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31

《What's Your the Big Issue: 從街友手中傳遞的[台灣;世界]》

Media Project Event Coming Soon!
《What's Your the Big Issue: 從街友手中傳遞的[台灣;世界]》
  活動日期是11/15 !! 主講人:李取中先生

2011/10/30

007推手:伊恩茀萊明

007推手:伊恩茀萊明  The Secret Life of Ian Fleming(1990)
Cinemax。講述世界聞名的007誕生背景以及作者風起雲湧的一生。主演伊恩茀萊明的是Jason Connery,想當然爾,就是最受歡迎之一的007演員史恩康納萊的兒子!這個機緣很有趣。據說他是飾演Robin Hood而備受矚目的,熟悉的觀眾一定也知道Sean Connery也演過這個角色,只是他的角色是年紀較大的羅賓漢。我在這部片中看到的Jason Connery跟日後日他的電影如:《Shanghai Noon》(2000)裡的印象完全不同,我幾乎認不出來這部007推手的主角就是他,起碼在造型上臉型的感覺很不同,判若二人。

捉放愛

捉放愛  Catch and Release(2006)
東森洋片。我本身對這部電影的愛情元素並沒有什麼興趣。倒是它攝影點的景物引起了我很多美好的回憶,這是讓我想要看看這個作品的動機。當女主角走在街頭的時候,那整個陽光灑落在商店街的那股輕鬆悠閒的氣氛正是我在美國每逢週末就會走一個多小時的上下坡路前往的小鎮風景。走在裡頭,我可以完全鬆懈,就只是望望下棋的人們,聽聽演奏薩克斯的音樂,看看商店裡熟悉但是又令人禁不住想要進去逛逛找找寶物那種平凡自由卻有時帶著驚喜的日常,讓我懷念異常。不知這些,當主角們進入溪谷,有時還拍照的哪些場景,也讓我回想到綺色佳的溪谷裡那透著微寒卻又涼爽沁人的溪流聲,樹枝搖曳的景象簡直就是一模一樣..........看到這些,我當然就不在意這片裡的愛情故事了,它比不上我透過鏡頭馳騁遠方懷念異國的過去那段時光時湧上心頭的那股,甜蜜溫暖。

鷹眼

鷹眼  Eagles Eye(2008)
AXN。這裡也是雙胞胎,跟《阿凡達》一樣,只不過這裡揉合了《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State》1998)的監視系統。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多令人驚喜的元素,畢竟現今要嵌入令飽食的觀眾們驚喜的元素是相當不易的。不過可以說演出者十分稱職也很賣力,透過這個很基本的努力就讓這部片好看起來了。必須說細節處都處理的能夠令人進入劇情並進一步欣賞他們所營造出來的緊張氣氛跟順暢的動作場面,這種[埋頭苦幹]式的堆積是能替影片帶來極好的基層潛力的,比起耍花招式的CG賣點,我寧可好好欣賞,並坐收這些豐碩的果實。

好萊塢音樂劇:海上情緣

凡事皆可  Anything Goes!
電視上最近常常播放的廣告。但是這麼單薄的歌聲真的聽起來很不過癮,尤其是一想它是百老滙的音樂劇的時候,就更提不起去看的念頭了。這個作品中應有的內在精神也完全感受不到(起碼在廣告片斷中看來是如此),我會判斷它只是個草包作品。希望我這個結論下得過早,那麼還有些許的可能性可以開啓台灣音樂劇的饗宴。在電影的資料庫裡看見《Anything Goes!》(1956)電影版本。《Anything Goes》(2011),還有之前的1936年的《Anything Goes》或許無關,等有空再查。

2011/10/29

人工進化

人工進化  Splice(2009)
東森洋片。光想就覺得是很可怕的電影,更何況我根本不敢看這個新生物體。實驗製造出這麼多基因改造的生命,挑戰這個以往被歸類於上帝的神聖使命,人類到底有什麼能耐可以去面對? 為了解決人類的生老病死,還有對未知的貪慾,讓充滿威脅卻極致魅力的異形生命體不斷演進..........而實際上演進的是人類自大的創造慾望。我不滿這裡將[夏娃的罪惡]維持在這部作品裡。對誘惑失去抵抗力的永遠是夏娃,對未知的新領域蠢蠢欲動的是夏娃,對擁有美好遠景的危險果實不顧一切後果去嘗試的,也是夏娃,而這部作品當中被製造出來的也是,另一個夏娃,如同另一部作品《Species》(1995) 《Alien》(1979) 一般,女性/母性/繁殖總在一線上。有點想要提一下,這對科學家的臥室中牆頭掛著一副漫畫,上面寫著[奴らは来るぞ!],這個也很毛骨悚然。

