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7

臥底

臥底  Inside Man(2006)
2012-2-21,好萊塢。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這主角就是日文裡所謂的[智能犯]。搶銀行的強盜不搶錢不搶鑽石,他只對某個機密文件感興趣,而且不在勒索目的。我以前看的時候把它當成一種另類正義,也覺得它的話題很是陳舊,不過這次看起來,我又重新想過:陳舊的話題之所以需要不斷地反覆地被呈現是因為,它不能遺忘/不該被遺忘;確認了這點,這次我又轉向觀察各個演員配列名單,然後欣賞劇中角色的心理戰。於是乎,甩開那個臭臭的另類正義之後,我更能享受這個作品了。不要想太多地。。。

決戰要塞

決戰要塞  The Storm Gates  Grozovye vorota(TV 2006)
2012-2-24, 好萊塢電影。通常這種軍戰片來自好萊塢的比較多,這次看到這部播放機會少見的電視影集有少許新鮮也有少許熟悉的描寫手法。雖然仍然可見[壯士成仁]的英勇事蹟,不過明顯這裡也放進了與國族主義衝突的個人心理呈現;有矛盾,有勇往直前,有理智判斷,有兄弟義氣相挺,有種族無奈。由於接觸的作品種類,我無法馬上進入車臣人跟蘇維埃之間的紛爭狀況,只能慢慢地推測,然後進入劇情跟跑。顯然地,這裡大概不會有二分法--美國與蘇俄--的單純敵對關係,而是分裂中的大國跟周遭國家間的複雜關連。希望以後能夠有更多機會能夠接觸不同國家的作品,相信我腦裡的電影世界應該會整個大轉變。

第84屆奧斯卡頒奬典禮

第84屆奧斯卡頒奬典禮  The 84rd Annual Academy Awards(2012)
2012-2-27, Star Movies。今年的奧斯卡很好看,從預告開始就頗為驚艷,我猜想大概是因為我喜歡這個主持人的風格。許多場面都不錯,但是今年我比較喜愛的是那個[In Memoriam]還有一旁的現場演唱;歌曲呈現出紀念與襯托的敬意,一切拿捏得剛剛好,沒有刻意展示個人功力的[搶風頭]唱腔,默默地,很感動。能夠在一個場合想起去年離開但是又給大家帶來莫大影像的每個巨人。梅莉史翠普的演講,[Why her again?]這個說辭真的是只有閃亮亮的大牌可以拿來講,然後後場她說[管它的,反正我應該以後沒機會出場了]來緩和前面的大牌效應說辭,這個,真的是老手。以往即使看了奧斯卡我不見得會想要去看電影,但是這次,我有很多片都想去看,蠻高興。

2012/02/26

愛,讓悲傷終結

愛,讓悲傷終結  Rabbit Hole(2010)
2012-2-26, Star Movies。查了原來的片名,因為很喜愛Rabbit Hole這個title,就決定來看看這個部片,反正也很久沒有看到妮可基曼的新片了。喪失幼兒的傷痛,讓一對夫妻忘記 如何去愛對方,雙方陷入悲傷的流沙當中,無法翻身。看了說明,說這得到了最佳劇本獎。劇中人物的種種複雜的情感跟人際間的互動像是在看Magnolia(1999)或是Crash(2004)那般,只是這次範圍縮小到一對夫妻,更不同的地方是,這裡沒有前面兩個作品裡可以看到的激動情緒,也沒有太刻意戲劇化的編排。就是,靜靜走過,悲傷。

2012/02/25

搶救黎明

搶救黎明  Rescue Down(2006)
2012-2-19, Star Movies。以前不知道該如何來看這部作品。後來決定嘗試用[生活共同體]的觀點來檢視後發現,這樣好像比較可以避開一成不變的敵我對戰觀賞模式。Christian Bale飾演主角在某一次任務當中被俘,於是乎開始了一場越共叢林的恐怖逃亡戰。在大半的俘虜都處在一個被動失去對未來的展望的狀況下,這個剛被被抓進來的迪格就馬上決定了他的逃獄計劃。有趣的是,他們說,用竹子做的牢房雖然不堅固,但是更可怕的是周遭的熱帶叢林,那,才是最固若金湯的城池。這菜鳥俘虜以來不但逐漸建立人際關係說服大家協助他的逃獄計劃,他還有一個特殊技能--他是機械能手。從一根鐵釘磨成手銬鑰匙,讓大家在晚間入睡後可以自由翻身行動,接著他鼓勵大家儲存糧食以備不時之需,食物不夠,什麼爬行動物蟲蟲蛋白源[學說]都出現了,所以這個作品也可以看作是[恐怖娛樂片]來消費,你可以看到Christian Bale滿口蚯蚓,滿足地瘧笑,還有他用牙齒取代庖丁(?)扒下蛇皮。反正我儘量不要用《搶救萊恩大兵》的設置觀點,還有《藍波》的越戰後遺症+災難片來看待它,就是先維持我的[生活共同體]觀點,看他跟其它俘虜、看守他們的叢林大哥、村民,甚至被救出後政府官員的態度、他被隊中的兄弟們簇擁以及歡呼迎接他的人群等的互動,這是我這次欣賞本片的小重點,下次? 到時候再決定。

