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愛情 Keeping the Faith
這部片很搞笑,害我連呼 Oh My Goooood! (好吧,宗教信仰者請原諒我......但是在這部片中實在很應景)。老實說這樣的愛情喜劇片實在很平常,把猶太人的教士跟天主教的神父放在一起算是唯一的爆點,但這裡面那些瑣瑣碎碎的描寫卻讓人覺得很有意思,很有笑點。最近讓我驚呼Oh my god!的就是從這部片開始,然後不知怎麼地,一下子好多部電影都讓我不知覺的接二連三喊了好多次這句原本我幾乎或盡量不說的話。看到《生死接觸》時是因為海嘯的畫面太震撼,看到《愛情藥不藥》的時候是疑問幾個感人的畫面,看到《舞孃俱樂部》的時候是...該怎麼說那個畫面呢?嗯,反正我覺得我已經把幾年內的Oh my god!都用光了。喔,話說回來,這部片我沒有看完,因為趕著出門,又加上它最近無重播所以我是沒有機會寫完這個memo了,起碼這個月以內是無法實現的。
2011/03/31
生死接觸
生死接觸 Hereafter
日本因為這次地震停止上映這部電影。片頭一開始就有相當嚴重的海嘯衝擊,那種恐怖的狀況不禁讓人驚呼。當然我必須說這次日本的地震和海嘯的悲劇不由分說的就重疊在這些鏡頭裡了。今天是二輪上映的最後一天,當時院線剛剛上映時還一直猶豫是否要看,結果居然是在日本地震後才看到這部作品,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說。反正這天的幾部電影看得我不禁淚流滿面。Clint Eastwood 導的片,背景音樂也是他自己操刀,我自己覺得選角很不錯,可是劇情很沈重。這是一部用不同點角度去看待靈媒,還有遭受天災因而罹難或失去親人或自己親臨死亡的一些問題,也指出人之間的connection其實是很奇妙的,對某些人會產生好感或許說不上理由來,但是這種感覺有時候卻是很正確的,尤其是面對一個初次見面的人就能感受出那種喜惡實在令我覺得不可思議。
日本因為這次地震停止上映這部電影。片頭一開始就有相當嚴重的海嘯衝擊,那種恐怖的狀況不禁讓人驚呼。當然我必須說這次日本的地震和海嘯的悲劇不由分說的就重疊在這些鏡頭裡了。今天是二輪上映的最後一天,當時院線剛剛上映時還一直猶豫是否要看,結果居然是在日本地震後才看到這部作品,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說。反正這天的幾部電影看得我不禁淚流滿面。Clint Eastwood 導的片,背景音樂也是他自己操刀,我自己覺得選角很不錯,可是劇情很沈重。這是一部用不同點角度去看待靈媒,還有遭受天災因而罹難或失去親人或自己親臨死亡的一些問題,也指出人之間的connection其實是很奇妙的,對某些人會產生好感或許說不上理由來,但是這種感覺有時候卻是很正確的,尤其是面對一個初次見面的人就能感受出那種喜惡實在令我覺得不可思議。
愛情藥不藥
愛情藥不藥 Love & Other Drugs
這部片比我預想中的好太多。Anne Hathaway 的演技實在是brilliant! 本來以為這隻是一部較為單純的愛情片,起初只有些許的好奇但非常的不期待,但是當我看到男主角開始轉行進入藥品推銷行業時,一連串的鏡頭描寫讓我對這部片子起了好感。可以說現在元素混合裡已不再是單純的類型混合,會有這種類似社會議題但又不單純是社會議題,只要是社會議題自然是會牽扯到個人,而這裡出現戀愛關係就不是那麼奇怪的了。很現實又很不現實,希望面對現實又不希望太現實,這裡很有reality。總之這裡面的安海瑟薇的演技可圈可點,很感人。
這部片比我預想中的好太多。Anne Hathaway 的演技實在是brilliant! 本來以為這隻是一部較為單純的愛情片,起初只有些許的好奇但非常的不期待,但是當我看到男主角開始轉行進入藥品推銷行業時,一連串的鏡頭描寫讓我對這部片子起了好感。可以說現在元素混合裡已不再是單純的類型混合,會有這種類似社會議題但又不單純是社會議題,只要是社會議題自然是會牽扯到個人,而這裡出現戀愛關係就不是那麼奇怪的了。很現實又很不現實,希望面對現實又不希望太現實,這裡很有reality。總之這裡面的安海瑟薇的演技可圈可點,很感人。
舞孃俱樂部
舞孃俱樂部 Burlesque
我看見Lucy Liu 坐在觀眾席裡!然後 Alan Cumming 竟然是售票員?!(這戲中Alan的裝扮好像就是我在百老滙看到Alan主演的《三分銅錢歌劇》裡的戲服跟打扮)。演員陣容實在太豪華了。跟百老滙的舞台劇比起來,以舞蹈張力來說看起來好像略嫌不足,但是歌唱張力是不錯的,Cher表現得還是很有大將風格(廢話嗎?),Christina Aguilera 首次的電影演出似乎在演技上頗受粉絲們期待,想去買原聲帶來聽...。嗯,舞蹈還是《Chicago》比較帥啦。(只是這裡的男主角看起來應該是練過舞,而且體格建構也完全像個舞者的,怎麼在這部片裡沒有上台的機會??? 對於 Burlesque 這個措辭也引起很大的爭議,不知道那之後用什麼方式落幕...)
我看見Lucy Liu 坐在觀眾席裡!然後 Alan Cumming 竟然是售票員?!(這戲中Alan的裝扮好像就是我在百老滙看到Alan主演的《三分銅錢歌劇》裡的戲服跟打扮)。演員陣容實在太豪華了。跟百老滙的舞台劇比起來,以舞蹈張力來說看起來好像略嫌不足,但是歌唱張力是不錯的,Cher表現得還是很有大將風格(廢話嗎?),Christina Aguilera 首次的電影演出似乎在演技上頗受粉絲們期待,想去買原聲帶來聽...。嗯,舞蹈還是《Chicago》比較帥啦。(只是這裡的男主角看起來應該是練過舞,而且體格建構也完全像個舞者的,怎麼在這部片裡沒有上台的機會??? 對於 Burlesque 這個措辭也引起很大的爭議,不知道那之後用什麼方式落幕...)