移動世界

移動世界  Jumper(2008)
東森洋片。剛開始看到這部作品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主角就是《星際大戰》(《Star Wars: Episode 2 - Attack of Clones》2002,《Star Wars: Episode 3 - Revenge of the Sith》2005)中的skywalker。但是跟《星》片比較起來,這部作品中 Hayden Christensen 的演技大不如前,這在《愛在屋簷下》裡也同樣可以看到一樣的狀況。奇妙的是,《星》片中 Hayden Christensen 是很有氣勢的,將Skywalker演來連細節處都絲絲入扣,為什麼在《移動世界》裡就看不到發亮的點呢? 更何況在這片裡他是主角,飾演的主角性質跟《星》片很類似的地方是,也是擁有超能力的人,我一度以為這個演員是具有飾演科幻特質的角色的。期待之後仍然能夠看到類似《星》片中的氣勢,不然如此成績持續下去,恐怕演員生命極不樂觀。

絕命時刻

絕命時刻  Nick of Time(1995)
AXN。Johnny Depp 早期的一部作品。Johnny Depp飾演一個平凡的父親帶著一個6歲的女兒,因為其貌不揚被挑上充當刺殺州長的人選。這樣的劇情和風格很不像Johnny Depp的作品,之後當然我們也幾乎看不到他出現在類似的作品裡,因此本作算是他的一部異色作品。或許就因為這個因素,可以看看他在片中如何詮釋那個年輕又不幹練的爸爸角色。

紫光任務

紫光任務  Ultraviolet(2006)
東森洋片。在許多漫畫改編的電影裡,《紫》片是我比較喜愛的,這是因為飾演紫光的女星嬌娃薇琪真的是再適合不過。雖然劇情不是很迷人,不過我欣賞本片的地方是紫光的動作武打十分過癮,以前曾經在日本買過這部電影的DVD,覺得不是很值得收藏就將它脫了手,但是過了一陣子我發現,我還是會很enjoy它裡頭的動作片斷,於是,還是在這裡紀錄留念。

給茱麗葉的信

給茱麗葉的信  Letters to Juliet(2010)
Star Movie。資料上說,位於義大利的維洛納號稱[愛之都]有座茱麗葉之家,可以看到茱麗葉的陽台。(後續)

2011/10/28

勇士們

勇士們  We Were Soldiers(2002)
東森洋片。我以為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那部《勇士們》(《Combat!》1962-1967
,所以看了節目表一直沒打算看它。在[國家]這個大區塊面前被無化的人種、宗教.....當堅守無線電的傷兵說[我很高興為國捐軀]的時候,另一個場面拉出來的是[告訴我的妻子,我愛她]。個人與國家,在無可依據的時候[死的有意義]或許可以成為臨終前唯一的指引,但是心有牽掛時,[死的有意義]永遠比不上活著離開。對我而言,這部片比較有意思的是梅爾吉柏遜在前往戰地的時候將越戰和美國原住民征戰的場面同時放在桌面上眺望許久,若有所思地沈思一番之後,簽下屬下們出征前的遺囑。還有,這裡越方經年累月所累積起來經驗,在電影裡所呈現的戰略較於之前的作品來說看起來不只是被主角們(美方)挨打的烏合之眾,不過仍然無法避免拍攝方的偏頗。最後不得不提的是一個被安插進來的戰地記者,在戰役中不斷強調[我不拿槍,我只拿相機][我是非戰鬥人員]的角色。[我不知道該如何說這個故事][你一定要說][讓大家知道他們是怎麼死的]。

2011/10/26

宿命之城

宿命之城  The City of Your Final Destination(2009)

真愛效應

真愛效應  Personal effects(2009)
東森洋片。喪失親人的傷痛,尤其當法律無法成為[伸張正義]的手段時,路,該怎麼走? 當憤怒無所適從的時候,該往哪裡去? 這作品其實不是什麼姐弟戀的故事。而是一群收到傷害的人們除了集體治療之外,在付出與理解的過程當中,或許可以尋找出一線光芒。如果這裡有愛情,那或許只是其中一種希望。

2011/10/24

The Big Issue 活動企劃開跑

The Big Issue 活動企劃開跑
目前正在企劃的活動:《What's Your the Big Issue: 從街友手中傳遞的[台灣;世界]》
活動預定日期在11/23,但是目前仍在與雜誌接洽中,希望下次能夠po的訊息是 Coming Soon!

