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8

超世紀封神榜

超世紀封神榜  Clash of the Titans(2010)
HBO。先看了1981年版,然後看了2010年版,實在差好多!范恩斯仍然演冷酷的角色黒帝斯,是說導演們都覺得他長得一副壞蛋臉嗎?聽說好像還要拍《Clash of the Titans2》?突然覺得以前的史詩神話比起現代的哲理訓言要來的簡單易懂也容易打動人心。神話中人神的關係甚是微妙,但是明顯是抗拒階級權勢:例如奧林帕斯的眾神神通廣大,吹一口氣,擺一擺衣袖就能帶來災厄懲罰人類,而人類中如權貴者則因位居高權高傲自大而不畏神;另一種不畏神的類型則往往是故事中的勇者,知道神無所不能但是捨命奮戰到底。這片中的[英雄]就是半神人,不屑當神在人類社會中也備受權貴歧視。於是,這樣的電影是否可以解讀為以往難以為自己發聲,無法得到尊重的[異族]只能以[流血]來得到認同的模式反射?很多勇者因此而得以被人類認同(所以才成為英雄史詩被傳誦),我恍惚想起日治時代的台灣人,為了被[認同]最後的選擇就是當志願兵一戰,想靠[流血]來破除血緣的詛咒,當然現在我們知道,這個方法似乎行不通,那時的台灣人並不像史詩中的[英雄]那麼幸運,以捨命奮戰就能得到認同的,其英勇事蹟還被傳誦,萬古流芳。

獵殺第四行者

獵殺第四行者  I Am Number Four(2011)
萬代福。這部簡直就是青春校園科幻片。青春校園比率太高,感覺受騙了。其實本片的consept跟《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很像,但是《波》片好在它沒有什麼青春戀愛的因素,反而著重在青年冒險的描寫上,還有神話的重新消費上。反之,《獵》片的缺失在於它放了將近2/3的戀愛因素,只是將科幻用來裹裝,這就難免掛羊頭賣狗肉之嫌了。還有男主角簡直傲嬌到令人不耐的程度,第五行者的女性角色也比主角酷炫,所以這是蓄意添加現下流行的草食男路線嗎還是?然後壞蛋既然是來毀滅地球的,為何不乾脆直接進行毀滅活動而光只是找來這些幼稚的行者來獵殺?行者們所有[保護]地球的能力卻沒有什麼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也成不了氣候,毀滅者根本就可以無視於他們的存在而肆意為所欲為的,畢竟從畫面上看來,這些毀滅者的能力高於行者們啊!何須IMSR(いまさら)將他們放在眼裡呢!不解。(這跟《變形金剛》系列是很像的,不過起碼《變》片還會有些直接跟地球衝突的戰事畫面呢)

啓動原始碼

啓動原始碼  Source Code(2011)
萬代福。這部電影的膠卷好省!不斷地重複兩個場景,然後只要設計兩個場幕?者到底是怎麼回事?片中動用的主要演員和路人甲乙應該也是近年來的好萊塢片最少的?我想該片失敗的原因在於沒有掌握好這個劇本的焦點:[原始碼]的概念。或許想批判的是學者的良心,也就是理論是學者所開創出來的沒錯,但是在那之下[犧牲]的被實驗者的狀況完全被忽略是情何以堪呢!而學著只是沾沾自喜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意的也只是自己的研究評價和是否能拿到更多的研究補助金額。我也認為這種喪失研究倫理的現象在美國非常普遍,所以用實驗動物的議題再也喚不起人們的關注,使得本片必須用一個為國奮戰的士兵(國民英雄?)來當這個實驗者以製造話題性,或者被實驗者必須是人類才能讓觀眾代換角色得以轉移情感而達到[呼籲]的效果?就一個嚴重的話題來說,只用一些小的起爆點還有處理不當的安排只是浪費資源而已,而說它是娛樂片,卻也娛樂性質不足呢。