2011/03/29
Bram Stoker's Dracula
吸血鬼 Bram Stoker's Dracula
1992年に撮られたコッポラのこの作品は実に美しい。配役はもちろんのこと、衣裳のデザインやシーンごとにこだわった色使いは息が止まるほどはっとさせられる。今回は再度この映画を観る機会ができたのだが、なんと一時間十五分という、実に短いフィルムだったことに初めて気付いた。(つづく)
1992年に撮られたコッポラのこの作品は実に美しい。配役はもちろんのこと、衣裳のデザインやシーンごとにこだわった色使いは息が止まるほどはっとさせられる。今回は再度この映画を観る機会ができたのだが、なんと一時間十五分という、実に短いフィルムだったことに初めて気付いた。(つづく)
2011/03/27
2009名揚四海
2009名揚四海 Fame
和1980年的《名揚四海》比起來,這部所反映出來的當然是現今的演藝圈狀況,但我很想念以前那部《Flashdance》當中那種[硬性]的女性主義,還有主演的女星那種才華洋溢的燦爛--可惜的是,這個女星的星路並不平坦,我不再看見她得到好的劇本或是導演的青睞。這部片會讓我聯想到日本的モー娘。, 就是把一些具有吸引群眾魅力的年輕有發展潛力的演員或歌手後備軍集合起來製作一些作品,並藉以呈現演藝圈的前置現狀,又可讓它帶有青春歌舞或是校園風格的青澀與新鮮的味道,當然這裡一些經典的內文性也會是觀眾娛樂的一個點。
和1980年的《名揚四海》比起來,這部所反映出來的當然是現今的演藝圈狀況,但我很想念以前那部《Flashdance》當中那種[硬性]的女性主義,還有主演的女星那種才華洋溢的燦爛--可惜的是,這個女星的星路並不平坦,我不再看見她得到好的劇本或是導演的青睞。這部片會讓我聯想到日本的モー娘。, 就是把一些具有吸引群眾魅力的年輕有發展潛力的演員或歌手後備軍集合起來製作一些作品,並藉以呈現演藝圈的前置現狀,又可讓它帶有青春歌舞或是校園風格的青澀與新鮮的味道,當然這裡一些經典的內文性也會是觀眾娛樂的一個點。
Battle in Seattle
決戰西雅圖 Battle in Seattle
居然近期無重播!今天看到的這部電影中所描寫的內容雖然不盡理想,但是似乎努力地將各種觀點帶進來,只是還是讓我覺得有某種[討好群眾]的嫌疑揮之不去,片頭片尾穿插的[紀錄片]式的做法當然會讓我想起這幾年頗受矚目的電影,例如華氏XX等,但將焦點鎖定在西雅圖WTO世貿組織國際會議和抗議團體之間的拉鋸戰上即使介入幾個不同觀點的描寫,但卻被一幕抗議組員的一夜情整個摧毀了。究竟這裡的一夜情真的有必要放在這部片中嗎?這種太刻板式的描寫--我們可以在以往描寫嬉皮伸張和平,或是學生運動對抗權勢的片子裡看到這個,光是這一幕就足以喚起觀眾想起以前抗議組織的內訌,甚至不小心帶來某種不需要的聯想,這是令人扼腕的一幕。
trailer for Battle in Seattle
居然近期無重播!今天看到的這部電影中所描寫的內容雖然不盡理想,但是似乎努力地將各種觀點帶進來,只是還是讓我覺得有某種[討好群眾]的嫌疑揮之不去,片頭片尾穿插的[紀錄片]式的做法當然會讓我想起這幾年頗受矚目的電影,例如華氏XX等,但將焦點鎖定在西雅圖WTO世貿組織國際會議和抗議團體之間的拉鋸戰上即使介入幾個不同觀點的描寫,但卻被一幕抗議組員的一夜情整個摧毀了。究竟這裡的一夜情真的有必要放在這部片中嗎?這種太刻板式的描寫--我們可以在以往描寫嬉皮伸張和平,或是學生運動對抗權勢的片子裡看到這個,光是這一幕就足以喚起觀眾想起以前抗議組織的內訌,甚至不小心帶來某種不需要的聯想,這是令人扼腕的一幕。
trailer for Battle in Seattle
2011/03/26
Eyes Wide Shut
Eyes Wide Shut アイズ・ワイド・シャット
1999。這也是一部因為研究上的關係讓我覺得頗有趣味的一部片。キューブリック號稱這是他最上乘的傑作,即使在上映的當時有些評價並不好,可是我自己是蠻喜歡的。看到這個網頁上的介紹還令我想起現在已經遺忘了的一些瑣碎的細節。我有時懷疑他是否受了某個作家的作品的影響,然後找來世紀夫妻檔來實現這個構想?之後這對世紀夫妻最後分棲各宿,湯姆克魯斯還找到了年輕的凱蒂當他的伴侶,又在短期內當了爸爸,而妮可基曼則專心她自己的事業等的種種實際上的私生活變化卻讓這部片顯得更不可思議--我不是說他們象徵[理想]的婚姻因劃下句點而成了殘響,而是片中所呈現的心理描寫似乎因此而顯得更徹底,看電影時觀眾所留下的疑念竟會因為演員實際生活的變化而得到某種不可言喻的抒發,很作孽.........真的。
1999。這也是一部因為研究上的關係讓我覺得頗有趣味的一部片。キューブリック號稱這是他最上乘的傑作,即使在上映的當時有些評價並不好,可是我自己是蠻喜歡的。看到這個網頁上的介紹還令我想起現在已經遺忘了的一些瑣碎的細節。我有時懷疑他是否受了某個作家的作品的影響,然後找來世紀夫妻檔來實現這個構想?之後這對世紀夫妻最後分棲各宿,湯姆克魯斯還找到了年輕的凱蒂當他的伴侶,又在短期內當了爸爸,而妮可基曼則專心她自己的事業等的種種實際上的私生活變化卻讓這部片顯得更不可思議--我不是說他們象徵[理想]的婚姻因劃下句點而成了殘響,而是片中所呈現的心理描寫似乎因此而顯得更徹底,看電影時觀眾所留下的疑念竟會因為演員實際生活的變化而得到某種不可言喻的抒發,很作孽.........真的。
狼嚎再起
狼嚎再起 The Wolfman
即使評價不高,我自己本身也不甚期待,但是我會為了Emily Blunt 來看這部片。啓用資深的演員班尼西歐充當男主角飾演狼人,用霍普金斯還有Emily來鞏固配角的部份,並且將古典的氣氛用廣視的觀點來聚焦,觀賞後的實際感想,今晚揭曉。(待續)
即使評價不高,我自己本身也不甚期待,但是我會為了Emily Blunt 來看這部片。啓用資深的演員班尼西歐充當男主角飾演狼人,用霍普金斯還有Emily來鞏固配角的部份,並且將古典的氣氛用廣視的觀點來聚焦,觀賞後的實際感想,今晚揭曉。(待續)
致命化身
致命化身 Mary Reilly (Doctor Jekyll & Mr. Hide)
1996。到底是誰出的餿主意讓茱莉亞羅柏茲來演這個角色的?以往的化身博士都是將主角定位在專注於研究的博士身上,但是這部片主要則是將焦點放在一個博士身邊的小角色來突顯這個悲劇。當然,如果說這部片還算是有些可看度,那要說是拜マルコヴィッチ所賜,而相對的,茱莉亞羅柏茲在這裡雖然是主要的擔綱人物卻顯得失色許多。宣布精神上d敗北,然後由一個[正常]人來傳述這個看似個人行為偏差所帶來的悲劇,殊不知這個悲劇來自於莫須有,來自於所面對的有所差異,來自於某些被扭曲的外象,來自於重要的焦點卻總是難以被發掘被視而不見的矛盾。於是我還是要說,這部作品雖然有2個重量級的,而且極具思想性的演員來詮釋,但是,被模糊的焦點仍然一如以往,我恍惚將馬可維奇的光頭形象和傅柯重疊,但是這裡沒有傅柯的光影。
