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6

Julie/Julia

Julie/Julia
天啊!真不敢想像這是曼哈頓情緣的女主角!!! 未免也犧牲太大!(我知道,連續三個驚歎號)為了醞釀這個角色,這個美麗的嬌驕女居然讓自己胖成這樣!(又是驚歎號!...)不過,看起來好幸福喔~ 做美味的食物寫部落格。如果不工作,我也要來做美食,或是烤烤百斯吉?調個適合的紅茶,不然配個綠茶,還是咖啡。嗯...想想以前留學的時候的確也過過這種生活啊。我一定迷失了,最近。辭掉工作來轉行?哇,我這個應該寫的是Julie/Julia的感想才是啊,轉了個大彎啦。不過,反正梅莉史翠普那個角色我好喜歡,我希望自己也能每天時時刻刻滿面笑容,給周遭的人也帶來歡樂的氣氛,不要每次都是一副嚴肅的不得了的感覺。話說這部電影的主角本來想當小說家,卻[淪落](?)到當個小小的事務員,於是她給自己一件事做,那就是以一年的時間挑戰Julia的食譜,然後把它寫在部落格上。365天/524份食譜,好樣兒的!

You are the butter to my bread, the breath to my life!

出現在電影最後的這句話。我愛!

2011/02/25

重溫《台灣電影 愛與死》

《台灣電影愛與死》
[為什麼你不看我?你害怕我嗎? 你不敢看我,是因為你怕你看了我就會愛上我,就像我看了你就愛上你一樣]
在卷二,開頭談的就是楊德昌和蔡明亮。這兩個導演的作品對我來說,好惡同居,有很喜歡的一面,也有很討厭的一面。鄭秉泓在楊德昌那一章裡提到影評人李幼鸚鵡鵪鶉的一句[楊德昌對互補的興趣遠超過『節錄』與『仿製』],他說瞭解楊德昌的電影,這短短一行字,勝過千言萬語。我卻覺得,光是那篇文章的標題就足以給我最好的註解。有趣的是,那個標題同樣地又可用在蔡明亮身上,只是他們的詩語與哲學是截然不同的。(待續)

2011/02/20

羅馬不思議

羅馬不思議 When in Rome
這種爽朗的戀愛片真的是久違了。這麼直接的熱情,我喜歡。最近實在是看太多隱藏在心裡的愛,好痛苦。如果真的能愛的這麼光明正大,這麼明朗,這麼熱情,還真的是很好。不過最好玩的是,它實在是爽朗得太好笑!讓人覺得愛一個人,真好,談戀愛,真好!

2011/02/19

Coyote Ugly

《女狼俱樂部》 Coyote Ugly
以前看到這部電影時就覺得它很有活力。追逐夢想的作曲家,打工維生,燃燒生命。女狼們,好元氣!從鄉下來到城鎮,懷抱著圓夢的希望,或是成就事業或是一展才華,沒有保證的成功,之所以圓夢才能如此珍貴。不過這部片吸引我的地方其實不在於它的築夢或美夢成真的老梗,我喜歡的是那一場場在女狼俱樂部展開的熱舞,那種充滿生命力的張揚。話說回來,其實也只喜歡這個地方,那個唱歌作曲的部份,除此以外,不算是成熟度高的作品。

Bugsy

Bugsy  《豪情四海》
Warren Beatty's film. 他和Annette Bening 實在是螢幕上的絕配。我不覺得這兩個角色適合這兩個演員來詮釋,畢竟[狂氣]不是說來就能來的演技。放蕩不屑與狂野,也得幾分天生氣質來撐場。而兩個演員終究還是內藏太多的溫文儒雅,本來是長處的倒成了缺陷和遺憾了。華倫比堤挑這個劇本,一定是那個為情寧肯毀滅的故事殺人不眨眼的瘋子可以只為心愛的女人丟棄一切甚至生命,而被指為人皆可夫還私自捲款私藏的女人,也可以為了愛做出不利於己的選擇。這是老片才會有的浪漫。想像這是1991年的片,還真令人難以置信呢。91年已經是個愛情變色的時代,也早已不是一個大手筆而豪邁的時代,只是91年對這些關係人是一個可以終結的時代,已經可以把這些實際人物的經歷當作[說故事]一般呈現出來的時間點。我想,它之所以出現在1991年,或許就是這個因素吧。