藥命效應

藥命效應  Limitless(2011)
萬代福。聰明人會越變越聰明?一天寫一本書。我想很多菸酒生是不是看了之後羨慕不已呢?在電視上看到電影幕後製作花絮時的訪談,有人提到這片的主角非他莫屬,但是看了電影之後,我完全無法認同。其他的演員應該也能詮釋好這個角色的。還有,後半的拍攝處理不是很理想,有種草草結束的感覺,劇情的安排也浪費了老手勞柏迪尼洛的參與。我在同一天看到的電影好像都留下一種[草率]的印象,莫非最近好萊塢片也開始走低預算路線了?持續觀察。

2011/06/25

黑天鵝

黑天鵝  Black Swan
萬代福。Black swan,英文裡有[不可預測之事]之意。我想,這片名涵意除了反應故事內容以外,應該是包含了對擔綱女主角Natalie Portman的一種期待或讚賞。而這部片主要的(也是唯一的爆點)就是從頭到尾欣賞女主角的演技。但是我本身對於這部片將拍攝焦點凝聚在[身體呈現]上這個手法來說,非常喜歡。它將那種原本以往只能透過演員的肢體語言或表情來呈現的內在感受用一種眼睛看得見的圖騰模樣或是肌肉的特效描寫來呈現,這是前所未有的嘗試。例如年輕舞者和經驗老到的年長舞者的背部肌肉拍攝,芭蕾舞者的腳部肌肉和筋骨扭轉時的特寫,無論是舞動時還是扭動軀體時的種種肌肉上的變化都會巨細靡遺地被拍攝出來。雖然牽扯到某些情慾描寫,但是這部片裡的情慾終究只是追求藝術昇華的手段,無關情慾本身,擺脫那些日常大家[自以為然/自以為是]的愛慾糾纏就該是戀愛,情感,就可以八卦的那種俗套的關係與觀點,這裡即時出現同性戀/師生戀/競爭三角戀/靠肉體關係追求利益的一切世俗都將不起作用,為了自己所追求的藝術能夠跳脫又不忌諱世俗的眼光這點,我很羨慕也很欣賞。

2011/06/21

小樹的故事

小樹的故事  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1997)
HBO。「I'm still learning the way........」結尾敘言。一部描述美國原住民的電影。學習什麼呢?學習如何被以原住民的眼光看待確能悠然做自己?學著能按照自己認同的道德倫理對人對事,學著如何面對世間險惡保護自己?學著看待雖然處處喊著人人平等不可存有人種歧視卻永遠踫不到大家同理相待的狀況而必須堅然活下去的事實?這部影片似乎是電視特集。我心想:需要製作這樣的特集放在電視上播映,是否意味著原住民的認同至今仍未平權?那種在影片中可以看見[公款補助拍攝]所常見的[道德],還有片中留下少數[白人]對原住民抱持著[理解]的態度,[悲天憫人]地[教導]白人與原住民的混血孩童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的觀點該如何看待呢?要說那只是偽善者的[在場證明]或許有點不公平,畢竟對任何人來說[他者]雖然難以理解,但並不表示沒有人能夠嘗試理解並融入對方的文化當中。只是在接觸到這類的描寫時,我實在無法決定該如何面對,是偽善?還是真理?

我的天才寶貝

我的天才寶貝  Little Man Tate(1991)
HBO。A Jodie Foster Film. I've been watched the film for two times? not very sure. I remember that she also has a very similar situation about to have a child without a sexual relationship. Well, but I can say this film is all about "LOVE". How to love, and how to be loved. Whether you're a genius or not. Also, maybe it's about the sense and the sensibility problem. What ever you say, I'm going to say that we don't need a clear head to clarify things in black and white. Simple is the best, trust me.

