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31

第三類奇蹟

第三類奇蹟  Phenomenon(1996)
2012-3-30, HBO。我很少看到約翰屈伏塔演這樣的角色,還有這樣的作品。中文翻譯的《第三類奇蹟》比較體會不出來原題的 “Phenomenon” 所釋放出來的涵意。鄉間的小生活共同體裡總是會看見的現象,但是夾雜著UFO等不可思議的流言傳述時,身受其害的主角嘗試著用他自己的方式過完僅有的日子,溫柔,而婉約......。科技,那個深信沒有[實驗測試]就無法造福人類的[神話]仍然,貽害無窮。

2012/03/30

全面追緝令

全面追緝令  Along Came a Spider(2001)
2012-3-30, HBO。印象中,這部片就像是另類版的《沈默的羔羊》(1991),只是不像《沈》片那麼驚悚,而[師生關係]也沒有那麼微妙,但是同樣地一個經驗豐富老練無比的[老師]聯手跟一個新手,卻也是優秀過人機敏聰慧的女性幹員(一樣是金髮!)共同破了一樁模仿犯的案件。這個作品讓我看見了它將現代社會優於使用電腦的孩子們的機智聰明帶了進來,片中他們再也不僅僅是人人宰割的羔羊,而是會自力逃生,有時甚至於有將成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的能力。其中,飾演狄米崔的正是Anton Yelchin,他也飾演我們在《星際爭霸戰》(2009)中十分熟悉的Chekov。年齡差距雖大,但是給觀眾的深刻印象是絲毫不減啊。

歐洲派

歐洲派  Eurotrip(2004)
2012-3-30, Star Movies。雖然是一部青春搞笑片,又鋪了很多惡稿歐洲的梗,不過看在許多大咖為本片撐場的份上,仍然有超越[博君一笑]之外的可看性,對我而言,麥特戴蒙(Donny)在片中飾演band的成員(vocal是Lustra唱的,特別是片中曲子"Scott Doesn't Know"),一整個hard rocker的扮相就知道他演的很過癮,脖子上刺了蜘蛛網,臉上嵌上耳飾,最後還將台下的Kristin Kreuk(Fiona)抗往後台,一反往常他在螢幕上沈著冷靜寡言內斂的形象。還有不得不提的是總是演[壞壞]的大塊頭英國演員,只是這裡沒什麼形象上的突破,還是讓他在螢幕上滿口髒話,至於第四台的撥出嘛......我們當然就是一直遭遇消音消音消音消音消音......。

2012/03/29

別讓我走

別讓我走  Never Let Me Go(2010)
2012-3-29, Star Movies。ドナーとなる運命として生まれてきた者たちを描く。時間の設定は面白くも80/90年代にフォーカスしている。カズオ・イシグロ原作だというだけで、私には充分魅力的なことになる。さらに主演の女優は私の大好きな役者なので、なおさらチェックしなくてはと思った。主演の三人はどれも演技派で評価され、それぞれ独自の魅力を持つ俳優ばかり。なるほど、この三人ならカズオ・イシグロの世界を存分に表現できると思った。やはりこの作者は恵まれている。思えば『日の名残り』もアンソニー・ホプキンスとエマ・トンプソンが主演となり、その静かで内に秘めた激しい思いを抱えた主人公たちを好演したのである。長閑で、しかしどこか物寂しく静かに脈打つ情熱、そのような悲しみ深い世界をカズオ・イシグロは描き続けてきた。私は今日も、その世界に深く感動した。

2012/03/25

天才雷普利

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 Ripley(1999)
2012-3-25, HBO。這是一個悲哀的故事,一個好不容易找到卻又必須親手將它抹殺的悲慘故事。我第一次見識到麥特戴蒙的演技就是在這裡,裘德洛、葛妮斯派特洛、凱特布蘭琪等看起來都還好年輕,男女主角都很迷人。究竟雷普利是為了富裕的生活還是為了他的愛被糟蹋而開放了他地下室裡的小惡魔的? 從彼得的下場,我想我們都知道答案,只是很不忍心而已。那個拿到惡魔地下室鑰匙的人,就注定帶著他一顆純粹卻破碎的心,下地獄。