又見《詭絲》

《詭絲》 Silk
昨天半夜,又在第四台看見《詭絲》。第一對父女的存在,該如何解讀? 葉起東的眼力特別,有讀唇術,所以被橋本挑上了。劇中,所有的小組人員都會說日文,橋本在必要時也會用中文,裡頭有一個地方葉起東對橋本用了中文講,那是橋本不顧其他組員生死的重要關頭,奇妙的是,橋本早已識破組員會糟害卻不即時阻止也不警告,只通知葉起東,去跟女友見最後一面,這是眷憐什麼?

2011/02/18

King Arthur

亞瑟王 King Arthur
沒仔細看過這部電影,發現居然讓我恍然大悟!這裡出現的關妮薇雅、梅林。原來如此,難怪我看《少年魔法師》(《The Adventure of Merlin》)總是無法真的[看到]這個謎樣的世界,而今天的《亞瑟王》讓我,恍然大悟了。これなら、納得。黥面人的關妮薇雅,原住民的梅林。隡克遜人的入侵,羅馬的入殖,為了從殖民找回自由的藍斯洛等,圓桌武士的傳說對我而言不曾如此燦爛耀眼過!但我必須說,第一次看到這個版本的亞瑟王傳說,真的讓我好不能接受,俊男美女的組合,好像令我失去對它的信任,這次,反倒是讓我回過頭想,即使是俊男美女的片子,也該好好看。這下子,那些遊戲裡的種族,似乎重新在我腦裡建構了一整面的心地圖。夏目漱石和亞瑟王傳說,這之間,終於可以好好想想了。

2011/02/15

父後七日

父後七日
偶然看見這部電影,不知該從何寫起...。台灣的葬儀文化,還有單親家庭的父女關係,周遭的親族也成了點綴的小插曲,只不過,我還是覺得整篇電影很亂,看到一半,就已經感到時間過得好慢,如果能夠把每個小角色都能好好整理後再處理多好?還是我沒能認真看,看不出它的好?插曲與花絮,小搞笑和感傷交雜,用以當然是知道,只是手法頗為粗糙。。。我突然想起被嫌棄的松子那篇作品的人物處理。是說,《父後七日》的部落格為什麼用《吾愛吾師》(《To Sir With Love》)的主題曲當背景音樂啊?(這不是該放在《教我愛的一切》? ←好吧,純粹玩笑)

2011/02/13

Once

Once 曾經。愛是唯一。 ダブリンの街角で
2007年日本で公開、2010年台湾で初めてこの映画を観た。DVDの資料に拠れば、アメリカでは当初限定2館のみでの公開だったが、観客の口コミで140館までに拡大され、サントラ盤は全米チャート2位まで登り詰めたほど人気があった。2007年サンダンス映画祭で観客賞を受賞、主題曲は2008年アカデミー賞歌曲賞受賞したという。私も博客来のウェブサイト上で試聴し、さっそくサントラを購入した。三日後に手元に届いたときは実に嬉しかった!いまでは、時々聴くアルバムの一つとなり、携帯にも入れて持ち歩くほどだった。思えば、かなり古い調べになぜ心を惹かれたか不思議なくらいだったが、きっと素直で素朴なそれらの曲から切実さが伝わったに違いない、切なくてもどかしい気持ちが心を心地よく痛めてくれる。

