷,但她的魅力卻似乎有增無減,只是常常多了幾分都會的洗練。
或許在涉谷的ユーロスペース。1997年?我已經忘了到底哪一年看了這部電影,只因為在《紅龍》裡看到Emily Watson想起了《奇跡の海》-我第一次看到的Emily主演的片。當時因為她的演技還有導演的拍攝手法引起了影壇的矚目,從此,我在一些好萊塢的片子裡就時常可以看見她的出現,例如:Angela's Arshs,7,8年前的動作片Equilibrium等。後者雖然曝光率很低,卻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幾乎讓我錯認,那是我看過的Emily裡最美的她,即使驚鴻一瞥也令人難以忘懷。在演技上雖都不如《奇跡の海》那般令人驚艷,但她的魅力卻似乎有增無減,只是常常多了幾分都會的洗練。
2011/01/13
Red Dragon
Red Dragon
許久沒仔細再看過,發現它竟然有好多演技派的演員參與。看到飾演女主角的演員Emily Watson, 想起她的《奇跡の海》,以手持攝影機拍攝而成的影片,給當時的影界提供了很多話題,那時她就有十分亮眼的演出。我一直想,這個女星沒有正統美女型的外表,但總是散發出一股極為迷人可愛的魅力,這種氣質和《紅龍》裡飾演杜爾的男星搭配起來,簡直是天衣無縫。Ralph Fiennes 本來就有一種非常特殊的魅力,即邪亦正,可以完全不同的氣質和造型勝任各種角色,range很廣,而他對這部作品的詮釋正好契合Emily的獨立堅強卻又迷人可愛的盲女造型,讓觀眾對《紅龍》的結局更加扼腕。
許久沒仔細再看過,發現它竟然有好多演技派的演員參與。看到飾演女主角的演員Emily Watson, 想起她的《奇跡の海》,以手持攝影機拍攝而成的影片,給當時的影界提供了很多話題,那時她就有十分亮眼的演出。我一直想,這個女星沒有正統美女型的外表,但總是散發出一股極為迷人可愛的魅力,這種氣質和《紅龍》裡飾演杜爾的男星搭配起來,簡直是天衣無縫。Ralph Fiennes 本來就有一種非常特殊的魅力,即邪亦正,可以完全不同的氣質和造型勝任各種角色,range很廣,而他對這部作品的詮釋正好契合Emily的獨立堅強卻又迷人可愛的盲女造型,讓觀眾對《紅龍》的結局更加扼腕。
2011/01/12
Cirque Du Freak: The Vampire's Assistant
Cirque Du Freak: The Vampire's Assistant
1/10在HBO看到這部片,本來覺得只是一部單純的吸血鬼的片子,但是發現它嘗試重新詮釋吸血鬼的概念,並將[有害於人]的分類為吸血魔,而吸血鬼則屬於另外一種[善類]。在這裡不想破梗,不過,結局實在是草草了結,讓渡邊謙,演フリーダ的性格女星都成了撐場的配角,不能不說這是一種遺憾。
1/10在HBO看到這部片,本來覺得只是一部單純的吸血鬼的片子,但是發現它嘗試重新詮釋吸血鬼的概念,並將[有害於人]的分類為吸血魔,而吸血鬼則屬於另外一種[善類]。在這裡不想破梗,不過,結局實在是草草了結,讓渡邊謙,演フリーダ的性格女星都成了撐場的配角,不能不說這是一種遺憾。
面子
面子
這部片是在康乃爾大學看的,當時覺得海外華僑拍片的點子是不是終於要逐漸地擺脫一些既有的範疇,除了對抗傳統以外,這片子裡加上了女同志的戀情,還有年紀親子差距的結婚題材。這些雖說不上新鮮,但是拍攝手法和呈現的元素仍然有值得評價的地方。回到台灣,在東海,之後又在第四台上看到這部片,雖然不曾重播,但是隨著這部片的上映,對它的印象卻不曾改變太多,也沒有因為偶遇了2次播放而削減了對這部片的評價。至今,它還算是印象深刻的一部,畢竟當我發現台灣的同志片實在多得能夠成為一種特色時,這部片的存在又賦予了我另外一種視角。
