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8

掃黑大行動

掃黑大行動  Red Skies(TV Movie, 2002)
2012-11-28, Cinemax。我就是心疼我的Abee在這裡竟然演個壞蛋! 還有那一身行頭到底是怎樣? 在NCSI裡個性十足,可愛迷人的Abee都被糟蹋掉了。即使中熱潮,有些人就是紅不了,本片主角級的人物就是這樣,動作片演起來不但一點都不利落,連拼命裝出來的冷酷都起不了什麼作用,深深覺得要塑造一個成功的角色實在是不容易,《鋼鐵人》的史塔克很成功地達到吸睛的效果,同個導演拍的《星際飆客》卻無法坐收其成。本片的男女主角雖然拼命,成不了氣候也算憾事一樁了。

謎中謎

謎中謎  Charade(1963)
2012-11-28, Cinemax。奧黛麗赫本的經典《謎中謎》,只要聽到這個主題曲,相信即是不是同個時代的觀眾都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看到一半突然發現奧黛麗赫本的眉形正好是現在大家都喜愛的,沒想到復古潮已經走到這裡了。看到男主角淋浴搞笑,這招倒是很瘦被摹仿,我想,這種幽默還是必須跟紳士風格並存才好看的。然後,感到意外收穫的是可以看到60年代的巴黎街景跟市集風貌,當然,欣賞奧黛麗赫本的服飾也是一大享受啊! 經典的懸疑推理,意外地搞笑有趣,輕鬆幽默+一點羅曼史點綴,現在看起來仍不覺得太陳舊,推!

火線反擊

火線反擊  Safe(2012)
2012-11-26, Star Movies。鐵漢柔情式的劇情,像是把《レオン》裡可愛刁鑽的娜塔莉換成現在正夯的中熱潮-天才兒童致命武器,傑克史塔森的打鬥動作就像往常不會讓你失望,速度、動作、招式樣樣到位。這個模特兒出身的演員幾乎在他每一部影片中都會把他喜愛的衣服穿出來,這次卻難得的得做邋遢扮相。劇情頗具速度感,可以enjoy!

星際飆客

星際飆客  Cowboys & Aliens(2011)
2012-11-25, HBO。哈利森福特跟丹叔攜手合作,由《鋼鐵人》導演執導的《星際飆客》在想像上應該收到可以更豪爽的戲劇效果的,結果卻差強人意。哈舒跟丹叔兩個人帥氣一如既往,搞笑的認真眼神其實應該是大笑點,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整個電影看起來就連一部[爽片]的評語都難下。女主角是《創》的個性美女,當然不是花瓶儼然一副演技派的模樣,只是這些演技到位又迷死人的演員們在這裡簡直是不起眼到家。有誰要來告訴我,這到底錯在哪裡?

地動驚天

地動驚天  Sphere(1998)
2012-11-28, HBO。我訝異的只是,為什麼派遣一隊心理學者領隊的團組去調查一個外星來的生命體? 心理學是針對人類的心理反應變化研究經驗所累積的知識,這些要來應用在外來生命體上對我來說再是牽強不過。[魔由心生],這點近乎哲學的東西在這部作品中看來倒是變得[科學許多],又太過撲朔迷離。

火線追緝令

火線追緝令  Se7en(1995)
2012-11-28, HBO。距離日本上映時觀看此片已經有十年以上,正是小布奮鬥契的巔峰作品,也是[享樂犯罪]遍佈流行的時期。末世觀的氣氛漫溢當中,只好讓罪惡行為來替代佈道,這片令人驚悚的是,那些被懲罰的人往往是活下來的,而被藉以懲誡的卻必須面對酷刑的折磨......。整體來說,這是一部組合非常均衡的作品,推理、詭異、血腥,但是也文學。犯罪心理自然也是這個時期所盛行的元素,只要出現這個元素,當時的觀眾就幾乎能夠足以沈醉其中。這次重新觀看,它令人顫慄的力量,仍然不減當年。