2011/02/12

パンドラの匣

パンドラの匣
太宰治の作品を映画化したもので、これほど軽快にできた作品は観たことがない。役者たちが若いだけになにか未熟さが残るだろうと観る前からの先入観が見事に裏切られた。表情の一つ一つ、ぞんざいに扱うことなく、せりふの一つ一つ、作者の精神を載せ淡々と、しかし生命力あふれんばかりの歩調で滑り出した本作、プラスそのちょっとアンニュイな音楽、実に実に見事としか言いようがない。文学作品で、しかも小品を映像化すること自体の難しさを考えれば、この作品は上出来である。華やぐ命、それが病体であろうが環境が苦しかろうが、その輝きを止めるものはなにもない、自らそれを止めることがなければ。戦後日本の社会から現代への通路がこうして、一つの作品によって拓くことになるとは、嬉しい驚きだった。

2011/02/10

親密すぎるうちあけ話

親密すぎるうちあけ話 Confidences Trop Intimes
「これは型にはまらない、驚くべき親密な出逢いの物語」。日本公開は2006年(おそらくフランスは2004)、ルコントの作品。ひとつの間違い?から始まった出逢い。堅物の税理士がカウンセラーに間違えられ、いきなり出てきた相談内容はよくあるありきたりの話。無理やりにカウンセラーにさせられる税理士の心理の裏側、気勝手に相談に乗る本物のカウンセラーモニエ先生、そして、それを察知する元妻の採った行動。すべては微妙な関係のなかで動かされていく。映画のなかに出てきたメロドラマ、イギリスの小説はなにを意味するのか?フィリップのダンスがもっとも見物!静かに運ばれていく物語のなかで唯一、男の色気をかいま見る軽快なシーンだった。はっきりとした恋愛の場面も性的関係の描写もないのに、官能的。これぞ、愛の巨匠ルコントが描くロマンスなのだ。小品だが、佳作。

2011/02/05

福爾摩斯

福爾摩斯  Sherlock Holmes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福爾摩斯,Jude Law演華生,這個奇妙的組合。本來臉色蒼白,瘦高如竹竿,眼如老鷹犀利無比的福爾摩斯,變成了個有點神經質的,依然眼光犀利的,但是全身肌肉,還會打鬥的稍嫌黝黑的,饒舌的小個兒福爾摩斯。那,鷹鉤鼻.......哪裡去了? 福爾摩斯是個神經質的傢伙沒錯,但是寡言,身體沒有太多多餘的動作的思考者。而,向來稍微肥胖的華生,變了個英俊瀟灑的華生!嗯,福爾摩斯從神得了肉身成了凡人了。何況,福爾摩斯是......幾乎不戀愛的啊。嘖嘖,這個劇本啊......居然還有李小龍式的嘯叫聲!是不是該上福爾摩斯博物館去查查? 或福爾摩斯網? 這傢伙十八般武藝科技全能,會詠春拳,搔動頭髮的樣子還真像金田一!

新世紀 福爾摩斯

新世紀 福爾摩斯  Sherlock
新春公視播出的節目。似乎共有4次? 這部電視影集和我以前看的福爾摩斯很不相同,既是[新世紀],自然少不了一些科技的登場。這裡把福爾摩斯的腦子模擬成電腦,記憶和反應驚人,不只是聰明,還是個怪胎。我忘了我最喜歡的福爾摩斯是幾年的作品,80年代? 或許是 The Return of Sherlock Holmes 不過那個Jeremy Brett 的福爾摩斯實在酷。《吹動麥穗的風》(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又忘了名字,是2006的片,主演者,或許該說《Batman Begins》裡的那個反派角色的英國演員Cillian Murphy的眼,很適合福爾摩斯,如果他的身高能夠再高一些,就符合小說裡的福爾摩斯了,只是真的他都演壞人。這個福爾摩斯,我幾乎要懷疑導演是不是因為他的側寫選上他。但他的眼神真的不夠犀利,不像小說裡那個福爾摩斯。喔,當然,要說這是[新世紀]嘛,連電影裡的福爾摩斯個子都很小啊!大家都想要一個新的,福爾摩斯。說來,這部電視影集的福爾摩斯,懸疑的部份不怎麼驚人,福爾摩斯神乎其技的推理好像無法閃閃發亮,這,就已經不是福爾摩斯了,相信我。不過在片中將福爾摩斯的腦中所想的有如幻燈片的映照在螢幕上還頗有意思。看到 Rupert Graves 想起他在《Maurice》裡還是和 James Wilby, Hugh Grant 並排美少年三人組之一,而且演的角色算是最年少的一個....,歲月不饒人。