2012/02/24

賭王之王

賭王之王  Rounders(1998)
2012-2-24, 東森洋片。我真的愛死了麥特戴蒙!他演技真好。雖然我比較喜歡他的The Talented Mr. Ripley(1999),雖然長相醜醜的,心裡有很多糾結,但在這個劇本當中所塑造出來的Mr. Ripley卻是個很迷人的角色,當然,這裡指的[迷人]並不是說這個角色是有魅力的,而是總總矛盾的總和促成成了這個角色成為一個難以言喻的複雜個性體,等等,我想這跟麥特戴蒙在詮釋這個角色時不斷地在某些心情的轉折點時會抽動他臉上的肌肉,這個表情就造就了一個習慣動作,這個習慣動作讓這個角色在作品中活了起來。《賭王之王》裡的角色對麥特戴蒙而言是個輕而易舉的詮釋對象,聰明沈著,按兵不動,默默努力......朝著目標前進。牌桌上坐著的,不是一個[賭徒],是一個為了想要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的,智慧者。周遭的眼光,不管是歧視的還是支持的,似乎已經不重要了。btw,飾演女友的女星,很迷人。

雙面瑪麗蓮夢露

雙面瑪麗蓮夢露  Norma Jean & Marilyn(1996)
2012-2-24, HBO。當這部片拍完要上映時我就一直很想看看,看看這個女星傳奇的最後一刻。而似乎後來我一直沒有找到可以觀賞的機會,就這樣,它被擱置了下來,原來它是一部電視影片,難怪雖然我能夠知道一些拍攝訊息,卻無法在找到機會看,所以這次總算是了了心願了,在十幾年後的今天。找來兩個女星分別飾演原來樸實的Norma Jean,然後另一個飾演決心戴上面具的瑪麗蓮夢露這個想法很有趣,但是負責詮釋瑪麗蓮夢露的女星卻是個敗筆(這是我的個人偏見),她沒有光環,那個只要看了瑪麗蓮夢露一眼就會無法自我的那種[致命吸引力],也沒有那個留在面具下,擁有少許Norma Jean的純真跟可愛,是的,其實瑪麗蓮夢露雖然被號稱為性感女神,但是她會如此迷人,正是因為在她性感的形象下常常流露出她原本擁有的那份純真跟可愛,才造就了[瑪麗蓮旋風],而詮釋瑪麗蓮,這是不可或缺的。

2012/02/22

庭院裡的女人

庭院裡的女人  Pavilion of Women(2001)
2012-2-22, 好萊塢。據說這是賽珍珠的作品,但是我實在受不了這種題材。舊時代裡老女人掌權欺負年輕女人,欺負小老婆的弱小女人......。沒什麼,的確。反正是個陳腐的故事。聰明的女人給老公迎娶小老婆,然後自己退守。這個聰明的女人又被外國男人所吸引,[互敬互愛]。我突然開始覺得難受,我開始不知道這樣的內容到底是在描寫一個被傳統社會所糟蹋的女性如何勇敢追求愛情,還是在展示西洋魅力間接鄙視東方的[落後](你看你們多愛糟蹋女性.......),是的,我開始很難受,我開始有點無法繼續觀看類似話題的電影。即使我愛看鞏俐的《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看到江南沿岸的青樓景觀,我想起谷崎潤一郎作品中提到江南的風光還有江南女子的風韻,其中自然不乏對風塵女郎的關注。同樣看女人,作家的觀察眼著實不同。這裡遺憾的是,女性作家的作品被拍成電影竟然變得如此地,俗不可耐。我寧可欣賞谷崎的[誠實]了。