2012/03/24

巴黎(LOL):我的青春我的媽

巴黎(LOL):我的青春我的媽  LOL(Laughing Out Loud)(2008)
2012-3-20, 東森洋片。蘇菲瑪索演辣媽我還是頭一遭看! 一群活潑叛逆的高中生,一個女孩和她的母親譜就一部法國青春曲。片子裡頭的英國文化色彩十分濃厚,像是崇尚披頭四還有那個時代的流行文化,從顏色、流行服飾到玩band,無不充滿著英國風。據說這是一部自傳式的電影,或許作者想要呈現的正是出於那個時代裡她和母親之間的關係。劇情描寫和故事走向我覺得安排的不算好,但是在色彩跟視覺上還蠻好看,希望下次還有機會重新看過。

2012/03/22

胡佛傳

胡佛傳  J. Edger(2011)
2012-3-21。片長134分左右,穿插著各種年紀階段的胡佛描寫交錯,從他的崛起到老死,我們看到現在在電影中最常接觸的詞--FBI。一般的電影中所描寫的FBI大多是俱有權力的一方,雖然在有些作品裡會被調侃、惡搞甚至於當笨蛋看,不過這部電影中的FBI,連身為局長的胡佛都得經常吃癟,有時候把總統搬出來也照樣不管用;在調查綁架案的時候,有警察對他喊:「這裡不是總統的管轄區域」就把他踢出綁架現場。要取得調查權,要建立整個科學查案系統在當時的胡佛來說都是阻礙重重的事。從這裡知道,我們在第四台看到的CIS等等以科學破案的手法來得並不簡單。......老實說,除了知道FBI初始的秘辛之外,我沒有什麼太多得感想,對胡佛是否為同性戀也不感興趣,整體上來說也不覺得特別好看,老化的裝扮,除了Naomi以外,兩個主角的老妝看起來都很奇怪,這些人物之間的互動描寫的很不細膩,即使我不介意保留很多的描寫,但是這裡已經不是這個問題了。

2012/03/17

殺手十三

殺手十三  XIII: The Series(2011)
2012-3-17,Cinemax。nio電視網上標的是2008年的《XIII》資料檔, 不過電視上播出的是2011年系列,由Stuart Townsend擔綱的作品。我首次看這個演員的作品是電視迷你影集《Night Stalker》(2005~2006),搭檔跟本片很類似,大概製作群覺得這樣比較有FU吧。跟《Night Stalker》一樣,《XIII》是有點詭異的動作片,只是這裡的詭異是諜報與靈異無關。主角Stuart Townsend卻喪失了他在《Night Stalker》裡的光環,同樣是擔任主角,重要一如以往,但是我不明白為什麼那種[我是主要人物,我很特別]的感覺會消失...,角色設定也很像的啊,都是飾演幹練無比,能力超凡的幹員,精明歷練的程度《XIII》還有過之無不及呢。是演員本身的問題嗎?

警網雙雄

警網雙雄  Starsky & Hutch(2004)
2012-3-17, Cinemax。這部電影是獻給過去轟動無比的電視影集《警網雙雄》(Starsky & Hutch, TV series 1975~1979),難怪大咖這麼多。看了nio電視網上有關《警網雙雄》的介紹,裡頭將兩個主角介紹為“金毛虎”和“玉面虎‘,這應該是錯置的。”金毛虎“與”玉面虎“是來自十分轟動的電視影集《打擊魔鬼》(The Man from U.N.C.L.E., 1964~1968),”金毛虎“是Illya Kuryakin,由David McCallum(1975~1976, 早期也在台灣播過的電視影集《隱形人》,或是最近,known for Ducky in NCIS)所飾演,”玉面虎“是Napoleon Solo, 由Robert Vaughn飾演,應該碰巧《警網雙雄》裡的主角也是一個金髮,一個黑髮所以導致這樣的[時代錯置/角色錯置]吧。 總之,最近好萊塢這種的歌頌懷舊兼顧的雙璧作品很多,這次令影迷們更加興奮的是,片尾最後出現了70年代風靡一時的本尊!(作中世代交替的一幕或也令人唏噓?),還有好好聽的70年代流行歌曲,Sooooooo HOT!!! 當然,我不說是老歌新唱,而是經過重新詮釋的喔!