2011/06/20

戀夏500日

戀夏500日  (500)Days of Summer
我真沒想到。這部電影太犯規!好吧,原本以為是一部愛情片興趣缺缺的斷續看完了它,結果,它或許不算是愛情片,只能算是一部有關[戀愛]的片。尤其是時代背景設定在稍早的時期,讓我看見很早很早以前的哈利森福特,然後還有類似《西城故事》的在城市空間中手舞足蹈的場面,披頭四的林哥史達(沒人愛的?!),還有都市建築空間中的大廈還有林道空間以及兩個主角的臥室空間..........當然,重要的是那個小小的,不會太過偏激的另類愛情觀以及最後的翻轉。臥室中各個場景都很注重色彩的搭配,即時在同一個空間,它仍會注意利用一些臥室主人的小改變去做色調變化,甚至連擔綱人物的眼睛的色彩、頭髮的色彩都成了臥室的點綴,配合的天衣無縫!這點,我愛死了!順便一提這片中兩個女主角(?)的譯名,夏茉和秋桐;緩和了夏秋變成人名轉換成中文時所帶來的不自然。

2011/06/13

名媛教育

名媛教育  An Education(2009)
HBO。物語は単純だけど、意外とみれる。「人なぜ教育を受けるのか?」女性として生まれた主人公が自分へ投げかけた問い。「教育を受けてなにをするのか?」「なんのために教育を受け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のか?」彼女はある人生の「社会教育」で自分なりの答えを出した。この映画はジュリア・ロバーツ主演の『モナリザの微笑み』を思い出させる。女子の高等教育は結局「よい結婚」をするための基礎教養になってしまうのであれば、いったいなんのために自己の一時の仮の夢を築くのか。。。そこに出現した女子教師の二人(文学の先生と校長先生)の役割設定も、女優の配役によって造形されている。この部分も『モナリザの微笑み』に出てくるジュリア・ロバーツと重なる。女性の感情教育、これはいまに問われる問題ではない。早くからスタンダールの『恋愛論』、フロベールの『感情教育』が書かれていることは周知の通りだ。近代に入ってからでも吉行淳之介の『恋愛論』が書かれ、もちろんこれらはすべて「男」目線からはずせないものではあるが。現代になると水村美苗の『感情教育』が出され、あるいはそのまえの斎藤美奈子の『妊娠小説』などは異色ではあるが、ちょっと合わせて考えてもいい作品である。ただ、これは本当にいまだに「古くて新しい」問題なのか、どうかは、問題だ。
 2011-12-9,重新看過這部片,發現女主角跟奧黛麗赫本長得完全不一樣卻有著跟她非常相似的磁場,尤其是當她跟大衛到巴黎去的那些場景裡,可以看到一個純真高尚又聰慧的女性,仔細想想,她在許多片子裡所剪的髮型跟奧黛麗赫本的形象是重疊的,如本片的瀏海,或是將頭髮挽高穿上洋裝的時候,或是如《華爾街》一片裡,那個類似被稱為赫本頭的短髮一般。

2011/06/12

神選者

神選者  Brotherhood of Legio

2007。東森電影。台灣的都市科幻片。蕭力修導演,阮經天,關穎,藍正龍主演。血腥開場。國片難得拍這種國籍不明的題材。最後的場面是打算拍續集?還是原本預定的一集結尾就是這樣?總之,整個構想很不成熟,對於一個意外性的題材只有借入點子的開端卻沒有深化結構的能力,以一部懸疑但也追求娛樂的電影來說,製造戲劇化的能力薄弱,高潮,只是編劇/導演腦中美麗的錯想。殊不知現今的受眾已經有太多選擇與觀賞的經驗也接受過太多的觀看訓練,只有這麼點想法或是原本構思的很多只是留了一手,那,就太過小看觀眾了。
附記:現在台灣的女星真的演不好風騷的角色。這部片中開場的狂態角色就是也不夠瘋狂也不夠風騷,只是表態的演技完全不具說服力。我想起台灣許久以前的一代風騷女王胡錦還有時常出現在以前港片中的貝蒂;這些女星原本就是天生麗質,但是她們[犧牲色相]的演出已經成功到觀眾會喝采[騷到骨子裡],儘管這些全是出自於她們精心揣摩所製造出來的形象,她們在戲外仍會被誤為[天生騷貨]而被以一種異樣的眼光對待;而現今,我們必須感歎,我們再也沒有這樣的[天生騷貨]可以讓我們一飽眼福了。想起《劍雨》的大S。。。