1996。到底是誰出的餿主意讓茱莉亞羅柏茲來演這個角色的?以往的化身博士都是將主角定位在專注於研究的博士身上,但是這部片主要則是將焦點放在一個博士身邊的小角色來突顯這個悲劇。當然,如果說這部片還算是有些可看度,那要說是拜マルコヴィッチ所賜,而相對的,茱莉亞羅柏茲在這裡雖然是主要的擔綱人物卻顯得失色許多。宣布精神上d敗北,然後由一個[正常]人來傳述這個看似個人行為偏差所帶來的悲劇,殊不知這個悲劇來自於莫須有,來自於所面對的有所差異,來自於某些被扭曲的外象,來自於重要的焦點卻總是難以被發掘被視而不見的矛盾。於是我還是要說,這部作品雖然有2個重量級的,而且極具思想性的演員來詮釋,但是,被模糊的焦點仍然一如以往,我恍惚將馬可維奇的光頭形象和傅柯重疊,但是這裡沒有傅柯的光影。
又見《簡愛》
Jane Eyre 簡愛
要先對珍迷說聲抱歉,我真的很討厭這部作品,厭惡極了。幾年前開始,就陸續地上映了許許多多由珍的作品改編的電影,甚至她的傳記性電影都在2年前上市,這次則是她的《簡·愛》。不知怎麼樣這部作品讓我看了就火冒三丈,可是不可諱言的它卻也是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我在中學的時候看了這部小說的中文翻譯,那時的翻譯小說似乎看不到那麼多現今的翻譯文章中所看到的[非文](在同一個時期閱讀的《安娜·卡列尼娜)除外,我所看到的版本翻譯得很糟),文章本身是不錯的,當時我還是一個中學生,但對我而言並不覺得裡面有任何不順暢的地方,現在我有時甚至懷疑我的中文程度比不上我中學時候的中文程度,我也相信我那時閱讀的中文文學作品遠比現在多出許多。但那時我已經不喜歡這部作品了,當然那時我追著故事跑,看見女主角的愛情,看見身份階級,看見社會。至今,我看過好幾個電影版本確認了幾次影片的詮釋,我必須說,我還是不喜歡。女性作家、女性主義,都是另一回事了。
要先對珍迷說聲抱歉,我真的很討厭這部作品,厭惡極了。幾年前開始,就陸續地上映了許許多多由珍的作品改編的電影,甚至她的傳記性電影都在2年前上市,這次則是她的《簡·愛》。不知怎麼樣這部作品讓我看了就火冒三丈,可是不可諱言的它卻也是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我在中學的時候看了這部小說的中文翻譯,那時的翻譯小說似乎看不到那麼多現今的翻譯文章中所看到的[非文](在同一個時期閱讀的《安娜·卡列尼娜)除外,我所看到的版本翻譯得很糟),文章本身是不錯的,當時我還是一個中學生,但對我而言並不覺得裡面有任何不順暢的地方,現在我有時甚至懷疑我的中文程度比不上我中學時候的中文程度,我也相信我那時閱讀的中文文學作品遠比現在多出許多。但那時我已經不喜歡這部作品了,當然那時我追著故事跑,看見女主角的愛情,看見身份階級,看見社會。至今,我看過好幾個電影版本確認了幾次影片的詮釋,我必須說,我還是不喜歡。女性作家、女性主義,都是另一回事了。
真夏の出来事
真夏の出来事 Head Above Water
黑色幽默驚悚片?一般來說,這部作品的評價並不高,可是因為研究上的關連,它的某些元素是我沒有辦法忽視的,因此在1996年上映時就仔細地看過了。雖然就一部好萊塢的愉樂消費片(這麼說或許太失禮),我自己本身卻因為研究興趣對它另有評價。這部電影在營造驚悚的氣氛時也不忘幽默搞笑,在這方面演員們做了很好的掌控,而驚悚恐懼與幽默搞笑之間的權衡就是導演這邊的功力了。本來打算將這部電影和小說做一番比較然後寫一篇文章的,但是經過了十數年這個構想仍然沒有付諸行動。我想我沒有付諸行動的構想大概可以裝成一大卡車倒掉了。
黑色幽默驚悚片?一般來說,這部作品的評價並不高,可是因為研究上的關連,它的某些元素是我沒有辦法忽視的,因此在1996年上映時就仔細地看過了。雖然就一部好萊塢的愉樂消費片(這麼說或許太失禮),我自己本身卻因為研究興趣對它另有評價。這部電影在營造驚悚的氣氛時也不忘幽默搞笑,在這方面演員們做了很好的掌控,而驚悚恐懼與幽默搞笑之間的權衡就是導演這邊的功力了。本來打算將這部電影和小說做一番比較然後寫一篇文章的,但是經過了十數年這個構想仍然沒有付諸行動。我想我沒有付諸行動的構想大概可以裝成一大卡車倒掉了。
La Reine Margot
La Reine Margot 王妃マルゴ
既然提到了Isabelle Adjani ,就要順道提提她的《Queen Margot》。這是我注意到Adjani 這個女星的第一部作品,在片中她把王妃 Margot 詮釋成一個既純真又高傲縱慾的女性,對許多角色的掌握來說這簡直是難以調製的組合,而 Adjani 卻把它拿捏得寸分不差,於是從此以後,我一有機會就檢視她的作品,發現她喜歡挑戰完全不同於以往演過的角色。不過話說回來,我喜歡這部作品主要並不是這部片中的男女愛情故事是多麼淒美,而是在於它的歷史,還有片中的配樂。當時正好碰到研究音樂的東大研究所的學生,記得還談論了一些有關這部電影配樂的問題。提到歷史,我所感興趣的是那時的義大利梅狄傑家研究 herb(簡單的說大部分就是毒藥啦)對整個政治操控所帶來的影響[サン・バルテルミの虐殺(仏:Massacre de la Saint-Barthélemy)]。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一下飾演母后卡特麗娜的義大利女星 Virna Lisi 在這部片中的表現真的是極品,當然這個角色也為她帶來了坎城國際電影最佳女主角獎。
既然提到了Isabelle Adjani ,就要順道提提她的《Queen Margot》。這是我注意到Adjani 這個女星的第一部作品,在片中她把王妃 Margot 詮釋成一個既純真又高傲縱慾的女性,對許多角色的掌握來說這簡直是難以調製的組合,而 Adjani 卻把它拿捏得寸分不差,於是從此以後,我一有機會就檢視她的作品,發現她喜歡挑戰完全不同於以往演過的角色。不過話說回來,我喜歡這部作品主要並不是這部片中的男女愛情故事是多麼淒美,而是在於它的歷史,還有片中的配樂。當時正好碰到研究音樂的東大研究所的學生,記得還談論了一些有關這部電影配樂的問題。提到歷史,我所感興趣的是那時的義大利梅狄傑家研究 herb(簡單的說大部分就是毒藥啦)對整個政治操控所帶來的影響[サン・バルテルミの虐殺(仏:Massacre de la Saint-Barthélemy)]。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一下飾演母后卡特麗娜的義大利女星 Virna Lisi 在這部片中的表現真的是極品,當然這個角色也為她帶來了坎城國際電影最佳女主角獎。