蹺家女聲

蹺家女聲  The Runaways(2010)
HBO。據說2004年有一個類似紀錄片版的作品(Edgeplay: A Film About The Runaways)裡可以看到本尊的演出。主演的兩位女星不是演技頗有好評就是因電影的人氣上昇而浮現的人選。在人物造型,尤其是化妝和服裝方面不得不承認它的功力。但是我好奇飾演Joan Jett 的選角如果換成哈利裡頭那個莫麗不知道會是如何。如果沒有記錯,莫麗那個演員在某些場合裡就喜愛裝扮成玩band的fu,將眼圈框的黑黒的,然後一副叛逆模樣。起碼我會期待這種叛逆模樣可以在劇中能更有精神層面上的呈現,相對的,也就是說我從暮光之城的貝拉那裡無法感受到這種精神層面的演出,本來應該是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倒成了不痛不癢的人物了。更何況,這個作品的主角應該是主唱和Jett的,結果飾演Jett的演員似乎將主角的大位拱手讓給了主唱。有些無奈。

2011/10/23

尋龍奪寶

尋龍奪寶  The Dragon Pearl(2011)
東森洋片。繼《龍之戰》之後又一部東方龍傳說崛起好萊塢,不過,一樣不好看。好萊塢影星的選角不管在考古學家的父親也好,飾演兒子角色或是大壞蛋的也好,都還算稱職,但是這個劇本實在太爛,不足以撐起整個作品架構,讓東方龍的傳說像個空轉的陀螺,而居於古寺底下山谷的龍顯得像是梅林影集裡的西方龍,這樣的表象呈現不但沒有創意,反而將古代東方龍的許多有趣的傳說搞得洋味十足失去原有的獨特風格了。

絕地再生

絕地再生  The Island(2005)
東森洋片。這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部片。和許多人體複製議題電影一樣,這個作品當然是描寫科技進步到足以複製人體後的世界,一些優於權勢和富裕的人們與人體複製的公司簽約,讓這家公司複製這些權貴的人體藉以在[本尊]因疾病或是發生意外時足以利用這些複製的人體來渡過這些危機。相對的,我們也可以知道這個作品的議題也勢必將焦點放在複製人的生存權上。我比較意外的是,為什麼這些複製人總是人性[善良],而作品往往讓他們善良到觀眾會期待這些複製人能夠取代令人厭惡的權貴[本尊]們。因為這樣一來,觀眾不會遭遇情緒上的衝突,也讓這個作品顯得過份單調。只是我喜歡這部作品的原因在於它會讓我想起另一部作品《Gattaca》(1997),讓我思考社會在要求極度進化之後,優生的概念將會產生什麼樣的負面效果。

刺激1995

刺激1995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
HBO。第四次看了這部片。這是一部十分好看的電影,我只是不贊同把片名翻成[刺激1995],根本不知道這個翻譯到底能傳達出本篇重點中的什麼。冤獄入監的主角在長期忍受來自於獄卒和囚犯的欺壓,不但能靠自己的專長扭轉乾坤,還能將救贖帶入獄中給囚犯。[HOPE!]如何讓這個字不僅僅只是一個迴盪的空響? 在一個毫無希望的密閉空間,這個主角能告訴我們的事還真多。