2011/02/04

P.S. 我愛你

P.S. 我愛你
幾個月前看的片。我沒想到我會看這部片,剛上映的時候還因為片名對它很不感興趣,結果偶然不經意的看了,發現它有些對白頗有意思,於是開始認真的看。故事沒什麼,設定也沒什麼好說,只是羅曼史小說的類型,但是,其中一些英文對白,讓我思考了一些事。其中那對母女的關係很討喜,那對原本有人盼望一段感情而接近但後來釋懷成為真正的朋友的男女,有時不得不讓人羨慕。即使不能相愛,為什麼有必要將友情也放棄? 難道為了怕尷尬放棄可能這輩子都難得的朋友? 這部片子裡,女主角的朋友告白了愛她許久的事之後,雖然女主角沒有接受他的愛,但是兩者之間的友誼反而變得更堅固,更能彼此體諒,更能彼此理解,這,怎麼能不令人羨慕呢? 我欣賞這種胸襟,也欣賞這種能夠告白的勇氣。

Breaking and Entering

非法入侵  Breaking and Entering
弄錯重播的時間,我著實有點惱。應該是今天凌晨。不過我錯過了,而且是近期無重播。上次放映時看了一些,原本希望可以看得更仔細點。或許不過是一部愛情片,但是,因為是《英倫情人》的導演拍的片,還是想看得完整點。覺得最近的愛情片總是很抑鬱,大家都不敢把自己的感覺表達出來,不說,藏在心底,就這樣分離。當然也有像《愛情藥不藥》的,或是最近剛上映的《飯飯之交》等,說穿了,從零度開始的愛情片也很多,畢竟也是一種時勢,描寫現代人們追逐眼前的一瞬間,看破永恆神話的謊言。比起這樣的兩極似的故事,《非法入侵》極為貼近現實。為無視眼前的一切,以為愛在遠方的症狀抓了一帖藥。只是,這仍然讓我不解,如果眼前的是愛,而遠方的也是愛,本來是共存但無法共存的矛盾,難道只有用這毫無創意的辦法來尋求解決? 既然兩種都是愛,那麼擇一而終的邏輯該如何鋪陳? 

2011/02/01

一頁台北

一頁台北  AU REVOIR TAIPEI
今天在公視播出的電影。看到幕後製作的credit發現人名居然都是英文名字,除了少數人以外(大約3~4人)。其他都是Jack,Amber等等。這部電影蠻清新,該是來自於男女主角?郭采潔,...淳耀(忘了姓什麼?)。這兩個演員的口條還蠻自然,沒有台灣演員常見的缺乏厚度的缺點。又留下一些清爽感。不錯。

ある貴婦人の肖像

ある貴婦人の肖像  The Portrait of a Lady
這是很久以前看的片,1996。妮可基曼和約翰馬可維奇主演。那是馬可維奇大放光芒的時期,飾演那種既病態又狡智的角色,真的是非他莫屬。劇情上我已經完全忘記是什麼樣的故事,但是記得這主演的演員讓我印象深刻,還特地去買了它的電影樂CD。那陣子看了很多古典的經典作品改編的電影,充滿文學氣息的,考驗思維的,拍攝手法特殊的,或是非主流的藝術電影,很多很多。應該也正好是那時候這樣的作品很多,後來反而就難得看到,除了雨果的《悲慘世界》以外,大概都去了。記得去巴黎的時候,剛好在上演《悲慘世界》,廣告打得好大,就是沒興趣去,雨果的這個作品我覺得好做作,沒法接受,自然也就不會想要去看它的電影了。在紐約的時候,則是《達文西密碼》?還是類似《達文西密碼》的片子? 記憶有點模糊了。