2011/06/11

凡赫辛

凡赫辛  Van Helsing
2004。東森洋片。這部票選成績似乎不佳,不過它是我默默的最愛之一。吸血鬼公主的鬼氣森森還有極具危險魅力的特色太迷人。It's fascinating! 凡赫辛傳說有很多版本,這部電影完全是創作版,它揉合了天使之戰(在這裡凡赫辛是Gabriel大天使的化身);狼肯族和吸血鬼傳說;科學怪人;戰爭中的人體實驗元素;Alien異形元素;Beauty & Beast元素等,故事的擷取題材相當豐富。在紐約百老滙看音樂劇時也曾看過兩個吸血鬼題材的音樂劇,其中一個跟凡赫辛傳說較有關係。當時看了這部音樂劇讓我對吸血鬼傳說的看法有了極大的轉變。以往,我知道這與羅馬尼亞的歷史詮釋淵源甚深,看了音樂劇之後,覺得這種傳說之所以一直到現在仍然令觀眾百看不厭的原因在於它能和都市傳說連結,也能和村落的傳說結合。由於這個優點,讓吸血鬼傳說至今仍被持續傳誦衍生多種變化多端的版本。凡赫辛,也跟著這些吸血鬼傳說不斷變身。將凡赫辛傳說和各種[異族]傳述結合是這部作品最具特色的地方,我認為這部片應該重新被定位,它出現現今這種多元價值背景中是有其存在意義的。

2011/06/10

狼人

狼人 The Wolf Man
1941。CINEMAX。
這是部經典的狼人電影,可以看出早期電影視眾對狼人題材的熱度,還有早期媒體對狼人的詮釋與社會對待[狼人]的觀點。原則上,這裡的狼人被視為是一種[異類],也可延伸至不被社會接受的種種[異族]的代表形態;或是人類當中所藏有的[獸性]面對一群穿著[文明]外衣的社會群眾時的衝突,而這個時期的狼人作品常常有一個制式化的後果模式存在,卻跟近年來已屆多元化的社會形態下影響中的狼人傳述沒有很大的落差,這到底是為什麼?一般來說,現今的[異族]傳述已經臻至多元認同,並已經建立出另類價值的體系,但是狼人傳說至今卻未見有所改變,著或許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墨水心

墨水心(2008)  Inkheart
HBO. Well, this is the second time I watched this film.
我想起ミヒャル・エンディ的《The NeverEnding Story》Die unendliche Geschichte)中將讀者與書本中的互動演變成一個冒險故事。作中人物不想受作者的擺佈,讀者則有能力賦予作中人物靈魂,作者在最後也進入作品世界然後[円滿]結束;這種種都是[讀者論]所支撐的世界。這部作品有別於其他讀者互動作品的地方是:它強調[讀者的聲音],亦即是[音讀]。的確,進入現代以後的讀書習慣後,極少讀者看書或看報章雜誌會[唸]出來[讀]閱。記得十幾年前日本的齋藤孝曾再度提醒讀者應該重視[音讀]的效應,也因此掀起了一場[音讀]潮,而《墨水心》這部作品正是將這種被現代讀者忽視的點提出呼籲,也嘗試喚醒讀者的關注。

2011/06/09

天使戰記

天使戰記  Fallen
2006。我偏好1998丹佐華盛頓的《Fallen》,日文的譯名是《悪魔を憐れむ歌》。以Niphilim(半人半神)為基底建構的作品,類似《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中的半人半神傳說。看來這部作品並沒有完結,應該還有許多續篇,可是在第四台很久以前就播出這個作品,但都是同一部,沒有其他續篇的播映。這類的傳說似乎還不是太普遍,對於天使們之間的愛恨情仇也有點交代不清;redeemer這種[職務]較不為人所熟悉,同樣描繪天使之間征戰的《超自然檔案》也少見這樣的傳述。雖然片中出現了能天使,熾天使,墮天使等等角色,但就單篇作品的深度來說或許較難滿足某些天使傳說愛好者。