麻辣女強人

麻辣女強人  Morning Glory(2010)
2012-2-19, HBO。以前看這種電視節目製作人的電影沒有太多的感覺,這次卻發現這個作品中的電視製作人為了要爭取收視率來保住節目的壽命不惜搞笑做秀的劇情讓我的心情很複雜。她說,要先保住節目,才能說要說的話。所以即使必須搞笑做秀,只要保住發聲的基地,那麼就能將重要的訊息傳達出去。我不敢說美國媒體這種作風影響了台灣的媒體,所以只要能夠刺激收視率,變成什麼報導都不算驚人了。但不管電影中的媒體人搞笑不搞笑,他們都是身體力行的,當然,搶頭條新聞也是。而打開我們的電視開關,反觀我們的新聞報導,看到的竟是[翻拍自Youtube......]等字眼。如果新聞報導充滿了[翻拍][挪用]...........。

2012/02/20

浴血叢林

浴血叢林  The Rundown(2003)
2012-2-19, HBO。這部電影是另類的尋寶冒險片。雖然有重新組裝再製的嫌疑,但是比起其它類型的尋寶冒險片,它有2點非常獨特的地方是值得推崇的:例如不設定考古學究帥哥美女配,取而代之的是一對寶貝冤家,一個是想賺錢開餐廳的猛男,信守承諾討厭暴力,一個是叛逆搗蛋離家闖蕩江湖的少爺。第二點最重要,尋得的寶貝不是被考古學家搜刮走也不是掉進政要人物的私藏口袋也不是淪為都會博物館的展示物,而是留給信仰該神像(貓神)的當地居民。全篇各個場面都有搞笑的點,當地居民攀著樹籐在空中彈跳如飛是本片一絕!猛男主角沒有太誇張的超人表現,配角得以突顯讓整部作品十分均衡,如果別無他選,可以看看。

2012/02/19

黑色豪門企業

黑色豪門企業  The Firm(2012)
2012-2-19, AXN。我們知道湯姆克魯遜的《黑色豪門企業》曾在1993年大賣座,但是那時候大家都說電影真的完全比不上原著。這次看到電視版,應該就是把1993年版電影版裡被省略的重要細節仔細地拍攝下來。我本是這麼期待的。不過這個電視版所缺乏的是吸引觀眾的光環,這或許該說劇本編寫並沒有很成功。根據目前第一集觀察下來的結果是,這部電視版著重在[良心]還有[人情],尋求法外人情兼顧的途徑,有時甚至不惜遊走法律邊緣。在劇中,步入迷途之後的人往往尋得救贖。電視版是從電影版的劇情之後開始延續的,也就是米契惹上黑道搞垮僱主,為了保命他們一家還有好友加入證人保護計劃過著逃亡且不安定的生活,而黑道的第二代卻等著復仇不時蒐集米契的蹤跡,第一集,米契就因為他打官司的才華敗露了形跡,觀眾可以預測,危機重重就將波濤洶湧地襲來。繼續觀察。

危機倒數

危機倒數  The Hurt Locker(2008)
2012-2-19。這部電影意外的好看,說意外,是因為我不看戰爭片或是以軍隊為描述主題的電影,但是這部作品好極了。Jeremy Renner實在太酷,這個詮釋木訥角色的演員真的是光芒四射!那種外表看起來什麼都不在乎,跟誰好像都合不來不合群,違反規則抗拒指令......但他就是默默地,默默地按照自己所能夠相信的方法追求他的執著--解除炸彈危機,而外表他看起來是那麼不在乎! 看完電影之後,誰都看得出來他在乎什麼,他唯一所在乎的是什麼,Jeremy Renner 把這個角色詮釋得好傳神!不久前上映的《不可能任務》(2011)中他的演出魅力幾乎匹敵湯姆克魯遜,這個外表很不帥,甚至可以說是長相怪異的演員是我目前心目中的新星。本篇沒有牽扯到任何政治大陰謀之類的驚世駭人的事件,只是淡淡地,對,真的是淡淡地描述這個在片中被稱之為Bravo(裡頭的名字其實是James)的人物如何面對每一樁解除炸彈的任務,每天跟死神搏鬥只為拆解炸彈,當別的士兵忍受不住這種精神上的折磨時,他只是默默地,默默地持續他的執著,輾轉於各個部隊當中......。這次的memo就不提這部電影的政治表象操作的問題了。喔,補充一下,其實在種種緊迫的危機裡,有很多引人一笑的小場面,這點讓我更喜歡這部作品。