ブルーベルベット

ブルーベルベット  Blue Velvet
這是一部氣氛詭異的電影,也是一部很難理解的電影。但是拍攝得很好,是David Lynch的作品。記得剛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年紀還算小,好像不是我能看懂的情節,一直想要找來重新看一次,解解疑惑。不過,這個想法到現在還沒實現,只覺得這應該是David Lynch的傑作。或許該買個無修正版的DVD來,等再次看過了再回來補上感想好了。(つづく)

ローラー・パーマー最期の七日間

ローラー・パーマー最期の七日間
史上最高美しい死体、と呼ばれることでセンセーショナルな話題を沸騰させた作品。(つづく)

Twin Peaks

Twin Peaks
いつか、この作品をもう一度検証したい。テレビドラマなので、全部手に入れるのも億劫だが、どこか、再放送してくれいないのかな。(続く)

マルコヴィッチの穴

マルコヴィッチの穴
一個醜得很帥很酷很精明很迷人的演員,這部電影像是他的量身定做。(待續)

Criminal Law

犯罪本色  Criminal Law
看到年輕時的Gary Oldman。看似一部B級電影,但或許不該這麼說。這該是他和Kevin Bacon互飆演技,狂氣對峙的片。[狂氣]是日文的說法,用在中文裡是想要把日文裡這句狂氣的氛圍帶進來。最近半個月來的電影備忘,幾乎都寫一些主演明星或角色的事,這,有時有點令人煩躁。這裡是我個人的備忘,本來怎麼破梗也都還好,但總是會意識到,既是沒有封鎖的網站,寫一些言及情節或深入作品的感想就是有些怪。不過話說回來,既然只是備忘的地方,寫一些不痛不癢的小事,我應該就會記起當時看片的重要點,就暫時這樣吧。
說到Gary Oldman,我對他記憶最深刻的一部片是《終極追殺令》(original title:Léon》,
《Leon: The Professional》)。雖然那部的主角是尚雷諾(Jean Reno),Natalie Portman也可愛到家,但是不得不稱讚Gary實在太搶眼,這作品的畫龍點睛之妙,源自於這個角色,如果沒有他,這部電影就不好看。但說實在的,《犯罪本色》的Gary有種發揮不足的感覺。內斂的狂氣醞釀的不是很足夠,讓人覺得缺乏爆發力。不過,可以看得出來,他想將這種人性中的狂氣試圖以一種內斂的方式呈現在表面。內在的狂氣,如何能夠[看得見]? 既是內斂,又如何能表面化? 我其實就是在這裡看到Gary這演員的功力的,這在《Leon》裡頭,著實發揮的淋漓盡致,那麼,是否可以說《Criminal Law》是他這種演技的前置作品?

マルホランド・ドライブ

マルホランド・ドライブ  Mulholland Dr.
ナオミ・ワッツ(Naomi Watts)。いつか、この作品の彼女について書こうかと思っていた。ここのナオミ・ワッツは鬼気迫る演技を見せてくれた。監督のデヴィル・リンチのスタイルかもしれないが、それにしても実にはまり役だった。彼女の数多くの作品のなかで、もっとも演技が輝いた作品といってよい。(続く)

My Sister's Keeper

My Sister's Keeper
這部片讓我聯想到《姉のいた夏》。(待續)

John Q

John Q
談論美國貧富間的差距,還有在保險制度不完整的狀況下,醫院的待遇歧視。丹佐華盛頓飾演一個父親,兒子需要做心臟移植的手術。但是因為保險的條件,自己的兒子無法得到手術的優先權,進而演變出一齣驚人的但是溫馨的人質案。雖然無法擺脫娛樂片的元素,但是其議題本身卻是美國大眾關切的問題,因此,當看到這部片時,我就靜待發展。丹佐華盛頓,實在太討喜。而他本身[大人物]的形象過重,反而讓這個小人物的爸爸角色窒息了。不像威爾史密斯的小人物爸爸演的那般[渺小],這是很遺憾的地方。故事,沒什麼好講,說穿了就是一個重要的梗,而已。因此,這部片的死活,就在這個演員身上,雖然溫馨,但只能說,死氣,沈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