這部片是在康乃爾大學看的,當時覺得海外華僑拍片的點子是不是終於要逐漸地擺脫一些既有的範疇,除了對抗傳統以外,這片子裡加上了女同志的戀情,還有年紀親子差距的結婚題材。這些雖說不上新鮮,但是拍攝手法和呈現的元素仍然有值得評價的地方。回到台灣,在東海,之後又在第四台上看到這部片,雖然不曾重播,但是隨著這部片的上映,對它的印象卻不曾改變太多,也沒有因為偶遇了2次播放而削減了對這部片的評價。至今,它還算是印象深刻的一部,畢竟當我發現台灣的同志片實在多得能夠成為一種特色時,這部片的存在又賦予了我另外一種視角。
Blood: The Last Vampire
Blood: The Last Vampire
由日本著名漫畫改編的這部電影,主角是韓國女性全智賢,小雪則飾演她吸血鬼的母親。原著中的少女吸血鬼好像被全智賢詮釋得有些老氣,而全片英文台詞顯然的讓小雪有種不是很能勝任的感覺。在漫畫或動畫中可以看到的motif在電影裡了無蹤跡可循,就是一部拿著武士刀揮舞的少女吸血鬼不知為何而戰的片子。該說糟蹋了原著?
由日本著名漫畫改編的這部電影,主角是韓國女性全智賢,小雪則飾演她吸血鬼的母親。原著中的少女吸血鬼好像被全智賢詮釋得有些老氣,而全片英文台詞顯然的讓小雪有種不是很能勝任的感覺。在漫畫或動畫中可以看到的motif在電影裡了無蹤跡可循,就是一部拿著武士刀揮舞的少女吸血鬼不知為何而戰的片子。該說糟蹋了原著?
2011/01/08
Star Trek
Star Trek
年底的時候在第四台看到這部片,覺得意外的好。我並不是星際迷,但是看見這部將史巴克年輕時候的episode,加上和艦長寇克之間的關係透過這樣的劇本描寫出來的確是令人覺得饒有趣味。兩位主角在詮釋這兩個角色的時候都將這些人物的個性和特徵掌握的恰到好處,演技可圈可點之處極多。尤其是寇克的[浪蕩子]形象不但給舊有的星迷帶來儼然不同於以往穩重鎮定形象的新鮮感,也給寇克艦長的領導力加上說服力十足的註腳。
年底的時候在第四台看到這部片,覺得意外的好。我並不是星際迷,但是看見這部將史巴克年輕時候的episode,加上和艦長寇克之間的關係透過這樣的劇本描寫出來的確是令人覺得饒有趣味。兩位主角在詮釋這兩個角色的時候都將這些人物的個性和特徵掌握的恰到好處,演技可圈可點之處極多。尤其是寇克的[浪蕩子]形象不但給舊有的星迷帶來儼然不同於以往穩重鎮定形象的新鮮感,也給寇克艦長的領導力加上說服力十足的註腳。
2011/01/07
It Begins with the End
《壞情人》 It Begins with the End
はじめてエマニュエルの映画を観たのは『美しき諍い女』、たしか渋谷のBunkamura。その美しさに息を呑んだ観客が多かったかと記憶している。その後、『天使とデート』や『ミッションインパシブルⅠ』などで彼女の好演が続出した。今回は、台中の萬代福でこの映画を観た。台北でしか上映しなかった本編は、台中で観られるとは思わなかったので、実に嬉しかった。期待を裏切らない好演ぶりで、わずか二人の登場人物だが、迫力のある演技を最後まで見せつけられた。
はじめてエマニュエルの映画を観たのは『美しき諍い女』、たしか渋谷のBunkamura。その美しさに息を呑んだ観客が多かったかと記憶している。その後、『天使とデート』や『ミッションインパシブルⅠ』などで彼女の好演が続出した。今回は、台中の萬代福でこの映画を観た。台北でしか上映しなかった本編は、台中で観られるとは思わなかったので、実に嬉しかった。期待を裏切らない好演ぶりで、わずか二人の登場人物だが、迫力のある演技を最後まで見せつけられた。
登録:
投稿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