2012/11/25

女爵恩仇錄:復仇之路

女爵恩仇錄:復仇之路  Die Rache der Wanderhure(2012)
2012-11-23, 東森洋片。不管好壞,對於古典劇,尤其是會出現騎士或是戰士的故事我都會想要看過一遍,至於故事寫的好不好,反正我只是看了過癮而已。我不是很喜歡這裡面情色描寫的部份,男人糟蹋女人,雖然在中古世紀算是司空見慣的設定,即是片中[女性主義]的色彩濃厚,還是沒有辦法說服我認同這劇中的安排,好吧,就算是為了爭取收視率,但是這居然是建構在張揚[女性主義]的表象上就讓我很不以為然,用肉體來滿足觀眾,要嘛就貫徹始終,不需要披著[女性主義]的外衣來做。

2012/11/24

古墓迷途

古墓迷途  Back in Time(2008)
2012-11-23, 好萊塢電影。《My iz budushchego》是片名的原文,雖然我看不懂,不過留下紀錄比較方便,如果寫錯了,那只好在日後發現再說,起碼有跡可循。一群年輕人因為挖掘古戰場時進入了二戰時空,經歷當時的戰事後終於回到自己的時代。故事設定是很簡單的,但是這種描述現代年輕人的手法倒是提供了有趣的線索。劇中的俄國年輕人在被捲入二戰時空時,他對德國軍官說明他所知道的戰史令我訝異,我想如果換做是我周遭的年輕學子們,不知道是否有辦法依照他自己對歷史的認知,然後指著地圖一五一十地說明戰況? 回到影片,這並不是一部太有趣的作品,又是拿著二戰德國納粹炒老梗的東西,二戰對電影界的這種[貢獻]大概是誰都想不到的。

落日殺神

落日殺神  Collateral(2004)
2012-11-23, Star Movies。湯姆克魯斯在這裡的造型很是特別,一個不起眼的殺手,滿頭白髮,冷酷,無情。一反以往帥哥的形象,在這裡他完全是個外表低調的[普通人],這點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如果一眼就能讓人看出他的[不凡],太過銳利的眼神,或是兇悍的外表怎麼能當個暗殺高手? 在還沒有接近目標就引起別人注意的話,那肯定很難執行任務,所以我覺得湯哥的這個角色外型設定真的是太有說服力了,那種大隱隱於市的感覺真貼切。這個片最精彩的地方,在於這個精悍的職業殺手跟市井小民的周旋,我想因為這部片的成功,日後片裡飾演計程車司機的男星,再度接下類似的戲碼詮釋近乎一樣的角色在數年後上映,這個現象頗有趣。

愛我請懂我

愛我請懂我  Surrender, Dorothy(TV Movie 2006)
2012-11-22, HBO。以前遇見某個康乃爾大學教授的夫人說,亞洲人的親子關係真的是很糾結,但是《愛我請懂我》裡所呈現的也似乎相去不遠。母親的愛對兒女所造成的負擔不是父母們自己所能夠想像的,愛,不表示一切都是對的,這個道理誰都知道,卻沒有人勘得破。這劇中的悲劇如果沒有發生,母親恐怕永遠都不知道她的愛所帶來的悲劇在哪裡。父母就想知道子女的一切,一切包括個人私密,他們就是會想盡辦法極盡手段去探知子女們想隱藏的一切,然後用[這樣我才能保護我的子女們]這個理由來說服自己,麻木自己不當的行為所帶來的罪惡感。日本,以一個特殊的表徵出現在劇中,像是最後被存留的一席聖地。我慶幸,它被保留了下來,這讓我鬆了一口氣。