2012/02/16

偷情

偷情  Closer(2004)
Sony跟西友合作,將許多好片以省略包裝降低成本方式來回饋消費者,這部作品就這樣在日本的西友超市以一片500圓日幣的價格上了檯面。之前看這部作品的時候並沒有仔細想過,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倒是覺得它的理念跟張愛玲的《色/戒》有異曲同工之妙。猶如《色/戒》當中一反常識的剖析,因肉體接觸所產生的矛盾跟糾葛不是倫常觀念所能排斥殆盡的。肉體跟精神在實質上是不能分離的,不管在西方或是東方,大家慣以靈肉二分之說來看待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但其連結之深是遠超過倫常規範所能判定的。哲理上所追求的身心二元論或是精氣神三元論述各有其目的存在,但是在肉體才是實際能夠牽引精神寄託的逆論中似乎才存有真理,這真理往往是被倫常規範所蒙蔽,而讓我們忽視了它的重要性,甚至於害怕它的存在。愛的真實與謊言往往不在它的外在呈現,有肉體接觸不一定會有愛,用言語表達也不一定是愛,反之亦是。《偷情》所詮釋的,就是這種介於兩者之間的矛盾。你的愛,是否也曾迷失在這兩者之中?  劇中名言:[without truth we are animals!]/[without forgiveness we are savagery] 你所支持的是那一邊呢?

2012/02/14

暗黑破壞神2

暗黑破壞神2  DiabloⅡ(2000)
2012年《暗黑破壞神3》將要上市,所以最近又起了一陣《暗黑破壞神2》風潮,目前Blizzard已經開始接受預約Collectors Edition,不但有最新版,連第二代以及擴充包都涵蓋在USB裡頭,準備掀起另一陣暗黑旋風。許久以前發現《刀劍封魔錄》(2002)就是沿襲著《暗黑破壞神2》來設計的,不但是場景類似,傳輸點、鍊金術還有遊戲的進行方式乃至音樂的特徵無一不像,當然《暗黑破壞神2》在先,《刀劍》已經有很多改良的空間,因此在遊戲的順暢度來說,《刀劍》是比較流暢的,還有藉由玩家自己的招式串聯可以擊出99以上的連打也是《刀劍》的特色,《暗黑》就沒有這麼好玩的招式了。雖然《刀劍》絕大多數的部份都是沿襲《暗黑》的系統,但是故事融入中國神話後,讓這兩款遊戲開始有了分歧點,而如今《暗黑》仍然興盛《刀劍》卻沒落(《刀劍online》在20110530停止營運)應該也有它的一番理由在,主要的差別在於《刀劍》並沒有模組可創,就單機遊戲的延續來說,沒有了mod的樂趣就是很大的致命傷,更遺憾的是《刀劍2》直接走 online 路線,而且著重於挑戰對打系統,踢館下戰帖雖是武俠常見,但是將《暗黑》系統一分為二並且兩極化的做法(正確地說是偏向沿襲Blizzard的另一款遊戲《WarCraft》,也就是眾所皆知的WoW對戰系統)著實令人有些失落,畢竟融入武俠還有上古神話的《刀劍》算是有它頗為獨到精緻的一面。隨著《闇龍紀元》《上古卷軸》等的發行,《暗黑3》或許不能期待有什麼太大的突破,但既然Blizzard曾留下經典之作,那麼應該也值得繼續觀察。

2012/02/12

Dragon Age 電影動畫版

ドラゴンエイジ:ブラッドメイジの聖戦  Dragon Age: Dawn of the Seeker(2012)
2012-2-12。從昨天開始,日本丸の内ピカデリー以及新宿等少數幾家戲院上映『ドラゴンエイジ』的動畫版,在國外也有電視版(Dragon Age: redemption, 2011)以饗Dragon Age的粉絲們。不過動畫版跟電玩中的角色實在差很遠,整個作品的氣氛完全不同,雖然作品已經盡量安排高潮點,但終究還是圓不了場。本來估計入場率就不會很高,再加上風評實在不佳,就算有些善意的評價,也是無法抹去負面印象。昨天跟今天兩天只要將遊戲軟體帶去,前50名(還是100? 忘了)就可以免費看新宿早場上映的《Dragon Age》動畫版,嗯,反應いまひとつ。想一想還是把影像連結上來比較有個對比,這裡所呈現的風格跟一般在日本的gamer之間所說的洋ゲー-這裡指的當然是這款Dragon Age-完全不同,可以說是把日本的gamer無法接受的グロテスク洋人長相一整個日化,結果就是變成連結影像裡的樣子,不知道Dragon Age 的粉絲們是否能接受。順手把原來的Dragon Age貼上,可以看出角色形象到底差多少了。在Dragon Age: Origins ,blood mage的描述委實不單純,夾雜在這款遊戲中正邪難分的命題裡,背負著來自兩大勢力的歧視與追殺的宿命,這些被視為[異端]的他/她們有著許多背後的故事可說,老實講,針對這點我很高興能夠看到以blood mage為呈現點的作品。