2012/03/16

黑盒子

黑盒子  Crash Landing(2005)
2012-3-16, 好萊塢電影。節目表上標的是《黑盒子》(La boîte noire2005), Marion Cotillard演的那個作品,她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演員,她在《全民公敵》(Public Enemies, 2009)裡跟Johnny Depp的互動,還有《全面啓動》(Inception, 2010)中的表現真的是很優,當然她全身所散發出來的一種優雅卻極度迷人的風韻也是近年女星當中不可多見的。不過其實第四台播出的是另一部電影,好像也被翻譯成《緊急迫降》。這種風格的電影我不是很喜歡,夾雜著太刻板化的年輕人形象,愚蠢輕浮,只想著享樂跟充滿著性幻想,然後惹出一推是非來,讓主角來[善後]。雖然看見資料庫上《La boîte noire》的評價也是平平,但我寧可自己看到的是Marion Cotillard演的那一部。

末路狂花

末路狂花  Thelma & Louise(1991)
2012-3-16, Star Movies。《末路狂花》,我喜歡這個譯名,雖然有點古典,但是看著這兩個演技派的女星在劇中放手一搏的感覺,這個譯名就令人覺得十分貼切。飾演Thelma的Geena Davis真是神妙極了,尤其是她學著小狗叫著撒嬌的樣子實是堪稱一絕! 這雖是典型的ロードムービー,但是由兩個訳あり的女人湊在一起走上逃亡末路,又因Thelmad的瘋狂行徑,讓她們漸行漸遠,終至步入一條不歸路。劇中的女性主義元素雖然大家津津樂道,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這個Road movie裡頭描寫的那些發生在道路上人與人之間偶然的際遇,很是有趣。

〈アイヌ〉の歴史と現在

〈アイヌ〉の歴史と現在
特別講演会のお知らせ
日時:2012年3月19日 午後6時30分
場所:台湾東海大学 人文暨科技館 HT108教室
講師:木名瀬高嗣先生
コメンテーター:原聖先生
上映する映像:「アイヌ太平洋を渡る」


拯救林蔭大道

拯救林蔭大道  Salvation Boulevard(2011)
2012-3-16, Star Movies。這是皮爾斯布洛斯南的近作,也是另一部他擺脫007形象的作品。皮爾斯在接手007龐德的這個角色時就已經訂下規矩,他要在每拍一部007作品之後,就要接另一個與007無關的工作或是穿插別的形象的角色,目的就在避免被007龐德這個色彩濃厚的角色釘死,於是我們會不斷在螢幕上看到皮爾斯挑戰各種不同的角色形象,最常見的就是反派或是會搞笑的[二枚目半](日文中會搞笑的帥哥角色),這個作品裡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皮爾斯,像是最正派的人物,引領人們從迷途中回歸,但其實最是迷惘的卻是,他自己。老實說,我覺得皮爾斯有時候反而因為太在意他跟007角色的反差,結果變成在其他的作品裡觀眾被逼得不得不意識著龐德的影子來觀看他其他的作品。這算不算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呢?

2012/03/15

終極女力

終極女力  Last Man Standing(TV 2011)
2012-3-15, HBO。偶爾能夠看到電視影集也還不錯。我第一次看見這個演員應該是在2003年的《JAG》, 她跟Michael Weatherly有很多互動的那一季,裡頭的她明艷照人,跟這裡的形象很不相同。本片裡她的背景設定是飾演一個具有出過高機密任務軍人背景的42歲主婦,身手矯健,沈穩而不失理智,因此一抹以往明艷動人的迷人造型,這裡的她很是樸素穩健。故事鋪陳都不算太差,只是如同主角的造型,整個作品該有的應該都有,看起來雖然紮實但是視覺上真的很[樸素],欣不欣賞就看個人喜好了。至於片名的翻成《終極女力》,這裡我想也有很多喜好的問題因素,姑且就不提它。

