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8

第七度感應

第七度感應  Red Lights(2012)
2014-2-28, Cinemax。一開始我以為重要的主角任務是雪格妮薇坲,不過在中途就轉換成席里安墨菲主演的角色上了。這個作品乍看之下,如果在所謂的B級電影裡處理同個題材,或許就只是一個嚇人的恐怖電影,而在這個導演手裡處理起來,並經過這幾個演技派演員詮釋下來,簡直就充滿了一連串的人生議題。尤其它在提出科學辯證中的二元對立的部份裡,夾雜了生死的問題,安樂死的問題,當然還有肯定自我中與眾不同的那個差異部份的「自我認同」的問題。我本來就很喜歡席里安墨菲這個演員,雖然他的長相導致他常接下反派或是恐怖片的角色,但是這個作品確實十分利用他那種犀利但亦正亦邪的特質,成功地詮釋了一個異於常人又勇於追求的角色。

羅雷司

羅雷司  The Lorax(2012)
2014-2-23, HBO。環保議題本來就容易出現在動畫電影當中,這個揉合現代都市與地域開發的作品單單純純地把開發跟環保的問題淺顯易懂地呈現出來,個人雖然不是很喜歡這個作品的畫風,但也承認在動畫電影裡帶動這樣的議題或也有它的必要性存在,僅留記錄。

再看《捍衛聯盟》

捍衛聯盟  Rise of the Guardians(2012)
2014-2-23, HBO。HBO 又重播《捍衛聯盟》了,來補寫一些memo。傑克凍人,這個名字比起聖誕老人或是復活節的兔子都令台灣的觀眾覺得十分不熟悉。在科學論證思緒成長下,孩子們不容易相信種種想像界裡產物,於是每個幾年,我們就會在真人電影或是動畫卡通的作品中看到這個議題,而這《捍衛聯盟》就是其中一個衍生作品。不同於類似 The NeverEnding Story 那種童話故事世界的毀滅只是來自於童真的失落或是因科學論證思緒一路長紅而導致想像世界的夢想失墜,這個《捍衛聯盟》還將這個現象歸於童話人物本身的自我失落。或許會有人說,這充其量也仍是個換湯不換藥的梗,但個人則認為它將這種童話人物的自我失落重疊在觀眾身上,於是乎,在重拾想像世界的夢想的同時,認清自我也成了這個作品中重要的一個元素。

星際牛仔劇場版:天國之扉

星際牛仔劇場版:天際之扉 Bebop the movie:Knockin'on Heaven's Door(2001)
2014-2-24, Cinemax。很久沒有回來留memo了,這次好不容易看到了錯過了好幾次的《星際牛仔劇場版:天際之扉》,決定回來重啓觀影筆記。這個作品在前往美國之前我幾乎不曾留意過,到了美國這些資訊在不刻意搜尋的狀況之下就浮現上來,包括《千年女優》等作品,後來一查,原來是有個日本人學生總是跟圖書館建議購買書單,裡頭包括了這些在日本國內也較為罕見/或較少被矚目的作品,算是這個機緣才讓我有幸得以得知這些名作。這個作品跟其他動畫作品最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音樂元素,搭配上它的畫風就讓這個作品自成一格,第四臺的介紹引用了評語,說它是「二十世紀最後五年裡最優秀的動畫作品」,有空想來找找是哪個評論家的評語。我自己當然也是喜愛這個作品的風格才不斷地專注追蹤它什麼會在第四臺重播,這次就有幸看到了。Bebop的故事,通常我不怎麼在意,通常是一些老梗,所以我看這個作品不外乎是它的畫面呈現、色彩還有音樂貫穿起來的那種感覺,像是在享受某種另類藝術,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