![]() |
這次的政變描寫得相當血腥,當王妃戴上面具潛入後巷尋求一夜之歡和新派年輕人不期而遇之後而相戀,這政變不但改變了這對情侶的命運,也讓他們成了人鬼疏途的怨偶。他們身上纏著紅色的披風也象徵著政變的血腥。 |
2011/03/25
期待《雷神索爾》
最近開始發現好萊塢把好多神話片跟現代科技融合。這部《雷神索爾》或許就是,也許是好萊塢看上觀眾們喜愛魔法元素的故事所以想出這招?之前尼格拉斯凱吉的什麼《魔法師之徒》《魔女奇兵》之類就算吧。5/6上映,看看是否有進步。
驚世第六感
驚世第六感 Diaboliques
因為以前寫論文的時候需要看過這部電影(重要的是1955年版的《Les Diaboliques》),所以它對我來說算是頗具紀念性的作品,日文翻譯成《悪魔のような女》,沒想到現在在台灣會再看到這部片。只是完全無法理解台灣為什麼翻譯成《驚世第六感》,怎麼看也無法跟[驚世]或是[第六感]扯上關係,這次看到的是1996年第二次翻拍的片,由Isabella Adjani 飾演純潔賢淑的妻子,Sharon Stone則飾演妖冶大膽的婚外情第三者。妻子和婚外情的女性聯手弒殺自己心愛的男人,棄屍後提心弔膽過日卻偏偏遇上一個無所事事的辣手女警探。以前我把這部電影當成是偵探片來看,這次卻發現還有一些別的詮釋方法可以嘗試。Isabelle Adjani 是我很喜愛的一個法國女星,並不是因為她的美貌,而是她擁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魅力,有時這種魅力甚至可以說有點[怪異],或是她盡可能地避開一切[理所當然]的美感,在呈現自己的形象時,很難能夠看到所謂的[正統式]的美感,而反而是帶著[扭曲]的呈現。有趣的是,Adjani 很少有[賢淑]的image,當然我肯定她具有一種天使與惡魔同居的魅惑,選角的人也許是看上她的這點特質吧,只是看見她在這部片裡的角色時,我還真的有點調適不過來。但,這或許也是她挑戰這個角色的理由也不一定。我思考為什麼這部片(或是小說)可以用上這個形容詞--[惡魔]來支撐整個作品的concept ,如今這難道不會變成一個失效的元素嗎? 但在1995年它仍舊能夠被remake ,表示它還是有提供話題的能量才能獲得片廠的青睞,亦或是,這只是未被破除的迷思嗎? 在某些仍停留在[過去]的人們裡。
因為以前寫論文的時候需要看過這部電影(重要的是1955年版的《Les Diaboliques》),所以它對我來說算是頗具紀念性的作品,日文翻譯成《悪魔のような女》,沒想到現在在台灣會再看到這部片。只是完全無法理解台灣為什麼翻譯成《驚世第六感》,怎麼看也無法跟[驚世]或是[第六感]扯上關係,這次看到的是1996年第二次翻拍的片,由Isabella Adjani 飾演純潔賢淑的妻子,Sharon Stone則飾演妖冶大膽的婚外情第三者。妻子和婚外情的女性聯手弒殺自己心愛的男人,棄屍後提心弔膽過日卻偏偏遇上一個無所事事的辣手女警探。以前我把這部電影當成是偵探片來看,這次卻發現還有一些別的詮釋方法可以嘗試。Isabelle Adjani 是我很喜愛的一個法國女星,並不是因為她的美貌,而是她擁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魅力,有時這種魅力甚至可以說有點[怪異],或是她盡可能地避開一切[理所當然]的美感,在呈現自己的形象時,很難能夠看到所謂的[正統式]的美感,而反而是帶著[扭曲]的呈現。有趣的是,Adjani 很少有[賢淑]的image,當然我肯定她具有一種天使與惡魔同居的魅惑,選角的人也許是看上她的這點特質吧,只是看見她在這部片裡的角色時,我還真的有點調適不過來。但,這或許也是她挑戰這個角色的理由也不一定。我思考為什麼這部片(或是小說)可以用上這個形容詞--[惡魔]來支撐整個作品的concept ,如今這難道不會變成一個失效的元素嗎? 但在1995年它仍舊能夠被remake ,表示它還是有提供話題的能量才能獲得片廠的青睞,亦或是,這只是未被破除的迷思嗎? 在某些仍停留在[過去]的人們裡。
2011/03/24
重溫《福爾摩斯》
Sherlock Holmes
在所有的福爾摩斯系列裡,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影集。本來以為幾十年前的片現在看來一定陳舊,但是居然一點都不。看見片中冷靜沈著的福爾摩斯那付因吸毒(?)而顯得蒼白的臉色,銳利卻又神經質的眼神真是演活了福爾摩斯幾分怪異又擅於洞穿人心的特質。(待續)
在所有的福爾摩斯系列裡,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影集。本來以為幾十年前的片現在看來一定陳舊,但是居然一點都不。看見片中冷靜沈著的福爾摩斯那付因吸毒(?)而顯得蒼白的臉色,銳利卻又神經質的眼神真是演活了福爾摩斯幾分怪異又擅於洞穿人心的特質。(待續)
2011/03/23
再賞《告白》
淺析《告白》與聖經七大罪
最近有機會看了幾次《告白》,這部電影不但充滿內文性,似乎也極盡可能的將各種符號加諸在畫面裡。這次先針對屬於較[隱藏]性質的記號-聖經,以及七大罪來看。話說這雖然是個老梗,但是在這部片子當中卻是若隱若現,剛開始以櫻宮正義這個熱血教師的信條導出與聖經的關連,之後在重要的角色當中夾雜著七大罪的訊息,例如修哉的傲慢與直樹的pride,櫻宮正義,霸凌的學生等。嫉妒、憤怒、暴食、虛飾、貪慾、怠惰等則有時出現在人際關係上的互動或是日常生活的細節裡。此外修哉的母親八坂與聖母瑪利亞的形象重疊以及八坂留給修哉的書籍裡所傳達的記號都是很有趣的地方。小說中所帶入的文學作品的內文性較多,電影則只將杜斯妥冶夫斯基的《罪與罰》帶出來,導演是否蓄意地把作中提到卡謬的部份省略了?如果是這樣,那麼這片中引發[殺人]者的動機就大有不同了。記得直樹說:[(為什麼選擇愛美當實驗品)我已經不記得到底是為什麼了...],如果著重在這點,那麼卡謬應該是較容易浮現的文本,可是導演帶出來的卻是《罪與罰》,那,這裡仍是強調某種[制裁性]的懲罰嗎? 不過我最關切的其實是良輝這個角色--一個宣稱自己不煩惱的[維特]。《少年維特的煩惱》,這部作品應該難以出現在現今日本社會的中學生的記憶裡。良輝一直堅持要[美呆]稱呼自己維特,這,看起來就十足是個困在象牙塔裡的人物,也是作品中沒有高潮就退場的隱藏性的悲劇人物--悲喜夾雜的小丑,也是普遍教師的寫照嗎?三種類型的教師,三種類型的母親,還有三種類型的父親,學校教育、家庭制度與社會體系的交集點就出現在這層層的人際當中。......《女王的教室》終極版......單純的愛與善意將成傷害。