2011/10/16

法海

法海  The Sorcerer and the White Snake(2011)
法海居然是 sorcerer! 從片名上也可以知道,和《青蛇》比較起來,這是一部以法海為主角的作品,以往《白蛇傳》中感人肺腑的許仙和白娘娘的愛情自然就不是本篇的焦點了。在目前強調多元價值的社會觀下,妖不再像是被歸類為需要[被降服]的一群,我該說或許本來在乎人妖之間距離的一直就是法海,至少在許多作品的詮釋當中是這樣被呈現出來的。而這部作品主要的也是秉持這個論點,於是安排了法海的愛徒變妖這個梗,引發法海設身處地的思慮藉以開出一條得以互相理解之路。法海對著天說:[弟子明白了],算是長久以來《白蛇傳》裡大家所期待的懺悔吧?! 還是大家仍然想看的是許仙與白娘娘那段淒美又堅貞的愛情呢?
話說回來,片名的英文用的是 sorcerer,是搶搭魔法風潮的路線呢還是打算重新詮釋/歸類和尚作法的部份? 如果讓它遠離宗教的話,是否法海仍有法力呢? 那《大法師》裡出現的神父們是否也該被成為 sorcerer了? 對此,我想反對的人大有人在吧。

霹靂嬌娃2:全速進攻

霹靂嬌娃2:全速進攻  Charlie’s Angels: Full Throttle(2003)
[Bring on the sequel!] ,這是很多嬌娃fan會狂吼的原因。remake出現後的評價都很不好,但是對我而言,能夠在第二集裡看到麥迪遜以一個新姿態出現並對抗新的嬌娃們,還有舊版嬌娃 Jaclyn Smith的出現是很令人enjoy的。賣弄女性性感原本是會招來很多性別學的爭議,新版嬌娃在這方面又是大力推陳出新的反擊,因此我想麥迪遜會出現也是事出有因的,可惜的只是這裡麥迪遜是[bad guy]。她說:我不再聽從一個箱子的指令行事了,我只聽令於我自己。這時,新版嬌娃回她說:[Your boss sucks!]。反正義使者的做法,反聽令於人爭取自己的ownership的麥迪遜,無論如何,在這部片裡還是壞人。讓Demi Moore來演日後的Kate Jackson的角色還有幾分痕跡可循看起來很過癮,但也隱約的可以看見似乎某個國家的[表徵]在這部片裡仍是個[居心叵測又是個野心重重的壞蛋],那我還是想問,Charlie Townsend 究竟是何方神聖? 話說大家喊著[Bring on the sequel!],我查資料時看到電視居然將這個系列重製了!《Charlie's Angels》(2011),然後看到review,我簡直嚇壞了。但仍然訝異這部電視影集的評價居然只低這部電影一點點。

三口之家

三口之家  Raising Waylon(2004)
《Little Man Tate》(1991)比較起來,這個作品算是比較風趣的。電影中有很多探討親子關係或是兒童教育的作品,目前身邊正好有人對《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很感興趣,所以我們談到這個作品的時候也一併想起了《長江七號》,還有《海洋天堂》也出現了。我本身倒是覺得也跟《三口之家。還有《Little Man Tate》拿來一起看會更有意思。我們的社會政策或是在目前精兵教育走向的狀況之下,往往會有一些[自以為是]的作風和看法出現,但是仍然有一些聲音不斷的出現--即是我們環境看起來不如社會上的基準要來的好,但是我們很快樂,請不要拆散我們--,諸如這種受到社會制度的束縛硬生生被拆開的家庭中,或許真的很痛苦。不過反過來想,現今兒童受到親生父母傷害至死的事件也屢見不鮮,有很多事真的值得我們慎重考慮的。自然,透過這個作品也可以想想,當孩子們比父母親聰明的時候,父母親除了[教育]之外,還可以給孩子們什麼。

2011/10/15

這個男人有點色

這個男人有點色  Don Juan DeMarco(1994)
ドン・ジュアン、中文翻成唐璜(我小時候很容易就把它聯想成[荒唐]),日文有時也會翻成ドン・ファン。年輕的Johnny Depp 飾演唐璜幻想症的少年。由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飾演精神科醫師,迷人的Feye Donaway 則飾演醫師的妻子,這三個重量級的演員將一部內容不甚緊湊的作品就點綴的花團錦簇了。馬龍白蘭度會在這裡出現,對我而言我會認為是因為他在《Ultimo tango a Parigi》(1972)的經典,讓他彷彿是現代唐璜,毫無疑問的,這個選角是將他的形象與之重疊,所以他在本篇似乎是一個喪失記憶的貴族,也可暗喻每個人都可以是個失憶的唐璜。去看每個人當中最美好的部份,就能讓你的愛情美麗,這是唐璜的故事中常常會引人反思的部份,也是日本《源氏物語》中光源氏的慣用手法。這部片不特意去渲染唐璜的愛情聖經,而是透過唐璜的故事重新尋求現代社會的生活意義。雖然古典的故事總是令人惱怒,但無可厚非的,現代社會或許真的充滿太多不必要的[理智]而欠缺了少許的浪漫病毒。