人喰いの大鷲のトリコ


人喰いの大鷲のトリコ The Last Guardian(2012?)
2011年末,這個遊戲的製作設計者上田文人傳聞退出SCE,後來被證實傳聞屬實之後長久以來的支持者們開始揣測這個遊戲究竟會不會也跟著失去上市的機會。美國的某遊戲節目還一度誤報這個遊戲開發專案將被終止,而以公開道歉收場。一般的gamer們所期待的是在匯集它前作的 Collectors Box 售出之後,緊接著一定就是本作露面的時期了,卻沒想到得到的卻是延期上市的消息,這讓許多引領期待的粉絲們十分失望,但大家的評語大半又是傾向擁護設計者的立場,可見這個設計者的執著是很受肯定的。我自己就等待許久,畢竟這種氛圍的作品再也無法從別的設計者手上看到,算是上田文人獨特的風格。一個廣大孤獨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只有主角跟心靈交會的另一個生命,有時候是人有時候是一匹馬,這次是一隻身體龐大的鳥獸。他們支撐彼此的孤獨,共同渡過存活下去必須面對的危機與難關。在上田文人的作品中我們幾乎無法看到主角傷害其他的生命,作品中主角跟他心靈交會的同伴所面對的都是接近非生命體的敵手,有時甚至不能將這些稱之為[敵手],因為他們之間沒有仇恨。這就是上田文人的世界,不仇恨不廝殺不怨天尤人不自憐,只是默默地,面對自己的孤獨。在征戰滿地的遊戲世界裡,我想再也沒有一款遊戲像上田文人所製作的這樣孤寂沈靜卻又能自由翱翔於廣大天地之間的作品了。

鐘點戰

鐘點戰  In Time(2011)
2012-2-7。對我而言,這部作品的關鍵點很是駭人,手臂上所標示的時間只要歸零,那一刻也就意味著生命同時歸零了。很多人只能活在當下,當天有幾十分鐘可活就活,然後再想辦法找來時間活下一秒。這裡所謂富有的人是擁有上百億年可活的,所以他們動作通常優雅不緩不急,時間也是遺產,可以繼承,所以只要[出身世家]就不用擔心半路死去,但是得擔心時間強盜--寫到這裡,突然讓我想起[童話版]的時間小偷《MOMO》(當然這部作品有名的多),所以出身好的人就需要保鏢隨滬,而想當然耳,也有time keeper這個職務,但他們似乎也得活一天算一天......。雖然這是SF,但是聯想起我們的現實世界,還是很駭人。日本最近(2012-2-17)才剛要上映,片名是《Time/タイム》

2012/02/11

人類之子

人類之子  Children of Man(2006)
2012-2-6,好萊塢電影。假設人類失去繁殖能力,這是這部作品的一個大前提,在很多地方都將要面臨少子化問題的現今,這或許是個比較now的話題。最近電視播出了很多地球[毀滅]片,除了同一天播放的《28天毀滅倒數》以外,這個作品也可以算是另一種地球[毀滅]片。片中一整個充滿了末世觀,哀愁滿街,只看到許許多多壯偉的世界遺物,跟這些建築物形成對比,人類,這個活著卻毫無希望的生物仍然必須探討[我們該留下什麼文化產物]......音樂? 繪畫? 還是.......一個孩子? 這部作品在資料庫上的評價非常高,光是擔綱的演員陣容就很可觀,我說的可觀是,演技派高手雲集?(有這麼多多嗎? 或許誇張了一些) 只是男主角這身裝扮跟他另一部作品不會太像了些嗎?(要不要猜一下是哪個作品? 提示?......嗯,最近才在第四台播放過喔)。