最近有機會看了幾次《告白》,這部電影不但充滿內文性,似乎也極盡可能的將各種符號加諸在畫面裡。這次先針對屬於較[隱藏]性質的記號-聖經,以及七大罪來看。話說這雖然是個老梗,但是在這部片子當中卻是若隱若現,剛開始以櫻宮正義這個熱血教師的信條導出與聖經的關連,之後在重要的角色當中夾雜著七大罪的訊息,例如修哉的傲慢與直樹的pride,櫻宮正義,霸凌的學生等。嫉妒、憤怒、暴食、虛飾、貪慾、怠惰等則有時出現在人際關係上的互動或是日常生活的細節裡。此外修哉的母親八坂與聖母瑪利亞的形象重疊以及八坂留給修哉的書籍裡所傳達的記號都是很有趣的地方。小說中所帶入的文學作品的內文性較多,電影則只將杜斯妥冶夫斯基的《罪與罰》帶出來,導演是否蓄意地把作中提到卡謬的部份省略了?如果是這樣,那麼這片中引發[殺人]者的動機就大有不同了。記得直樹說:[(為什麼選擇愛美當實驗品)我已經不記得到底是為什麼了...],如果著重在這點,那麼卡謬應該是較容易浮現的文本,可是導演帶出來的卻是《罪與罰》,那,這裡仍是強調某種[制裁性]的懲罰嗎? 不過我最關切的其實是良輝這個角色--一個宣稱自己不煩惱的[維特]。《少年維特的煩惱》,這部作品應該難以出現在現今日本社會的中學生的記憶裡。良輝一直堅持要[美呆]稱呼自己維特,這,看起來就十足是個困在象牙塔裡的人物,也是作品中沒有高潮就退場的隱藏性的悲劇人物--悲喜夾雜的小丑,也是普遍教師的寫照嗎?三種類型的教師,三種類型的母親,還有三種類型的父親,學校教育、家庭制度與社會體系的交集點就出現在這層層的人際當中。......《女王的教室》終極版......單純的愛與善意將成傷害。
2011/03/21
科學怪人之子
科學怪人之子
錯過了《科學怪人的新娘》,結果居然要播《科學怪人之子》!這個系列簡直是拍不膩。該說是這種科幻題材在剛推出的時候極受歡迎,於是就不斷的把舊梗翻新,加上《新科學怪人》《科學怪人大戰狼人》前前後後到底有幾部?想當時電影才剛出來,照理來說可以拍的題材應該很多,怎麼偏偏一直往這個題材跑?像黃飛鴻系列一拍再拍,然後炒霍元甲、葉問.....電影公司還真不怕觀眾膩了(我可是看見片名就退避三舍)。現在是為了觀察所以注意科學怪人系列,不過,系列片真是不敢恭維。
錯過了《科學怪人的新娘》,結果居然要播《科學怪人之子》!這個系列簡直是拍不膩。該說是這種科幻題材在剛推出的時候極受歡迎,於是就不斷的把舊梗翻新,加上《新科學怪人》《科學怪人大戰狼人》前前後後到底有幾部?想當時電影才剛出來,照理來說可以拍的題材應該很多,怎麼偏偏一直往這個題材跑?像黃飛鴻系列一拍再拍,然後炒霍元甲、葉問.....電影公司還真不怕觀眾膩了(我可是看見片名就退避三舍)。現在是為了觀察所以注意科學怪人系列,不過,系列片真是不敢恭維。
2011/03/20
神鬼認證
神鬼認證 The Bourne Identity(2002)
2011-03-20, HBO。由於這部作品不斷地在第四台上重播,老實說已經不打算再看過。不過它純熟的處理手法的確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竟然讓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看了下去。不但如此,它的系列作The Bourne Supremacy(2004),The Bourne Ultimatum(2007)只要重播都會不知不覺的想再看一次。我想這是少數系列作愈演愈烈的作品,一部比一部更好看,當然就令人欲罷不能了。劇情、動作、演員,都十分傑出!
2011-03-20, HBO。由於這部作品不斷地在第四台上重播,老實說已經不打算再看過。不過它純熟的處理手法的確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竟然讓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看了下去。不但如此,它的系列作The Bourne Supremacy(2004),The Bourne Ultimatum(2007)只要重播都會不知不覺的想再看一次。我想這是少數系列作愈演愈烈的作品,一部比一部更好看,當然就令人欲罷不能了。劇情、動作、演員,都十分傑出!
2011/03/19
秋暮巨龍
秋暮巨龍 Dragonlance: Dragons of Autumn Twilight(Video 2008)
2011-03-19, Cinemax。2008年動畫。簡單的來說就是聚集了所有的D&D裡該出現的要素,加上一些現今社會中可融於作品的議題--人種歧視與自我認同。在大約1個小時40分鐘的片長裡要交代D&D的傳承規則裡脈絡,整個故事結構就顯得非常粗糙而且匆促。當然,屠龍這個本來艱辛的任務就草草了結輕鬆帶過了。似乎傳說中的[龍槍]也沒有出現就解決了目前遭遇的浩劫--紅龍的侵襲。不用講,我當然知道這得等到續集的續集?反正是最後才會有所謂的龍槍出現,和壞蛋的龍騎士對決才會了了這樁任務。其實不是很必要穿插的戀愛故事居然也被劇本家眷憐,或許還有可能變成影響整個大局的決定性因素,誰曉得?回想起來,在《魔戒》中戀愛的因素也不曾被忽視,或許在這種多種族會不期而遇的冒險旅行記當中,戀情就是無法避免發生的。英雄史詩,還是要美人隨伴嗎?虞美人的故事之所以被流傳百世,自然也有它的道理了。(嘆)
2011-03-19, Cinemax。2008年動畫。簡單的來說就是聚集了所有的D&D裡該出現的要素,加上一些現今社會中可融於作品的議題--人種歧視與自我認同。在大約1個小時40分鐘的片長裡要交代D&D的傳承規則裡脈絡,整個故事結構就顯得非常粗糙而且匆促。當然,屠龍這個本來艱辛的任務就草草了結輕鬆帶過了。似乎傳說中的[龍槍]也沒有出現就解決了目前遭遇的浩劫--紅龍的侵襲。不用講,我當然知道這得等到續集的續集?反正是最後才會有所謂的龍槍出現,和壞蛋的龍騎士對決才會了了這樁任務。其實不是很必要穿插的戀愛故事居然也被劇本家眷憐,或許還有可能變成影響整個大局的決定性因素,誰曉得?回想起來,在《魔戒》中戀愛的因素也不曾被忽視,或許在這種多種族會不期而遇的冒險旅行記當中,戀情就是無法避免發生的。英雄史詩,還是要美人隨伴嗎?虞美人的故事之所以被流傳百世,自然也有它的道理了。(嘆)