雨之牙

雨之牙  Rain Fall(2009)
緯來電影。第一次想看這部電影,是因為我看到 Gary Oldman 出現在日本電影當中,一起演出的日本明星當中有好幾個演技派的演員參與。不過,我徹底的失望了,看了將近半個小時後,我幾乎要放棄,我無法想像日本的導演用這些演員居然只能拍出這樣的成績,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導演是 Max Mannix,最近在電視可以看到的《龍之舞》(Dance of Dragon, 2008)也是出自這位導演之手。 只能說,他的作品真的不是我的菜!反正讓我最感遺憾的是,這些很好的演員居然在片中每個看起來都庸庸碌碌,只有柄本明還勉強能夠維持他那固有的自然入戲模式,只覺得,糟蹋了。我看到一個 user reviews 標題是[Gary Oldman must have lost a bet or something],簡直把我笑翻了! 我有同感。

希望無限

希望無限  For Hope(1996)
[I'm sorry, I'm sick.],在劇中,這句話好衝擊。壯年的不治之症,或許不該說是不治之症而是難以克服之症的問題曾多次被拿出來探討,包涵最近才要上映的《50/50》(2011),是談論青年之難以克服之症(當然從片名我們知道這個病被治癒的可能性有百分之五十),但是對面臨這個挑戰的病人則不是那麼樂觀的一件事了。我們在播放的預告片中也能看到朋友會對他說:[你或許不能改變現狀,但是你能改變面對現狀的態度],似乎這就是唯一能讓病人[樂觀進取]的選擇了,Still, 我們誰都明白,病患本身或周遭的親人乃至朋友,絕對不能因此就除卻面對這一切的痛苦,於是那句[I'm sorry, I'm sick.]聽起來就更令人感到無奈了。在這個壓力龐大的時代,如何能夠藉著[照顧好]自己的健康(=照顧好周遭的人)實在很困難,如何在沒有放棄與妥協之間去取捨理想又能不傷害自己的健康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除了奢望醫療技術能夠解決一切之外,難道我們真的沒有方法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 過去,這一塊一直是宗教的管理區域,或許現在也是。未來,有沒有別的出路,還是醫療或宗教都不再是依靠? 而自己跟親人都無法依賴的時候,病患,要往哪裡去? 這部片雖然不算樂觀,但仍然是樂觀的一部,畢竟病患很樂觀,周遭的親人也儘量樂觀面對,最終仍會覺得因為病患讓他們一家人能夠更親密能夠更加知道如何面對生命,但我們都知道,病痛仍然是病痛,接下來的只是決定該什麼時候告別病痛來提昇生命。

2011/10/12

無可救藥愛上你

無可救藥愛上你  Possession(2002)
HBO。沒有幻想,一段愛情會不會美麗? 沒有告白,一份記憶會不會歷久彌新?
很久,沒有心動了。這部電影一般的評價並不特別高,但是這種老梗的電影卻讓我對英國怦然心動了,它的色彩,真美!不像其他的古典風格作品有時反而會令我無動於衷(《贖罪》2007,就是個好例子)。我鍾愛《純真年代》(1993),然即令《純》片都還嫌有種太過的濃得化不開的柔情,還有周遭令人討厭的人際關係和牽絆。而《無》片雖是處理手法老套,可是片中各種元素的份量放的恰到好處也不囉唆。藉著追溯詩人的生涯與戀情的伏線來描繪兩個不願戀愛的人。比起詩人艾許的率直,羅蘭就很不信任愛情,這也許是現代人的詬病。對於[理所當然]的 HAPPY ENDING 雖然不喜,不過拉莫特那勇往直前的勇氣卻真的很[振奮人心],這份勇氣的背後有著背負漠視犧牲的堅持,而布蘭琪就成為她生命中永遠揮之不去的悔恨。美亞湯瑪遜貝禮,這個名字當中所藏的玄機又再次讓我看到符號學的偉大,看它造就了多少美事!