X戰警:第一戰

X戰警:第一戰  X-men:First Class
又是納粹的人體實驗。這實在是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我想起幾年前的《Shoah》的一整系列的話題。 連結最近重新看過的鋼鍊還有種種牽連了人體實驗和影射二戰納粹的聯想作品。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金剛狼》(《X-men Origins: Wolverine》)的節奏、故事和結構。能看到X教授和萬磁王的過往應該是令X戰警迷癡狂的地方,但這種[寬恕VS處罰]的模式是否適用於現代社會的價值觀?或許該說,針對這種對立是否仍能持續地牽引觀眾的情緒這點來講,我是抱著質疑的態度的。本片剛上映,雖然這裡只是我個人對電影記憶片斷的memo,為防有人不小心進入這個網頁被雷了,我就暫且不留下會牽扯到影響觀賞的痕跡。

2011/06/08

月と太陽に背いて

月と太陽に背いて Total Eclipse
1995。[私は妻のカラダよりもランボーの才能に欲情した。]詩人、アルチュール・ランボーの生涯を描いた作品。珍しく、私はこの作品をワイルドの伝記映画『オスカー・ワイルド』のタイトルと間違って記憶していた。ランボーとワイルド、なぜ取り違っていたのか、自分でも不思議に思った。ちなみに、本作より、私はワイルドの方の作品をより印象深く記憶していた。観客がディカプリオの美貌に酔い痴れているあいだ、私は詩人の姿を求めていた。その詩人の姿をつい、一度もディカプリオの身に重ねることがなかったせいか、わたしのなかでの本作の存在が薄れていったのかもしれない。ただ、『オスカー・ワイルド』と取り違ったおかげで、わたしは本作の英語タイトルを再確認でき、これだけはさいわいだったと、そのように思う。

鐵幕疑雲

鐵幕疑雲  A Life of David Gale
我看到一半就知道它的結局了,誰叫它一直把Belyeu這條線索暴露出來?我必須說,一剛開始我看得一肚子火,一個理智思考銳利的人怎能[墮落]到這步田地?該說這個主要人物的塑造前後矛盾太大。以犧牲自我來堅持對死刑的抗議,又以一種計畫性十足的方式來達到目的的人,怎能有著另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面貌?那之前喪失理智的狀況雖在合理範圍,但我無法理解,又,身為記者,在關鍵證據出現之後面臨著分秒必爭的狀況下,即使看到衝擊的畫面又怎能讓時間停頓在錯愕裡?針對這兩點,我判斷這部片在故事結構上有極大的缺失和矛盾點。
主角的大學教授在課堂上提到拉岡的欲望投射。他說,欲望所投射的對象必須保持在幻想,而不能實際得到,那欲望投射的對象一旦到手,就不再是欲望所在,不是不願,而是無法繼續成為欲望所能投射的對象了。

2011/06/06

納粹大屠殺

納粹大屠殺  Conspiracy
2001,TV。由兩個超級演技派主角Kenneth Branagh和Stanley Tucci擔綱。藉由美國在某次祕密行動中發現二戰時納粹的祕密會議商討如何消弭猶太人的經過紀錄來描繪這部片的藍圖。充分可以看出當時軍權當道的氣氛還有其他理智派的知識份子菁英們如何束手無策。更好笑的是,片中納粹一直強調法律,卻出現[大元帥的話就是法律]的諷刺呈現,這簡直是讓觀眾捧腹的笑點。

龍之戰

龍之戰  Dragon Wars
東森洋片。《Dragon Wars》似乎又名D-War(2007)。可否試論[透過《龍之戰》看韓國的好萊塢夢]?在選角上,挑了飾演外星人傳說《ロズウェル/星の恋人たち》而備受矚目的Jason Behr擔綱,在本片中的表現還算認真,但就是沒有古代戰士的風貌和氣氛,飾演如意珠的女主角就更沒有份量。CG的效果似乎集中在如何將古代的龍呈現得活靈活現,其他也就沒有什麼。劇中所揉合的是將東方的龍與西方的恐龍融合,並讓中國的四神傳說中的靈獸之一加上裝甲機械成為惡人的戰力,這裡一整個就像《星際大戰》中的戰隊,隊長也像那個Jedi穿了一身黑付戴了個怪面具發出奇怪的聲音...。我似乎可以看見變形的東方(Oriental Transformation),或許該說透過藉由古代韓人轉生西洋我看見[白面具]的欲望正以一種十分詭異的方式被呈現在本片裡。將東方的神話故事移植至西方世界上演,怎麼讓我有種悲從中來的感慨?