2012/03/14

勿忘我

勿忘我  Hearts in Atlantis(2001)
2012-3-14, HBO。Stephen King的原著改編的電影,雖然有些詭異但是在日常的恐怖中留有一絲溫馨。故事當中浮現胡佛的名字,跟最近要上映的新片有種呼應的感覺,還有劇中那個神祕人物也似乎有影射,這裡看起來頗為有趣。雖然主角是個小男孩,但是在小鎮裡那種有時不為人知有時只是不被重視的日常暴力是如何具有殺傷力的描寫,讓潛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恐怖更加具有說服力,即使不是鬼魅也令人毛骨悚然。加上安東尼霍普金斯所詮釋的這個神祕人物的[特殊能力],更是讓這部作品硬生生地就蒙上了史蒂芬金式的恐懼。我覺得是頗好看的小品。

2012/03/12

致命ID

致命ID  Identity(2003)
2012-3-12, HBO。John Cusack很常接這樣的戲碼,像《1408》(2007),《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Good and Evil》(1997),甚至連那個《2012》(2009)裡[奇遇]連連的角色都帶著一種詭異的氣氛,雖然這裡仍然散發著善意的正氣凜然的氣息。將一個普通恐怖殺人梗鋪排在精神分裂症裡來收場算是一個不錯的發想,最後房間鑰匙的梗也被交代的很周到,加上旅館/房間號碼這個看似個別又是一體的image很是貼切,我只是不明白那對夫妻的鋪排該怎麼來解讀,一家三口,每個都算在內的話,很沒創意,跟人格極度對立的選項相差較遠,更何況它又是最後的收斂點,看來就好像是只想造成形象上的落差所做的安排,我認為這裡是個敗筆。

2012/03/11

愛與親愛的

愛與親愛的  The Another Woman(2009)
2012-3-11, Star Movies。進了資料庫,看見這個題名:Love and Other Impossible Pursuits,我比較喜歡這個title。這裡描寫的故事很現實,一個聰明美麗迷人的年輕女子在現代都會生活當中或許她必須去[掠取]別人的配偶才能滿足她自己所想要,如果她要求的是一個有成就成熟穩定又迷人的男人...是的,如同出現在這個電影開頭的人物對話裡所示,[迷人的男人都結婚了,妳到底還想幹嘛? 搞那種老舊的辦公室戀情嗎?]。就在愛蜜莉眼中的迷人的男人家庭危機出現讓她有機可乘的時候,她全力出擊了,面對對方孤獨的兒子,面對對方名人的元配妻子,面對她自己失去出生才7天的女兒。渴望幸福,在這裡看來就像一首悲歌,就像一個遙不可及的奢望。當她跟母親去看電影散心的時候,她說:[我不喜歡][裡頭的女主角這麼美,為什麼就沒人約她!][這好蠢]--這是,現代美麗聰明的女孩兒們躁鬱的原因嗎? 人們,即使高度理智,聰明穩重成熟,見聞廣博,卻還是必須一步一步的去面對自己的傷痛,才能再度回到自己停駐的地點,然後,走出去。

2012/03/09

惡魔的淚珠

惡魔的淚珠  The Devil's Teardrop(2010)
2012-3-9, Cinemax。根據Jeffery Deaver的小說改編而成。這[devil's teardrop]指的是字跡上的樣子,看起來像是惡魔的眼淚。我想這應該是這個創作的原始點子,從這個發想開始,夾雜著婚姻關係破碎缺為了留在家中陪伴自己的一對兒女而辭去工作的父親奮鬥史,才發展出整個故事。因此這雖然是一部懸疑片,但也是一部現代倫理的親情片,告誡人們不要一味地只重視工作而失去自己最親愛的家人。這裡的設定是配置了一個以工作為重的女性因工作失去心愛的兒子,一個曾因酗酒而失去監護權後努力尋求挽回途徑未果的母親,一個勇於做下抉擇投入家庭的父親,在在都呈現現今社會人們因工作或社會壓力而忽略家庭的面向。[devil's teardrop]聽似詭異恐怖,不過最後它從[紙片][字跡][傳達][記憶]這裡留下很溫暖的一刻。