2012/02/10

上古卷軸:無界天際

上古卷軸:無界天際  The Elder Scrolls V: Skyrim(2011)
2012-2-8。比起上一季的《上古卷軸》,這季的作品完成度頗高,在各個人物角色的配音,還有故事構造上來說,一方面維持了它原有的自由度(這也是很多玩家喜好這款遊戲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內容上也很充實(正確的說它是採用[Radiant Story]形式,由玩家跟NPC之間的互動來決定故事走向的,但是就遊戲本身所設計的故事線來看還是較上一代來得好的),不會像上一季的作品(Oblivion,2006)那樣無聊,破除(關閉)各地的魔法門之後,能夠做的事情就少很多。還有在影像的處理上來說,這次所採取的方式也漂亮許多,不過,血腥不減。從D&D, Table Talk RPG的觀點來看,雖然我還是比較愛好BG或是NWN第一代,但是NWN不考慮PS3平台,提供給Mac的軟體也不夠完整,至於PC當然完全不在我的考量內,加上NWN第二代根本不行,即使它在光影景觀上做了一些突破,但光是故事線跟背景音樂與場景的搭配都只是拿些[現成]的來用這點來說它就完全不及格,就這樣TES就變成目前較優的選擇了。這種作品或許過不過關都無關緊要,怎麼來遊走這個廣大的世界,才是令我關注的。補充一下,雖然這個系列的作品是限制級的,可是這裡的倫理判定可是很嚴格的喔,偷了東西就會被城市警衛盯梢,偷的東西也會是[盜品]而無人敢收購,除非是某些特定的人物或場所,不然就是只能上黑市,以此類推,所有的行為只要是違反遊戲的倫理規則或是犯罪行為就有刑罰或遭遇被追捕追殺的命運(只不過,它還是會留下[補救]的選項就是)。我喜歡這款遊戲的原因就在這裡,不會像其他的遊戲,大俠們還能大剌剌地闖進民家搜刮財物,簡直是[胡鬧]!

28天毀滅倒數

28天毀滅倒數  28 days Later(2002)
2012-2-6,  好萊塢電影。這是一部十分諷刺的作品,雖然是類似《惡靈古堡》系列(2002~)或者是《陰屍路》(2010~)系列裡那種因感染而導致人類互相啃食殘殺的慘狀,但這裡卻是讓動物愛好人士的[衝動]開始了這個[禍端],挑戰人性在極端的狀況之下個人所做的選擇。這種毀滅性的電影已經跟災難片一樣都可以自成一個分類了,像威廉史密斯主演的《我是傳奇》(I Am Legend, 2007)也是一樣的,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設定都在自相殘殺,還有重點會放在[啃食]上--也就是活人殭屍化的現象。當然,我們可以把它當成是一種寓意,就像伊索童話一般,留一些教訓,告訴人們除了戰爭會帶來毀滅以外,追求文明科技的終結可能會導致另一種人類的自相殘殺,只是這次不是核武,而是一度被[文明]視為[野蠻]的行為--啃食。不管是新藥的開發,還是因好奇心或是想探索[未知]的進步願望讓科學更具神格,科技文明發展至今,[野蠻]真的理我們更遠了嗎? 還是[野蠻]依然征服著我們的內心世界呢?

2012/02/09

近距交戰

近距交戰  Joyeux Noel(2005)
2012-2-3, 東森洋片。以前就看過這部電影,現在看來還是令人感慨很深。國家與個人之間倫理與良心的取捨,替神捏造神意驅使人民征戰殺人的,究竟能如何反抗。一直以來,電影中的從戰反戰的主題就是不斷,但是這種敵我嫌隙消弭的某個瞬間不就是每個上了戰場的兵士所期望的? 那個可以回避將刺刀刺入肉體那種夢魘的機會或許不是人人可得,但是如果不期望不行動,起碼哼出一首和平的樂章或許也是個好的開始,只要我們願意相信。

2012/02/08

帶一片風景走

帶一片風景走  (2011)
2012-2-3, 緯來電影。我實在很怕看這樣的電影,很哀傷,即使愛充滿了整個現場...。澎恰恰導的片,據說是根據實際發生的事所拍攝的。我突然想起北野武,他從諧星開始然後拍電影也畫畫,我記得他早期的一部電影是《那年夏天最安靜的海》,也是描述丈夫面對妻子的一切,誠心的愛。與北野武的諧星形象很不同的電影,那時,我才知道這個說話粗魯又是也會開黃腔笑話的諧星面具底下有一個非常纖細的心,從那一刻起,我開始喜歡了北野武。而澎恰恰是否也會走類似的發展路線? 我其實不是很明白。不過這部片的色彩,光線都覺得控制的不錯,劇情故事線的鋪陳也能夠follow,除了有些地方仍然覺得有些牽強,但是不矯情鋪排一個家庭關係,還有夫妻關係這裡讓我的接受度提高不少。我只是還,無法面對這樣的現實,而已。