隔離島

隔離島  Shutter Island
HBO。這部片我等了好久,上映的時候太忙錯過了,結果現在終於能在第四台看到。Martin Scorsese(マーティン・スコセッシ)參與的片(導演?),デカプリオ主演。我本來以為它是一部描述戰爭秘辛的片,看到最後,雖然我們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但覺得對戰爭這個點還是有點交代不清。最後主角頓悟的一句話是最能引人深思的。我突發奇想的,該不會是這種話題過份敏感,才致使這個故事以這種結局收場?如果是這樣,那還真的很諷刺。人體實驗,以人腦手術控制人類讓他們成為唯命是從的奴隸,或讓敵人變成朋友,朋友變成敵人。這操控模式似乎一直是暴政所追求的。可怕的是,這如果延伸到宗教的問題,我簡直想都不敢想。

索命條碼

索命條碼  Repo Men
2010作品。HBO。世界若是演變到這種狀況,還真是令人心驚膽跳。發現1984年好像有一部同名的電影《Repo Man》,單複數不同型,述說的故事就完全不同;這兩部片完全是兩回事。這部片兇殘溫柔,又血腥又悲傷。Jude Law在演出《Wilde》之後我就無法將[硬漢]形象和他聯想在一起,接著他接的大都是文藝片,所以這《Repo Men》裡的硬派形象還真是難得。話說作品的中心點敘述的是未來的人類社會科技發達到複製器官和販售器官已是人們習以為常的事,只是它非常昂貴導致許多人無法負擔費用甚至連分期付款都困難,這時,延滯付款便令公司採取強硬的手段回收這些器官,甚至[殺無赦]。於是開膛剖腹鮮血淋漓的鏡頭自然不在話下。人類的感覺與感覺痲痹時間的極限究竟能達到什麼地步?進化,或者該說進步與人類的感情為什麼總以一種互相抵制的狀況被呈現在映像裡?《重裝任務》(《Equilibrium》)《魔鬼終結者:最終章》(《Terminator Salvation》)甚至於《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等片裡都有這樣的對比和矛盾,而在未來的某一天,人,或許必須被迫活在兇殘與溫柔的間隙裡。

2011/06/05

愛情逆轉變

愛情逆轉變  The Rebound
2009作品。Star Movie。一個是1983年出生,涉世未深的25歲青年,一個是帶著兩個小孩和丈夫分居的四十幾歲的女性。就靠著這樣的條件,這兩個人之間發生的戀情居然可以拍成一部電影。同樣的條件,一個有兩個孩子的男性遇見年輕貌美的女性,拍攝鏡頭是否仍會有同樣的質疑?如果故事發展還參雜其他的因素,或許就更能增加幾個不同的觀點來看待這個作品,但是整篇故事都只是圍繞在:即使是個美貌的女性只因年紀大了就非得作賤自己不可的話題,或是沒有伴侶就必須妄視一切即時尋歡作樂而不顧彼此之間是否擁有感情;對這個25歲的男主角,也是賦予必須成為一個[成熟的男人]的歷練,讓他遠走他鄉5年,然後才讓這對戀人重逢。這種制式化的價值觀怎能視為理所當然?換句話說,如果男女調換了,是否會有《名媛教育》(《An Education》)一樣的結局?在今天同一天內我看了《名媛教育》《為愛朗讀》(《The Reader》)還有《神鵰俠侶》的完結篇,禁不住想,這年齡差異之戀還真能入戲,讓創作者寫來這麼多作品。然後想著,楊過和小龍女練的是同一門武功,怎麼小龍女不老,楊過臉上卻滄桑連連?