2011/10/11

女人香

女人香  Scent of a Woman(1992)
HBO。好久的一部片,難得在電視上看到。記得很久以前跟大學同學去看,學了Al Pacino 那句[Who are!]結果被我紐西蘭好友取笑了一番,她說,Sho 妳說這句台詞很沒說服力!的確。Al Pacino 在這部片中頗有看頭,能夠看到那昔日英雄的悲哀,也能看到人際交流之間的種種無奈與希望,有些克林頓的作品也能看到這個層面的描寫,不過,我比較喜歡這部作品那種昔日電影才能看到的浪漫,片名叫做[Scent of Women],我卻覺得這是一部獻給男人的作品,Hommage to a man(?)。

2011/10/10

阿凡達

阿凡達  Avatar(2009)
Star Movie。當初記得總共5個人一起到電影院去看的,匆匆決定的臨時起意。中間發表當天,必須等發表完畢所以我們只能看晚場,一群人浩浩蕩蕩也怕買不到票也怕趕不上時間,雖然這部片當時很熱門,但終究在我們在速食店草草解決我們的晚餐幸運地趕上了8點場,看完這部為時長達近2個半小時的作品。身體的替代,環境的開發與破壞,科技是野蠻或是文明,資源的掠取跟為生存而戰鬥之間是否有距離等問題,幾乎都可以在本片中看到。只是,片中[解救]族人的人仍是來自美國的大兵,即使劇中設定的是一個行動困難的弱勢者,仍然無法排除[既定文明]派勝出的邏輯。如同《超人》,外來文明尖兵永遠是成為英雄的主要的元素,儘管超人在他自己的星球跟一般人無異,這個邏輯在葛列佛遊小人國的故事系列就講的很明白了。總而言之,這部作品中的兩元對立仍然十分明顯,或許它要求的正是希望個中的問題能夠突顯所以採取兩元對立的方式來呈現也不一定。不管是跟《原子小金剛》或是最近的《賽德克巴萊》比較,它仍是個能夠提供參考的作品。

關雲長

關雲長  The Lost Bladesman(2011)
AXN。我怎麼還是不習慣看甄子丹演關雲長。戲演了將近2個小時左右,有人開玩笑說:[這是腐腐劇情],我笑了。關公送嫂是有名的橋段,戲裡從這裡去做文章去尋求詮釋。[沒想到人死了還能為曹公所用][我可沒說我是隻羊]。曹操這個矛盾的角色,似乎就盡被這收場給道盡了。看這部片,我不禁想,若是《賽德克巴萊》要拍的是人的立場,那許久以來這些歷史劇談的不也是這個?怎地與歷史真相糾葛的如此不明不白?如若導演在接受訪問所敘,早已放棄歷史,那為何又在片頭放上那令人困惑的一句? 如《關》片可以來去自如,即便關羽形象早已根深蒂固,民間傳說深入人心,這過五關斬六將之戰,也自有娛人之處,從窄巷兵器長短之優劣,昔日戰友之各擁其主之暗器密室死戰,與為了爭一口飯吃而轉化為殺人魔的流星錘之速戰速決,面對愛民如己之文兵舞劍,卻是窮途末路乃至立劍斬將之無奈,失去父母官的民眾自是無法寬恕殺人者的關羽,這場最是難為。最後則是叢林的弓箭戰。想來這也是打算讓關羽成為一個精通十八般武藝的勇者,而不只是青龍偃月刀一曲而終的武打場,但說來我在叢林弓箭戰最為難以適應,以耍大刀孔武有力馳名的關羽,要跟精銳的弓箭手一般身輕如燕應對無窮還真的是很牽強。算了,反正就欣賞這十八般武藝的精彩就好,管它如何。