桃姐

桃姐  (2011)
2012-11-18, 緯來電影。看《桃姐》會讓我想起看《多桑》時的感觸,靜默,哀傷,卻讓人覺得對這一個個人,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不得不肅然起敬。是的,他們的生命歷程,雖然充滿辛勞,甚至苦難,但是那種對於[生]的態度,有時候是很能引人發想的。《桃姐》片中看來讓人痛心的是養老院的風景,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不便來到院裡,即是環境不堪也苦中作樂或是乾脆放棄希望,記憶模糊的,徘徊遊蕩的,過往雲煙都令人覺得不堪回首。老來身後如果必須得落得如此地步還真是令人欷歔。而桃姐,這個劇中人物還真能冷靜,周遭的事她看起來都能冷眼旁觀呢,在大半的人都拘於心魔的時候,要怎麼樣才能這樣默默的往前走? 當然,這部電影不盡是失望的,香港的電影總是能看見樂觀的一面,片中出現的料理還真誘人呢!看著看著,就想學樣做做。

2012/11/19

美國隊長

美國隊長  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2011)
2012-11-18, HBO。首位復仇者,其實並不表示必須第一個上映,相信很多觀眾都是在看了《復仇者聯盟》之後才補完這部作品的。如果比照《星際大戰》的作法,先播放《星際大戰》一鼓作氣,再將前傳推上,票房紀錄應該會提昇很多的(個人感想)。《美國隊長》真的很「美國」,星條旗無所不在,也極其諷刺,不知道是譏笑當時的國家主義,還是因為目前的低迷而試圖讓[過去的榮光]復活? 或許兩者都不是。宇宙魔方跟索爾神話,還有天才科學家史塔克都已經在這部作品當中被埋了伏筆,最後在70年後的紐約,我們也看到了[復仇者聯盟]的boss,原則上,這個隊長的誕生是建造在第二世界大戰的背景下,納粹迷信神話跟科學的結合自然就被這個作品重新消費了。本作是唯一[壞蛋]角色最為缺乏想像力,也是最具[傳統壞蛋]特色的一部,這個真的令我覺得非常乏味,既然現在[壞蛋]的形象都已經被改寫許久了,有這個必要刷新記憶嗎?

2012/11/18

內人外人 吉林的月光

內人外人 吉林的月光  The Moonlight of Jilin(2012)
2012-11-18, 緯來電影。被歸列為[新移民系列]電影的本片是一部默默說故事的作品,雖然有些劇情難免驚濤駭浪,但是導演用了較為靜默的調子來處理,這是台灣電影喜愛的手法。站在主角的遭遇來看故事,夾雜了純愛的元素讓它變得更加容易吸引與爭取到觀眾的支持。那一句[家鄉變了,但我沒變,我在這裡等妳回來],就好像《海角七號》的[妳留下來,或者我跟妳走]一樣,撒下了蠱惑的魔法,讓觀眾不由得想要支持她,希望她能得到真愛,回到家鄉。但是我卻始終覺得有點弔詭:如果這個女孩不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如果她嫁的不是一個通緝犯,如果吉林家鄉的男友雖然激勵自己但在這5年仍然沒有如此飛黃騰達...。我想說的是,這個設定雖然美麗,但是卻避開了許多障礙,許多新移民會碰到的障礙,而她所遇到的台灣人的設定也是如此。這不只是避重就輕的問題,這,還有些許意識上的問題,這個,就不在這裡提了。

第八頁

第八頁  Page Eight(TV Movie, 2011)
2012-11-17, Cinemax。這部電視電影聚集了很多我喜愛的演員,劇情安排卻是很dry,拍得很精簡,省略了大多的細節描述,所以觀眾可能要仔細的看才能逐步了解進入狀況。這裡提到的課題跟最近看的《空降危機》有些許類似的爭議,像是某些跟現在脫節的制度與程序,究竟仍是被需要的還是該被改革淘汰的? 藏在水面下的政治腐敗交易到底還要延續多久? 最後一幕,處理得很灑脫,但是當然也[省略]掉最黑暗殘酷的一面讓觀眾們自己去腦補,我覺得這是一部細緻的小品。