刺客教條

刺客教條  Assassins Creed:Lineage
主角的名字叫做ジョヴァンニー。這整個系列有好幾個短篇影片,如果沒有弄錯的話這是第一段。電影中的主角和遊戲裡的主角造型好近,甚至比波斯王子更加為肖為妙,只是故事線安排似乎有點不足,是否是因為要拍成好幾個短篇系列所以才顯得似乎是不得已[出此下策]呢?但整體說來,幾個短篇映像好像還頗能滿足《刺客教條》的玩家們,畢竟對追求細節的玩家來講,這些影片在某些層面而言細節度是夠的。

魔法保姆麥克菲2

魔法保姆麥克菲2  Nanny McPhee and the Big Bang
Emma Thompson寫了劇本,許久以前她就參與製作的工作,名副其實的才女。我覺得這集比第一集好看,第一集裡有那種有錢人家壞小孩(+而且還是長得胖胖的)欺負弱貧小孩的老梗,沒什麼新奇。第二集就比較有些不同的點子可以欣賞,這次把保姆的原則標得很清楚,加上老祖母以及媽媽都和這個麥克菲保姆串連了起來,讓這個故事顯得更溫馨,孩子們看完電影是否會禁不住說:[保姆麥克菲,我們需要妳!]

Brothers

窒愛  Brothers
[Who was that said only the dead have seen the end of war? I have seen the end of war. The question is, how do I go on living?]
Bailee Madison這個童星在這部片裡的演技真是令人歎為觀止。當時她不過9歲?(或10歲?1999年生),抿著嘴忍住悲傷憤怒的神情讓我想起同片飾演母親的娜塔莉在《Leon》裡仍是個小女孩時,扭曲她天生會說話的八字眉忍住恐懼與悲傷時的演技;兩種不同的詮釋,但都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一幕。我不喜歡這部片的中文譯名:[窒愛],沒有把原名的[Brothers]以及片中的矛盾呈現出來,這個中文譯名不能解釋主角(《蜘蛛人》的Tobey Magulre演的)與軍中同袍的關係,還有他和家中血肉相連的弟兄之間的糾葛。
這部片將越戰和美阿戰爭所帶來的心靈創傷和後遺症透過父子兩代的經驗使其交錯重疊,片中主角的大女兒Isabella禁不住說[Why couldn't you just stay dead!],讓因參戰而失去重返日常生活契機的悲傷更添一份無法填補的遺憾。

2011/06/04

闇黑世界



闇黑世界  Темный мир  Temnyy mir(2010)

蘇俄的片。發現網頁上的資訊是錯誤的,網頁上連結的《Dark World》是另一部片;但是在許多網頁上它的英文標題的暫譯都是《Dark World》。我看這部片的魔法戰鬥會讓我想起《臥虎藏龍》的竹林戰鬥;周潤發和章子怡是從竹梢往下打,這部片子在森林中的戰役卻是從樹下打到樹上。相對於它的故事結構,這部片子很長,播映時間幾乎超過2個小時,我對它一些畫面上的處理覺得很有趣,在某種意義上是跨越時空,但是魔女(?中文翻成[巫女])的壽命在片中大約數千年,所以她們出現在現代,或許該說和現代時空交錯似乎也不算是個牽強的設定,藉由這個設定作品穿插了魔女和凡人之戀,這也會令我想起另一部片《The Mummy》(第三部)中守護[香格里拉]那對神仙(?)母女和凡人之間的愛。整部片鎖定在巫師和巫女的對峙之戰,單純化了一些人物造型削減了不必要的隊伍模式(補血/弓箭手/力士等等戰鬥隊伍),也讓觀眾知道這整個故事並不遵循美國那邊的D&D地下城魔法戰鬥模式,而是來自蘇俄的古老傳說(當然這也是虛構故事的設定),顯然地可以看出這部片的野心。魔女升空之際的流暢度,還有怎麼也殺不死的魔法師真的令人渾身不適。他們究竟要打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