2011/10/09

雞排英雄

雞排英雄
衛視電影。延了很久很久才看的一部片,經過了《海角七號》(2008)《艋舺》(2010)我有點害怕這又是一部似乎是會被列入[鄉土論戰]的作品,於是乎就拖延到今日。看了部份角色安排還有作品構造卻拉回了我一點小小的興趣,在看作品以前擔心接觸到的單薄並沒有太明顯,土地與開發的問題跟夜市(=民眾的生活底盤)之間的衝突雖然不是新奇的梗,但透過更[親近]土地的拍攝,讓這個舊有的問題變得看起來更實在些,但也因為某些安排為了講求[逼真]反而讓這部作品看來有些牽強,特別是夜市遭襲擊的那一幕。無論是利用布袋戲來帶出夜市小眾喜感,還是收壓榨的場面,這裡都會令我想起周星馳的《功夫》(2004)裡透過卡通呈現喜感的部份,還有惡霸欺壓社會底層居民的場面。這會不會算是一部《功夫》台灣版,當然就見仁見智了。不同的是,《雞排英雄》(2011)中以打虎平民英雄武松牽引,而《功夫》卻是一剛開始就勘破英雄難為,強行出頭會吃苦頭,讓一些身懷絕技的人大隱於市。另外,在本片媒體的出現也是頗為諷刺的點。

讓子彈飛

讓子彈飛  Let the Bullets Fly(2010)
衛視電影。葛優、姜文、周潤發三人就撐起這個場了。自從姜文、葛優的電影出現之後,某種幽默似乎好像就自成一格,這作品簡直從頭到尾賣的就是這種幽默。說是耍嘴皮子,也不單純是,不過有點像是看相聲,一來一往逗著嘴搞笑就看到最後了。諷刺,自然是有,戲瘧也有幾分,在一片[認真的]民族情懷熱烈激盪當中竟似一股清流了。值得一度欣賞。雖是不相干,其中有一幕擊鼓的場面,我突然想起北野武的《座頭市》(2003)裡幾場擊鼓、舞蹈的場面。

2011/10/03

雙面鬼計

雙面鬼計  Peacock(2010)
Star Movie。很高興能看到是Cillian Murphy主演的。Cillian Murphy有一雙十分銳利的眼睛,照理來說要勝任這個一人雙角的角色應該有些困難,雖然在臉部上的突破不大,但是在說話的聲音和表情上我認為這個演員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在神經質又內向害羞的人物特質與婉約善解人意的人物之間,他嘗試著用很多細節來區分這兩個角色,即使體型、手的大小怎麼都無法掩飾,但是他的嘴型在這裡卻幫助頗大,跟《黑天鵝》一樣,是一部挑戰演技、演員獨秀場的電影。這裡所描寫的親子關係容易令人聯想到西區考克的《Psycho》(1960),或許這部片就是受到西區考克的啓發。當初也因為Anthony Perkins 演活了 Norman Bates 這個角色,讓這個作品頗獲好評而延續了下來。如今Cillian Murphy 也因為同時具備神經質跟纖細的特質讓他足以挑戰類似的作品。剃眉毛那一幕還真的有些駭人。

2011/10/02

完美狙擊

完美狙擊  The American(2010)
HBO。怎麼覺得有點感傷。殺手的寂寞與浪漫,雖然跟レオン不大相同,但是感覺設定上頗相似。第一次看ジョージ・クルーニ演個神經兮兮的殺手,眼神銳利隨時保持警戒的表情跟レオン裡的殺手正好是個對比,レオン是木訥得眼睛像死魚,卻透過這種特質表現出他冷血鎮定得一面。對手的設定上,兩部片都是生活在底層的女性(女孩),在描述雙方的互動中,《完》片的女主角幾乎是沒有什麼發揮的餘地,相較於レオン的娜塔莉,這劇本對她實在不是很好,所以可以說這《完》片就屬ジョージ・クルーニ一個人獨佔表演的空間了,一樣的,跟進轉移拍攝空間的潮流,這次則是在義大利。2012-3-9, HBO又重新看了這個作品,發現它是一部充滿詩情的電影。尤其接近尾聲的那幾幕,當車子行駛至靠近湖邊轉彎處,我們從畫面上看到一個繭,夾在斷了枝頭的細弱樹枝上,曝曬在夕陽下微風裡。然後緩緩地進入最後一幕,在他的目光凝視處,除了看見他所期待的,我們也在這個殺手停止凝視之後,看見茁壯的樹幹底下一羽翩翩舞向陽光的蝴蝶,往枝頭,越去越遠。