赤色戰線:起源

赤色戰線:起源  Red Faction: Origins(TV 2011)
2012-3-10, Cinemax。據說是改編自同名電玩《Red Faction》(2001),所以決定來觀察一下。這裡有一篇關於本片的感想文,評價比資料庫上的觀眾評價來的好一些,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或許玩過遊戲與否,評價會二分天下? Let's see. 事實上,要將遊戲世界觀呈現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看過《太空戰士》的電影版跟遊戲中的感覺比較起來也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就這次的作品來說,剛開始的整理還是不錯的,一直到主角冒險進入艾斯摩之後才失速。本來冒險的開始,還有跟胞妹見面後的一連串的事件該是這部電影的高潮才是,但是即使我們忍耐著這些平淡無奇的鋪陳,到最後背負著傳奇英雄之名的父親壯烈之舉竟也似乎沒帶來太大的感動時,大概我們就知道,我們失去觀看的動力了。我認為如果這部作品失敗了,應該在於後續力的缺乏,無法撐起高潮點讓整個原本浩大的ending場面也顯得平凡不已了。

2012/03/08

歡迎光臨死亡小鎮

歡迎光臨死亡小鎮  Dead Silence(2007)
2012-3-8, 好萊塢電影。沒有想到這部電影會重播這麼多次,而且是每個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第四台上。雖然乍看之下像是個B級恐怖片,其實我覺得還不錯。剛看這部片的時候我所注意到的是那些人偶,緊接著是進入小鎮之後,主角和家人的關係以及隱藏在詭異傳說背後的故事。恐怖氣氛的營造是到位的,在故事線的編排上也不會太牽強,即使主角的擔綱人物不甚起眼,不過很稱職。我從這裡看到的是,凡是能夠努力的點都盡力讓它到位了,就算沒什麼亮眼的明星跟呼風喚雨的導演,仍然可以讓作品發熱發光的。

三槍拍案驚奇

三槍拍案驚奇 A Woman, A Gun and a Noodle Shop(2009)
2012-3-8, 東森電影。據說它是《Blood Simple.》(1984)的重拍版。張藝謀自從在《英雄》中讓色彩分據故事線之後,那劇中為了配合分據故事線色彩所設計的服飾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色彩導演之稱到底是不是這麼來的,倒也不是很清楚,但不容諱言的,這《英雄》,肯定也為這個稱謂爭了幾分。想起《大紅燈籠高高掛》那時的紅咚咚的色彩,說色彩運用是張藝謀潛藏的技能,應該也不為過。雖是如此,我還是比較推王家衛的《東邪西毒》的色彩,《2046》的色彩......。這個《三槍拍案驚奇》中的服飾色彩運用應是非常在意中國古服的配色,一幕一幕看下來,倒似撞見小姐人家刺繡配色的心思了。然後那一套套讓男女反串配的服裝色彩,軍官暗沈盔甲色彩底下泛著湛藍透紫的[嬌豔],還真逗笑呢。總之,劇情搞笑自然也是享受之一,不過我看這片,調侃色彩,倒是比較[賞心悅目]。是說,哎唷,結尾的[大團圓]舞蹈,未免也太像北野武的《座頭市》了吧! 看那[麻子麵店]想起《龍門客棧》的,或也不在少數?

2012年Mpro活動開跑!!!

2012年Mpro活動開跑!!!
這次促成的活動是:邀請到台灣The Big Issue的總編,李取中先生蒞臨現場跟一群關注這個議題的與會者的精彩對談!
將解開台灣The Big Issue,從創刊到執行的整個迷人過程的謎底!!!

時間:2012年3月13日(星期二)晚上7點(6點40分開始入場)
地點:台灣東海大學 人文暨科技館 HT104教室
主講人:台灣TBI總編 李取中先生/對談人:Mpro成員 盧柏丞 劉巧涵
主辦:台灣東海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公民素養陶塑計劃
                日研所 Media Project媒體越境活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