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8

眼淚

眼淚
這是在校內舉辦的電影月活動裡出現的片子。一整個月的上映期間,我竟然只能去看這一場實在是心有不甘。誰教我所有的東西都趕在這個時期做?
回歸正題。蔡振南演的這個抑鬱內藏的角色,算是把以往狠角色的爆勁都收斂了下來。為了詮釋這個過去曾經暴力現在深悔暴力的警員,蔡振南喪失了一份因窮追不捨的執著而內斂的精幹,即使戲內安排如是。
當天(2010/12/13)女角之一的Doris也來校分享,樂團活動為主業的她,在分享時有一份不同於電影人的氛圍。現場有關樂團的提問還不少,對我而言,雖然樂團訊息也不錯,但剛看完電影,還是比較希望能聽到更多的電影點滴。
不知道這算不算破梗,我還是要說,結局留下個殘酷的問答。無從歸咎的社會責任,究竟誰是弱勢誰是強潮?到最後看到的罪魁禍首,竟似社會大眾--也就是我們自己,這縱容妥協,盲目短視的一群。殊不知眼前的關懷可轉化為暴戾,為求 心安理得的同情會帶來更大的鄙視,繼而轉化成自我的優越。
再來,目前類似國片的消費方式,似乎也令人在意。[教化],令人恐懼。

0 件の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