2012/02/07

愛妮的一生

愛妮的一生  Enid(2009)
2012-2-3, HBO。這個作家活了71年總共寫了750部作品,扣掉創作開始前的童年期和晚年的失智期,大家應該可以想像她平均每年寫多少書! 這個短篇電視影集所描繪的Enid形象很可怕,絕對自私自利,卻所向披靡。想離婚就離婚,還是丈夫不好先告他通姦,然後兩個女兒就是...麻煩了就送寄宿學校搞定,著名的童話作家媽媽永遠陪著別人家的小朋友,還滿堂笑聲響亮! 不過,既然是電視劇,就姑且看看別當真,我們都知道誰都不清楚真的Enid現實生活上是怎麼著的。或許她的粉絲們看了之後衝擊會很大,在那充滿幻想作品國度裡快樂翱翔的作家怎會這個模樣。我會聯想起彼得兔的作家傳記電影,那裡頭描寫女作家的姿態可是善意得多。還有,Enid發跡似乎是在二戰之後,比起先前無法以真名發表作品的女性作家而言,這社會變遷之大還有價值觀與待遇,還真的是天壤之別。

2012/02/06

女權天使

女權天使  Iron Jawed Angels(2004)
2012-2-2, HBO。有關女權運動的歷史雖然早已經從書本上獲得許多知識,所以這部電影所提供的給我的雖然不是歷史上的知識,但是有許多事情是,你都已經知道的,但仍然會覺得震撼。這是本片給我的感想。在種種艱難當中,如果換做是今天我們在座的任何一個人,是否會為了同一件事做同樣的努力與犧牲? 看《賽德克巴萊》看《競雄女俠 秋瑾》,歷史上的人物往往在一些緊要關頭下了他們的賭注,不管輸贏.........而,我們呢? 現今,不管是為個人理想奮鬥也好,為了[大義]堅持也好,有幾個人能夠把關到最後一刻呢? 站在[抉擇]的面前,或許我們會選擇的是,逃跑。

2012/02/05

橫山家之味

橫山家之味  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  Still Walking(2008)
2012-2-5, 公視。小品,卻是精緻的佳作。中文翻成[橫山家之味],我仍然還是比較喜歡原題,「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的日文本身可以涵蓋很多很多情感在裡頭,可以詮釋很多種關係,料想,這就是翻譯的難處了。我自己對翻譯很挑剔,最近自己患了[失語症]之後,就更挑剔了。我愛那種即使是翻譯作品卻仍夠能夠讓讀者感受到作家氣息的翻譯,以前看過幾個翻譯成日文的法國小說就是能夠讓妳猶如親臨原著,那,真的是很神奇的。回到電影本身,日本有很多這樣的小品,例如很多影評人對小津的評價一樣,那種沒有什麼的日常,那種人人習以為常的小細節卻是感人最深處,聽說最近《東京物語》要重拍了 ,想起被譽為[小說之神]的志賀直哉的小品裡描寫的似乎也就是這種日常,只是多了份簡潔有力的味道。

2012/02/04

小卒將軍

小卒將軍  Biloxi Blues(1988)
2012-2-2, HBO。我通常會避開戰爭片/以軍隊為描寫主體的作品,而這是在[姑且看看]的心情下接觸到的。據說是劇作家的自傳,描述方式倒是有些引人入勝。讓人覺得意外的是,1988的片!主角跟班長都好年輕啊!!!(我知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啦)這部片令我能夠看到最後的無非就是它雖然是描寫軍中的事,尤其是提到戰事的部份,雖有遺憾但並無太多說教的口吻,雖有軍中故事的那種阿兵哥們的無奈,但是有一種非常文藝又略帶詼諧的語氣,不知道是劇本寫的好(或是原著?),還是電影拍攝拿捏得妥當,我認為是一部各種元素都頗為均衡的作品。