非常上訴

非常上訴  Conviction(2010)
2012-11-16, 東森洋片。為了一個還給相依為命的家人一個清白,主角努力了十幾年不但上大學學習還考了律師執照,蒐集十幾年前的證據打官司。她的家人不但毫無怨言,還能彼此體恤支援,看來這簡直才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我想,究竟有多少人願意這麼做? 如同劇末那些天真的孩子們的對話裡:[你願意犧牲一輩子為我做這些嗎?],母親驚聞反問孩子們[你們覺得我犧牲了自己嗎?],孩子們卻只顧自己的對話,而母親依然笑容滿面。這幕,對我來說是一個謎。

暮光之城:破曉2

暮光之城:破曉2  The Twilight Saga: Breaking Dawn - part 2(2012)
2012-11-17, 台中新光三越。我是為了尼斯(Mackenzie Foy飾Renesmee)去看了首映。這個系列該是就此謝幕了,我猜。對於跟杜佛里家族一戰的處理我頗為滿意,這樣才算是忠於這個系列一貫所主張的。我不建議看Part 1,不過Part 2,基於關注這個系列的觀眾來說,就是終結版,可以看看的。

空降危機

空降危機  Skyfall(2012)
2012-11-17, 遠百。作為一個007系列作來說,我認為本作有了許多突破是很有意思的。在開場雖然一邊維持了詹姆士龐德007的風格,卻又加入了本作的挑戰並提昇了開場的藝術感(揉入了許多思想概念,這純粹是個人觀感),然後讓演員丹尼爾顯得有些蒼老跟世故,更加呈現了[老狗]精神,加上這次將007一直都有的軍事配備減到最低,讓詹姆士龐德不得不採用較[傳統式]的老招來對付敵人,這風格十足的classic style就被發揮的爐火純青了。搭配龐德老家Skyfall,簡直是為這個系列鋪上極好收尾的梗,M跟Q的出現同時預告一個007新時代的來臨。在評價兩極的狀況之下,我自己是給上高分的。

浴血任務2

浴血任務2  The Expendables 2(2012)
2012-11-16, 萬代福。 看了資料庫居然評價頗高,我自己卻覺得只是一部爽片:因為以前所有的武戰巨星幾乎都被網羅過來了,這本身當然可以說就是一個奇蹟...。槍戰還是從頭打到尾沒有間斷沒有冷場,只是,這[搭救劇]的偶然也太多了一點了吧? 導演先生! 一群經驗老到的戰將裡,這次參與了新血,是Liam hemsworth(演員Chris Hemsworth的弟弟)所飾的Bill the kid,不過收場有點驚人,當然我也想,這到底還會有續集嗎? 就此收山應該是不錯的ending的。

熊麻吉

熊麻吉  Ted(2012)
2012-11-16, 萬代福。這個肆無忌憚的故事看下來真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搞笑或大開黃腔的娛樂電影而已,看到最後,我發現這個原本不可能的設定:也就是不應該會動會說話的布娃娃泰迪熊不但會搞笑而且簡直就是一個成人個性的布娃娃,可以代換成周遭自己所背負的人際關係,只是劇中讓它是一個人性化的布娃娃,讓一切更能夠切割,不,或許該說即使是一個布娃娃,很多事都無法切割了,更何況如果是真的人,那就更沒有這麼簡單了,無法將斷掉的耳朵用釘書機訂起來,也沒有辦法用針線把破碎的身體補好就算數,當然也沒有辦法許個願就讓一切重新來過,這些看在觀眾眼裡是心知肚明的。