2011/03/18
胡士托風波
胡士托風波 Taking Woodstock
沒想到是李安導的片!錯綜複雜的鏡頭,十足再現了當時的嬉皮風潮。整個色彩的運用,演員們所營造出來的氣氛,實在很難令人相信這是在2009年拍攝的電影。貫穿整篇的音樂有許多經典的樂團和歌曲,片尾的曲子尤其具有象徵性。李安是一個想像力極為豐富的導演,今天看到的這部片他並沒有用紀錄片的方式來詮釋,也沒有看到第一人稱的敘述,即使原著是自傳形式的作品。畫面在交代迷幻藥的作用開始發作時的幻象也很有趣,但又不過份渲染也不強調放蕩,這是李安很涵蓄的地方。日本在今年1月才上院線(《ウッドストックがやってくる!》),台灣在3月就能在第四台看到實在是件令人高興的事。
沒想到是李安導的片!錯綜複雜的鏡頭,十足再現了當時的嬉皮風潮。整個色彩的運用,演員們所營造出來的氣氛,實在很難令人相信這是在2009年拍攝的電影。貫穿整篇的音樂有許多經典的樂團和歌曲,片尾的曲子尤其具有象徵性。李安是一個想像力極為豐富的導演,今天看到的這部片他並沒有用紀錄片的方式來詮釋,也沒有看到第一人稱的敘述,即使原著是自傳形式的作品。畫面在交代迷幻藥的作用開始發作時的幻象也很有趣,但又不過份渲染也不強調放蕩,這是李安很涵蓄的地方。日本在今年1月才上院線(《ウッドストックがやってくる!》),台灣在3月就能在第四台看到實在是件令人高興的事。
涼宮春日的消失
涼宮春日的消失
2個多小時,真長!獨白還真多。。。這部作品裡,存在與記憶,消失的日常與自我選擇的日常之間仍被畫上等號。キョン在結尾問說,為什麼文藝少女必須被塑造成安靜寂寞,老是一個人自己關在房間裡獨自看書,任何事情就只是悶在心裡不斷累積直到無法承受為止然後一舉爆發的個性?這個問題到底是為什麼放在作品將近尾聲的時候來講著實有點令我懷疑。整篇作品在流動的脈動上來說,使用刻意讓畫面停留的手法來帶動,甚至連最後的演員工作人名出現的地方都一樣,淡淡的就這樣帶過2個多小時的時空失控扭轉的故事線,若說它有些文學味也未嘗不可。(待續)
2個多小時,真長!獨白還真多。。。這部作品裡,存在與記憶,消失的日常與自我選擇的日常之間仍被畫上等號。キョン在結尾問說,為什麼文藝少女必須被塑造成安靜寂寞,老是一個人自己關在房間裡獨自看書,任何事情就只是悶在心裡不斷累積直到無法承受為止然後一舉爆發的個性?這個問題到底是為什麼放在作品將近尾聲的時候來講著實有點令我懷疑。整篇作品在流動的脈動上來說,使用刻意讓畫面停留的手法來帶動,甚至連最後的演員工作人名出現的地方都一樣,淡淡的就這樣帶過2個多小時的時空失控扭轉的故事線,若說它有些文學味也未嘗不可。(待續)
日本鎖國
日本鎖國 Vexille ベクシル 2077 日本鎖国
動畫版的日本,滅絕論。機械文明,不如說或許是導演對人類過份迷戀瘋狂[進化]到達極限時下了一個假設狀況。曾利文彥在2007年推出這部作品的當時,似乎很多影迷都十分期待,但是進了電影院後的觀後感就呈現了兩極化的現象。以CG見好的導演自然在這部作品中的動畫呈現了一些自己的運鏡特色,但是在設定和故事發展上顯然地筆法極不成熟。以作中女主角之一的名字Vexille題為作品名也看不出個中用意在哪裡,只不過是一個美國SWORD的女性成員活躍在揭發日本鎖國後不為人見的祕密的任務罷了,即便這個人物遊走在全篇的故事當中有一些連貫性,卻也不是什麼舉足輕重的存在,也不明白為什麼這個團員可以突然被定位的如此[特殊]。或許我該這麼說,這個人物無法牽引整個作品,也不會帶來任何超越性的想像空間,與整個作品的concept和結構都說不上有絕對的關連,雖然動畫的畫面頗有威力,但劇本的筆力太過於微薄不足是不容忽視的致命傷。
動畫版的日本,滅絕論。機械文明,不如說或許是導演對人類過份迷戀瘋狂[進化]到達極限時下了一個假設狀況。曾利文彥在2007年推出這部作品的當時,似乎很多影迷都十分期待,但是進了電影院後的觀後感就呈現了兩極化的現象。以CG見好的導演自然在這部作品中的動畫呈現了一些自己的運鏡特色,但是在設定和故事發展上顯然地筆法極不成熟。以作中女主角之一的名字Vexille題為作品名也看不出個中用意在哪裡,只不過是一個美國SWORD的女性成員活躍在揭發日本鎖國後不為人見的祕密的任務罷了,即便這個人物遊走在全篇的故事當中有一些連貫性,卻也不是什麼舉足輕重的存在,也不明白為什麼這個團員可以突然被定位的如此[特殊]。或許我該這麼說,這個人物無法牽引整個作品,也不會帶來任何超越性的想像空間,與整個作品的concept和結構都說不上有絕對的關連,雖然動畫的畫面頗有威力,但劇本的筆力太過於微薄不足是不容忽視的致命傷。
命運停駐之夜
劇場版 命運停駐之夜 Fate/Stay Night: Unlimited Blade Works
終於看到劇場版的命運停駐之夜了。不過好像只是電視板的聖杯爭奪戰的戰鬥濃縮?的確在這部電影裡遠阪和アーチャー是主角,將遠阪和士郎的交錯,アーチャー和士郎的交錯,セーバー和遠阪的交錯都似重新組合了一次,這個アーチャー和士郎的關係變化即將嚴重影響遠阪與士郎,還有士郎和セーバー的關係了!這到底是不是觀眾所期待的呢?奈須きのこ的這個作品(劇場版劇本是佐藤卓哉)還是沒有《空的境界》那樣好,即使如此,我還是很愛這部動畫。畢竟セーバー和アーチャー都是很吸引人的角色,當然遠阪也不錯啦。只是這裡通常只有挨打的份的士郎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強呢?電影版的サービス?!
終於看到劇場版的命運停駐之夜了。不過好像只是電視板的聖杯爭奪戰的戰鬥濃縮?的確在這部電影裡遠阪和アーチャー是主角,將遠阪和士郎的交錯,アーチャー和士郎的交錯,セーバー和遠阪的交錯都似重新組合了一次,這個アーチャー和士郎的關係變化即將嚴重影響遠阪與士郎,還有士郎和セーバー的關係了!這到底是不是觀眾所期待的呢?奈須きのこ的這個作品(劇場版劇本是佐藤卓哉)還是沒有《空的境界》那樣好,即使如此,我還是很愛這部動畫。畢竟セーバー和アーチャー都是很吸引人的角色,當然遠阪也不錯啦。只是這裡通常只有挨打的份的士郎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強呢?電影版的サービス?!