超能遊戲者2

超能遊戲者2  Na igre 2. Novyy uroven(2010)
東森洋片。還好續集馬上跟上,上次看到的第一集結尾實在沒法讓這個作品單一成型。這群年輕熱血的遊戲族卻依然是送鮮紅的玫瑰花束,而邀約的戲碼竟是《鐘樓怪人》。除此以外,這群生龍活虎的新血還真的是都像是活在遊戲裡。由於片子很長分上下,看著看著很容易失焦,我一度都要忘了這群年輕人到底要往哪裡去了。不是黑道就是設局,整部片還是沒辦法看出太大的重點,或許透過光碟傳達/設局,讓年輕勢力和黑道對打,然後進入有如遊戲般的戰鬥就是這部片所重視的。演出者很清新,男女看起來都非常清爽,女孩即使看起來很美麗,仍然不會失去那份清爽的氣質,這可以說是這部片選角時的特質嗎?

惡棍特工

惡棍特工  Inglourious Basterds(2009)
Cinemax。鬼才Quentin Tarantino 的近作。本片仍維持他一貫的作風將作品分幾個chapter來處裡,仍然很戲瘧。其中飾演納粹安全局長Hans Landa 的 Christoph Waltz 根據Cinemax 介紹,他的智商是160(與導演不相上下),片中他講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流暢無比]的程度就嚇壞這些惡棍特工,實在非常搞笑。我必須承認導演真的是個很會製造笑料又會讓作品呈現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文藝氣息]另一方面又會在作品裡放些令人關注的社會/政治議題,在詮釋暴力時的手法也從來不是半吊子的,五味雜陳卻是十分獨到,這是我欣賞這個導演的地方。

2011/10/01

暮光之城:蝕

暮光之城:蝕  The Twilight Saga: Eclipse(2010)
Star Movie。本系列作品的第三作。狼族與吸血鬼將聯手對付一組新崛起的勢力--由維多利亞組成的吸血鬼生力軍。所以一場華麗的(?)的大亂鬪是可以預期的。我常常把女主角Bella跟哈利波特的莫麗聯想在一起,總覺得她們臉型好像。這個系列的劇情,尤其是它描寫三角戀愛時Bella三心二意的部份我很不喜歡,同時被兩種不同典型的人所吸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那樣無法讓我進入Bella離開愛德華的時候那種落寞猶如完全失去自我的劇情。既然如此鍾情於愛德華,如癡如醉乃至於自殘,甚而一度想要放棄自己的性命,整個心如果再無空隙,那即使雅各再怎麼迷人怎能心動?這三角戀反正是設計來玩弄觀眾的。好吧,不過如果不這麼寫,那Bella就沒有人搶著愛搶著保護,這種女孩最愛的[寵愛模式]就無法開啓了,儘管Bella那個猶豫迷惘的眼神多麼不合理多麼令人討厭,[寵愛模式]一開啓,華麗的大亂鬪就會讓人看得沖昏頭,就再也沒人管它是否合理了。不過作品中仍然對這點做了解釋:宣稱Bella身/心各被不同的人所吸引,這種身/心分離的論述怎麼好像一點都不陌生。btw,我喜歡新的維多利亞,完全沒有オーラ,沒有氣勢,前作中的維多利亞聰明美麗又霸氣,這個維多利亞除了稚嫩之外什麼都沒有。

賽德克・巴萊:彩虹橋

賽德克・巴萊:彩虹橋  Seediq Bale(2011)
今天正好訂的《賽德克・巴萊》相關的書籍都到來,更幸運的是原本預測的人潮完全沒有想像中的多,讓我很順利地能夠看完下集。前往電影院之前想,或許大家不想大排長龍反而會避開上映當日以及前後2、3天,所以就姑且一試中午過去探了一探,還真不枉費我提前申請了買一送一的活動,沒白走這一趟了。下集較之上集來說,整個音樂/剪輯都穩定許多,印象差距頗大。戰役場面很是可觀,該是這部作品最值得一看的地方之一。沒有看過上集的人,只要對《霧社事件》稍有涉獵,直接看下集應該也能進入狀況的,不過這當然只是我個人的觀感。演員們看起來似乎在下集裡也較上集進入狀況,很多場面氣勢十分逼真凌人。但還是有幾個日本人角色的台詞令我不解。據說最後莫那魯道與家人的場面頗有爭議,這點我想就保留空間靜觀言論的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