聖城風雲

聖城風雲  Camelot(2011)
2012-11-15, Axn。又是一部亞瑟傳奇的開啓,由幾個出色的演員擔任重要的角色,例如摩根是美麗動人又具有神祕色彩的Eva Green,梅林是也能勝任莎士比亞劇的Joseph Fiennes,亞瑟則是出現在《暮光之城》杜佛里世家的Jamie Campbell Bower飾演的。我自己因為頗為喜愛《少年魔法師梅林》裡的角色設定跟劇情,看了這個作品反而有點適應不過來,第一集的感想覺得劇情很弱,讓這些經驗老到的演員無法發揮他們原有的魅力,這很可惜。繼續觀察。
連續看了幾集,總算是能夠逐漸進入這個新的亞瑟傳奇,雖然傳說中的石中劍,甚至エスカリバー名稱的由來設定頗為新鮮,總覺得還是有點美中不足,梅林跟摩根的能力也似乎有些伏筆,還有亞瑟跟關妮薇拉的關係在這裡也做了調整,我反而還比較喜歡電影的《亞瑟王》當中詮釋的關妮薇拉,頗有魅力。期待這個影集在未來的鋪陳能夠看到功力。

包恩遺產

包恩遺產  The Bourne Legacy(2012)
2012-11-16, 萬代福(首映於台中新光三越)。《神鬼認證》的系列第四作,也是第一次換了主角Jason Bourne(Matt Damon主演), 讓Aaron Cross(Jeremy Renner飾)首次接棒擔綱。據說續作將可以同時看到Matt Damon跟Jeremy Renner攜手演出,不知這豪華的共演能否實現。Jeremy 在本片的表現十分沈穩,不管是各個打鬥動作還是裝卸武器都顯得純熟自然,讓這個角色在不特別突顯亮點安排都能顯得說服力十足,我想Jeremy為了這個角色真的是做足了功課了。在這個系列裡,《包恩遺產》的劇情跟動作設計較於前三個作品是遜色的,但是自從《不可能任務:鬼影行動》(2011)裡大放異彩以來,Jeremy Renner即是默默行動,他的螢幕張力就足以讓這部作品持續保有光環的。

2012/11/17

搖滾時代

搖滾時代  Rock of Ages(2012)
2012-11-15, 萬代福。開場就四處響起的音樂會讓人想要站在搖滾區一起起哄,我後悔在一大早去看早場的《搖滾時代》,只好假裝自己是徹夜狂歡在次日早晨延續昨夜熱烈的氣息...。搖滾時代,我以為會遇見非常的搖滾,但是並沒有。樂曲參雜,起碼對我來說整篇貫串的音樂不是很能樂在其中。之前看過的《舞孃俱樂部》(Burlesque, 2010)《華麗時代》(Nine, 2009)《女狼俱樂部》(Coyote Ugly, 2000)或是更久以前由百老滙拍成電影的幾部作品例如《芝加哥》(Chicago, 2002),或是《紅磨坊》(Moulin Rouge!, 2001)等都很耐看,相較之下這《搖滾時代。實在遜色很多。原本我對《舞孃俱樂部》就不算是滿意,但是這《搖滾時代》所呈現的卻是每況愈下。歌唱部份的performance不但缺乏令人驚艷的地方,就連舞蹈也顯得差強人意。起碼《華麗時代》的舞蹈還很好看!就可惜了參與的演員,覺得他們被糟蹋了,我想我不喜歡《Hairspray》(2007)不是沒有原因的。

2012/11/14

獵魔殺手格麗塔

獵魔殺手格麗塔  Witchslayer Gretl(TV, 2012)
2012-11-14, HBO。Jeremy Renner也在2012拍了格林童話的《糖果屋》,大概不久才會上映,第四台不知道是不是響應JR的片子,先在HBO放了本片? 不過有如片名揭露的,反正這部作品的翰賽爾不大像是主角,是妹妹格麗塔,由飾演魔女頗久的女星主演,但是,必須說這魔女早就失去光環了啊!(沒有魔力的魔女!),Witchslayer想當然爾就是獵殺魔女,但是她自己本身卻也具有魔力,很拗口的說,是獵殺魔女的魔女,觀眾不會被弄得頭昏腦脹嗎? 還是自動接納黑魔女白魔女理論就能自圓其說呢? 這片雖說是來自《糖果屋》,但是沒什麼大情節,反正只是看見獵魔人很輕易地就殺了魔女,一個接著一個,然後魔女召喚的魔獸也沒有什麼威脅力,這片看不看,就請大家自己判斷了。