2011/03/17
The Island
The Island アイランド
前天談及這部電影,但是一直想不起片名,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這是2005年的片子。男主角的ユアン・マクレガー是演《Trainspotting》(1996)一舉成名的演技派演員,他也在《紅磨坊》和妮可基曼這個嫵媚華麗的搭檔載歌載舞地詮釋了一段才子美人的悲戀,這部片不但突顯了他音樂劇才能或許也是他登上另一個里程碑的代表作。當時注意《The Island》這部片是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情況之下,當時也只是把它當作一個抄老梗的片子看待,幾年後的今天卻因為重新思考代理人的問題想起了這部片,同時又讓我想起《Gattaca》這部操作基因以基因優劣來區別人類的電影。(待續)
前天談及這部電影,但是一直想不起片名,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這是2005年的片子。男主角的ユアン・マクレガー是演《Trainspotting》(1996)一舉成名的演技派演員,他也在《紅磨坊》和妮可基曼這個嫵媚華麗的搭檔載歌載舞地詮釋了一段才子美人的悲戀,這部片不但突顯了他音樂劇才能或許也是他登上另一個里程碑的代表作。當時注意《The Island》這部片是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情況之下,當時也只是把它當作一個抄老梗的片子看待,幾年後的今天卻因為重新思考代理人的問題想起了這部片,同時又讓我想起《Gattaca》這部操作基因以基因優劣來區別人類的電影。(待續)
2011/03/16
賴家王老五
賴家王老五 Failure to Launch (恋するレシピ)
2006,Sarah Jessica Parker and Matthew McConaughey.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覺得很搞笑。我喜歡那個王老五的老媽和老爸,當然這裡也少不了旁邊的狐群狗黨,不過 Bradly Cooper 就是不惹眼。不知為什麼這種打賭誰會愛上誰,或是花錢請[戀愛專家]讓誰愛上誰的老梗總是讓好萊塢百拍不厭,主角Matthew McConaughey 就接了另一部類似的戲碼,只是換了個女主角。我記得那部片好像叫做《如何在10天內甩掉妳的男友》("How to Lose a Guy in Ten Days")之類的,反正我忘了中文譯名是什麼,該不會又是冤家什麼的,2003年的片。喔,我想起來了,好像是《絕配冤家》Kate Hudson。
2006,Sarah Jessica Parker and Matthew McConaughey.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覺得很搞笑。我喜歡那個王老五的老媽和老爸,當然這裡也少不了旁邊的狐群狗黨,不過 Bradly Cooper 就是不惹眼。不知為什麼這種打賭誰會愛上誰,或是花錢請[戀愛專家]讓誰愛上誰的老梗總是讓好萊塢百拍不厭,主角Matthew McConaughey 就接了另一部類似的戲碼,只是換了個女主角。我記得那部片好像叫做《如何在10天內甩掉妳的男友》("How to Lose a Guy in Ten Days")之類的,反正我忘了中文譯名是什麼,該不會又是冤家什麼的,2003年的片。喔,我想起來了,好像是《絕配冤家》Kate Hudson。
新咆哮山莊
新咆哮山莊 Wuthering Heights
沒想到可以在電視上看到這個1992年版本的《咆哮山莊》。由雷夫和畢諾許主演的古典劇還是第一次看到。起初實在不習慣電影中那些咬文嚼字的對白,不知該說是太[文藝],還是太不實際,但是有些形容的確很美,不知道這是不是以前大家所追求的[文學性]?總是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是,作者(或是劇本家)哪來這麼多愛恨情仇交雜的台詞可以寫,將近2個小時的電影,我不知道聽過多少西斯克里夫的喃喃自語,敘述他和凱西的愛與恨。這個作品的情節實在是很[羅曼史],看得我很煩,但是歷經2代的故事敘述,重要的是那個賀爾頓是個值得思考的角色。電視播出的版本似乎空白極多,如果不再確認原著的描述,或許會遺漏很多重要的部份。我猜想,《咆哮山莊》或許不該只是以一部愛情小說或是變格的復仇劇來消費,這其中該有許多背後的因素可以仔細觀察的。雷夫穿上古典服飾居然不會太奇怪,倒是畢諾許挑戰分飾母親和女兒2個角色,詮釋2個截然年齡不同特徵不同的人物還真是看起來有點奇怪。
沒想到可以在電視上看到這個1992年版本的《咆哮山莊》。由雷夫和畢諾許主演的古典劇還是第一次看到。起初實在不習慣電影中那些咬文嚼字的對白,不知該說是太[文藝],還是太不實際,但是有些形容的確很美,不知道這是不是以前大家所追求的[文學性]?總是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是,作者(或是劇本家)哪來這麼多愛恨情仇交雜的台詞可以寫,將近2個小時的電影,我不知道聽過多少西斯克里夫的喃喃自語,敘述他和凱西的愛與恨。這個作品的情節實在是很[羅曼史],看得我很煩,但是歷經2代的故事敘述,重要的是那個賀爾頓是個值得思考的角色。電視播出的版本似乎空白極多,如果不再確認原著的描述,或許會遺漏很多重要的部份。我猜想,《咆哮山莊》或許不該只是以一部愛情小說或是變格的復仇劇來消費,這其中該有許多背後的因素可以仔細觀察的。雷夫穿上古典服飾居然不會太奇怪,倒是畢諾許挑戰分飾母親和女兒2個角色,詮釋2個截然年齡不同特徵不同的人物還真是看起來有點奇怪。
2011/03/12
2011/03/10
我愛巴黎
我愛巴黎 French Kiss
Meg Ryan, 原來她是貓!以前看她的電影總覺得她有種可愛可是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魅力,今天仔細看才發現,她像貓,尤其是在這部片中的眼睛,像貓。這是老片所以不敢講,不然我會以為她裝了什麼睛漾日拋之類的隱形眼鏡,那個鏡頭裡的瞳孔,該怎麼說?該是打上了什麼燈光效果蓄意做出這種貓樣的眼睛。這是部描寫無心插柳的愛情片,為了讓失去的戀人回心轉意,不敢搭飛機的女主角鼓起勇氣搭上飛機到巴黎尋找她的愛,卻在快成功的時候她驟然發現...。於是情節就有了一個不同的轉折。看來,這也是部製造巴黎[神話]的作品,強化巴黎是愛情聖地的形象,製造了巴黎的男女個個是情聖的假象。所謂的刻板印象,大概就是這麼被累積下來的吧。浪漫巴黎,愛情之都,糜爛之最,燦爛之最。[花都]的盛名真的能歷久不衰嗎?
Meg Ryan, 原來她是貓!以前看她的電影總覺得她有種可愛可是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魅力,今天仔細看才發現,她像貓,尤其是在這部片中的眼睛,像貓。這是老片所以不敢講,不然我會以為她裝了什麼睛漾日拋之類的隱形眼鏡,那個鏡頭裡的瞳孔,該怎麼說?該是打上了什麼燈光效果蓄意做出這種貓樣的眼睛。這是部描寫無心插柳的愛情片,為了讓失去的戀人回心轉意,不敢搭飛機的女主角鼓起勇氣搭上飛機到巴黎尋找她的愛,卻在快成功的時候她驟然發現...。於是情節就有了一個不同的轉折。看來,這也是部製造巴黎[神話]的作品,強化巴黎是愛情聖地的形象,製造了巴黎的男女個個是情聖的假象。所謂的刻板印象,大概就是這麼被累積下來的吧。浪漫巴黎,愛情之都,糜爛之最,燦爛之最。[花都]的盛名真的能歷久不衰嗎?