2012/02/03

香草天空

香草天空  Vanilla Sky(2001)
2012-2-2, HBO。這部作品是改拍自《Open Your eyes》(Abre los ojoa, 1997),我比較喜歡1997年西班牙版。女主角雖然是同一個人演的,劇本故事也原則上十分相近,但是在整個作品的氣氛來說似乎差異有些大,很慶幸自己能有機會先看到西班牙版。最近好萊塢的一些重拍電影我都覺得不如原來的,例如《七夜怪談》(『リング』,1998)(The Ring, 2002)《Shall We Dance?》(『シャル・ウィ・ダンス?』,1996)(Shall We Dance, 2004)《忠犬小八》(『ハチ公物語』,1987)(Hachiko: A Dog's Story, 2009)比比皆是。想來好萊塢的拍攝資本與經驗應該是豐富的,卻仍然沒有原來作品的光環。原來這種複製也會失去班雅明所說的Aura。

2012/02/02

超能特警

超能特警  Jack 2.0(2003-2004)
2012-2-2, AXN。自從奈米技術有了暴發性的市場以後,連超人我們都可以客製化了。這個影集裡所呈現的就是就用當時的新科寵兒--奈米技術--來觸發想像,所以以前的機器人,cyborg,前一陣子播放的《Hero》都不稀罕了,不需要與生俱來的特質,有奈米,就有[超人]。不過我想說的是,藉由奈米科技的觸發,影集裡的[身體改造計劃]有了大躍進,007的祕密武器都不再受用,因為這個超能特警身體裡的,不但能夠讓他控制電腦,還能解碼解鎖幾乎無所不能,那些以往高科技的tool,或許不再有上場的機會了。

2012/02/01

奪命手機

奪命手機  Echelon Conspiracy(2009)
2012-1-31, 好萊塢電影。老實說我幾乎錯過了這部片,我只看到後半的部份,但是為了日後重新找機會從頭看,決定先將在這裡把片名留下來。

靈異生死線

靈異生死線  After. Life(2009)
2012-1-31, Cinemax。我極少看這樣的恐怖片,但是有關死後世界的想像這部片提出了很有趣的觀點,有些非常現實生活面的問題也很尖銳,例如安娜跟她母親,還有打算跟安娜求婚的男友三者之間的關係。有些人在網路上探討,到底安娜死了沒,我卻覺得不管她是否死了,這部片對我而言的意義在於它提供了想像空間,讓觀眾知道當死者無法接受死亡的事實,當她還沒有準備好接受自己的死亡時會有的舉動還有焦躁的心情,也推翻了死後就可以脫離精神上的痛苦這種本來可以成為一種救贖的想法。當然被遺留在世上的親友又有另一種必須克服的難關,就是接受他們失去的心愛。安娜一直無法進入死亡的世界似乎是因為她有個心願未了,就是她希望自己能夠愛,愛人,而她在得到愛人的機會之前就出了車禍,於是怎麼都無法放手離去,這種說法跟亞洲的幾個地方非常像,在西方的世界好像比較少看到這樣的觀點,但或許只是我幾乎不看恐怖片而無法察覺的關係。飾演這部片的女主角Christina Ricci經常接手這樣的角色,《亞當家族》《斷頭谷》《狼人傳說》等等,不過也有比較童話性質的作品,例如那個被巫師詛咒變成豬鼻子的女孩。每次看見她演出的作品,我總覺得雖然她很嬌小,但是我很喜歡他的身材。

末日危城:王者之役

末日危城:王者之役  In the Name of the King: A Dungeon Siege Tale(2007)
2012-1-30, 緯來電影。看著個片名讓我聯想到許多史詩英雄跟屠龍的故事,不過這裡沒有龍族的出現,只有術士。整個作品的tone很怪異,主角的動作打鬥自然是很好,怪物軍隊跟衛國軍這裡的安排也還算好,但是故事實在很不敢恭維,到底[農夫]為什麼這麼特殊,當然這裡指的是除惡了他是王儲身份以外。劇中術士一善一惡,還有個術士的女兒好像是祭司卻沒來由的總是做些愚蠢的行為,讓後等著被解救,森林中出現的druid也是意思意思,所以這個dungeon siege看不出來它的特色,起碼在這一集裡頭是看不出來的。2011年好像上映了續集,不知道這裡的觀眾什麼時候可以看得到。補充一下,這裡唯一的dungeon就是[魔靈地],再無其它。改編自電玩的本篇似乎在影迷看來風評不是很好,拿了許多惡評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