2011/03/07
飛象計畫
飛象計畫 Operation Dumbo Drop
當小男孩(林)摸著壁面上的浮雕訴說著佛陀的事蹟與象神的故事時,我就停下了轉動電視遙控器的手。這仍然是一部美軍+越南居民協力合作打擊[壞蛋]越共的片子。這是部不大受歡迎的片子,基於它的題材,我也不能說我喜歡這部片,只是這個小演員實在很可愛。(待續)
當小男孩(林)摸著壁面上的浮雕訴說著佛陀的事蹟與象神的故事時,我就停下了轉動電視遙控器的手。這仍然是一部美軍+越南居民協力合作打擊[壞蛋]越共的片子。這是部不大受歡迎的片子,基於它的題材,我也不能說我喜歡這部片,只是這個小演員實在很可愛。(待續)
2011/03/06
科學怪人
科學怪人 Frankenstein
哇-居然是1931年Carl Laemmle Jr. 版的科學怪人!這個電影公司是美國好萊塢電影的先鋒,以吸血鬼一片樹立詭異驚悚風格後,繼1910年愛迪生之後,第二次翻拍《科學怪人》。片子開頭就祭出卡爾的名字,可見當時為了樹立一家電影公司的風格,公司還真是處心積慮。說來,這《科學怪人》還是跟著電影業的成長一直蛻變呈現形式的作品,至今,究竟被重拍了多少次?比起愛迪生只上映16分鐘的科學怪人,這部片起碼還有70分鐘,算是《科學怪人》系列經典中的經典。這裡所出現的科學怪人形象,應該也算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形象,在許多雜誌或介紹電影的書籍上,大都可以看到這個科學怪人的臉,該可稱之為[元祖科學怪人](愛迪生的那個該不會說,自己才是科學怪人的始祖吧?)
哇-居然是1931年Carl Laemmle Jr. 版的科學怪人!這個電影公司是美國好萊塢電影的先鋒,以吸血鬼一片樹立詭異驚悚風格後,繼1910年愛迪生之後,第二次翻拍《科學怪人》。片子開頭就祭出卡爾的名字,可見當時為了樹立一家電影公司的風格,公司還真是處心積慮。說來,這《科學怪人》還是跟著電影業的成長一直蛻變呈現形式的作品,至今,究竟被重拍了多少次?比起愛迪生只上映16分鐘的科學怪人,這部片起碼還有70分鐘,算是《科學怪人》系列經典中的經典。這裡所出現的科學怪人形象,應該也算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形象,在許多雜誌或介紹電影的書籍上,大都可以看到這個科學怪人的臉,該可稱之為[元祖科學怪人](愛迪生的那個該不會說,自己才是科學怪人的始祖吧?)
2011/03/04
獵殺代理人
獵殺代理人
這是第二次看這部片。在片頭有關代理人發展的整理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片長意外的短,只有1個小時37or40分左右,但是整體來說還算工整流暢。最近因為思考身體論的問題,所以當第四台重播時就重新看了一次。或許是受到中文譯名[代理人]一詞的影響,劇中的演員看起來都好像是複製人,臉上表情的特徵都了無生趣,有些冷酷有些無聊。除了布魯斯威理斯看似勞累的表情很像[人]以外,複製人消滅後的人們無奈的表情竟然看起來反而更人類了一些。(待續)
這是第二次看這部片。在片頭有關代理人發展的整理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片長意外的短,只有1個小時37or40分左右,但是整體來說還算工整流暢。最近因為思考身體論的問題,所以當第四台重播時就重新看了一次。或許是受到中文譯名[代理人]一詞的影響,劇中的演員看起來都好像是複製人,臉上表情的特徵都了無生趣,有些冷酷有些無聊。除了布魯斯威理斯看似勞累的表情很像[人]以外,複製人消滅後的人們無奈的表情竟然看起來反而更人類了一些。(待續)
絕望生機1
絕望生機1
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原著,teleplay也由史蒂芬金撰寫。有如以往的史蒂芬金,他的恐怖片遍佈了暴力,爭鬥,懸疑,傳奇,人心,還有一些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象,當然還少不了他喜愛的作家角色。這部片裡揉合了一些種族歧視的問題有如昨日的《龍紋身的女孩》,這裡提到的是內華達的中國人礦工,還有越戰時期的戰爭記憶,最後不忘強調對上帝的信仰。自由意志,最後的說教意味還真的很重。我不曉得為什麼很多恐怖片或推理作品裡喜歡說教,即便《告白》這部拍得濃烈剪輯的密集的片,還是充滿了許多[教義]。這種來自人心的恐懼,自都市化以來就沒有改變過,剛開始是個新的[發現],現在仍是個百抄不厭的老梗。不過憑良心講,比起昨天的2部片,還是好看許多,史蒂芬金的名字終究不是掛著好看的。
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原著,teleplay也由史蒂芬金撰寫。有如以往的史蒂芬金,他的恐怖片遍佈了暴力,爭鬥,懸疑,傳奇,人心,還有一些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象,當然還少不了他喜愛的作家角色。這部片裡揉合了一些種族歧視的問題有如昨日的《龍紋身的女孩》,這裡提到的是內華達的中國人礦工,還有越戰時期的戰爭記憶,最後不忘強調對上帝的信仰。自由意志,最後的說教意味還真的很重。我不曉得為什麼很多恐怖片或推理作品裡喜歡說教,即便《告白》這部拍得濃烈剪輯的密集的片,還是充滿了許多[教義]。這種來自人心的恐懼,自都市化以來就沒有改變過,剛開始是個新的[發現],現在仍是個百抄不厭的老梗。不過憑良心講,比起昨天的2部片,還是好看許多,史蒂芬金的名字終究不是掛著好看的。
龍紋身的女孩
龍紋身的女孩
今天好像不是看片的日子,別說今天下檔的《挪威的森林》沒看成,《公主和她的情人》也沒看成...(是哪個傢伙說要開會,結果取消了也不通知!怒),然後只好看看複製人和這部,結果這2部都看得很痛苦。怎麼寫?說是推理,就是掰個種族歧視和有點矛盾的看似譴責性暴力卻好似暗地裡說著性之無法克服性。40年前的案子破解的令人一點都不覺得有趣,這片賣座的原因到底在哪裡?
今天好像不是看片的日子,別說今天下檔的《挪威的森林》沒看成,《公主和她的情人》也沒看成...(是哪個傢伙說要開會,結果取消了也不通知!怒),然後只好看看複製人和這部,結果這2部都看得很痛苦。怎麼寫?說是推理,就是掰個種族歧視和有點矛盾的看似譴責性暴力卻好似暗地裡說著性之無法克服性。40年前的案子破解的令人一點都不覺得有趣,這片賣座的原因到底在哪裡?
複製人卡辛
複製人卡辛
這部片看得好痛苦。製作要投資製片,看電影要買票看片,這部還真的是複製的複製。說穿了就是Atom的真人版之類的,只是把複製人作成血肉之軀罷了。主要的登場人物的百分之八十是所謂的[美型],我想歎氣。伊勢谷、西島秀俊跟要潤簡直是糟蹋了,記得預告片還有日本的名模愛chan背著白色的大翅膀出現,本片倒是不見蹤影。只是一片說教式的大亂鬪,有錢閒著才拍這種片,這些梗Atom,或是銀翼殺手早就鋪過路,而且還優秀的多。背景配樂簡直爛到家,林檎一定要哭哭了。
這部片看得好痛苦。製作要投資製片,看電影要買票看片,這部還真的是複製的複製。說穿了就是Atom的真人版之類的,只是把複製人作成血肉之軀罷了。主要的登場人物的百分之八十是所謂的[美型],我想歎氣。伊勢谷、西島秀俊跟要潤簡直是糟蹋了,記得預告片還有日本的名模愛chan背著白色的大翅膀出現,本片倒是不見蹤影。只是一片說教式的大亂鬪,有錢閒著才拍這種片,這些梗Atom,或是銀翼殺手早就鋪過路,而且還優秀的多。背景配樂簡直爛到家,林檎一定要哭哭了。
登録:
投稿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