全境擴散

全境擴散  Contagion(2011)
2012-11-11, HBO。我想這個作品對台灣的觀眾來說很驚悚,在經歷過SARS危機之後,人們對這種病毒變種、疫苗不足以及擴散危機的恐懼會比其他地區來得容易體會。但這種恐懼都還只是持續,無法成為什麼教訓或是改革的契機,這點讓我在觀看本片的時候增添了很多無奈的心情。如果這個越境的時代無法避免接觸,疫苗的開發也必須循序進行,在不違反法規的狀況下製造(這點實在好令人懷疑...),那麼,劇中那些無法享用疫苗成果的,仍然會是最容易受騙的,例如那個法國的例子就是,看到這裡,除了無奈,還會令人覺得悲哀。

落日車神

落日車神  Drive(2011)
2012-11-11, Star Movies。那些靜默的眼神...,很殺。看了之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找來這兩個男女主角來擔綱了,它所需要的,就是這種靜默,但是殺傷力很高的,眼神。看見主角頂著一身蠍子一個接著一個誅殺,然後噴了血的上衣換也不換就是一直從[現場]到[現場]...。這種靜默的殺傷力還真的很少見,小推!

愛因斯坦與愛丁頓

愛因斯坦與愛丁頓  Einstein and Eddington(2008)
2012-11-09, HBO。天才似乎是有些[天才]模樣的,看了本片,愈是讓我這麼想。這愛因斯坦的表情就是一臉,[我是天才]的樣子!(天,我真的寧可導演找來個更平凡的表情來詮釋天才)。不過從兩地描寫愛因斯坦跟愛丁頓的互動這點倒是蠻有趣。小傳記式的電影,可以消磨點時間。

心靈訪客

心靈訪客  Finding Forrester(2000) 
2012-11-09, HBO。日文片名翻為《小説家を見つけたら》,是舊版007尚康納萊主演的。我突然想起許久以前看尚康納萊時的內容,說是尚康納萊學歷並不高,很多事情都是自學得來的知識,但從螢幕上得印象來說,他的每一個角色都是充滿智慧的,本片也是。電影裡提到,小說得初稿要用[心]寫,推敲的時候要用[頭腦]來寫,這時頗令人贊同的。現在有很多文學作品,就是用腦過多,但看不到心在哪裡,這是文學理論跟文學研究所帶來的弊端。動手寫之前想太多構造,凝聚太多手法,到最後,透過這個作品到底想呈現什麼都變得模糊不清,只剩下一堆技巧,脫掉技巧得外衣,就所剩無幾了。

天倫浪花情

天倫浪花情  Local Boys(2002)
2012-11-09, 東森洋片。馬克漢蒙主演衝浪高手還是首見!不過這個作品裡我最最喜愛的還是那個很性格的童星。失去父親,從小跟著哥哥的小男生硬是要裝個大人的樣子逞強,那幕扛著衝浪板的鏡頭,由劇情看來雖是不得已,可也倔強得很可愛。這種天倫片我很少看,但是即是馬克漢蒙難得演,當然就得看一看了,不然,吉布斯的影子太重,我會幾乎無法刷新這個演員得印象了。

夜訪吸血鬼

夜訪吸血鬼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The Vampire Chronicles(1994)
2012-11-09, Cinemax。90年代湯姆克魯斯的壯舉之作。那時候的湯姆克魯斯不斷尋求突破,他找到的角色之一就是這個《夜訪吸血鬼》的萊斯特。這個在百老滙的戲碼上也能看到,劇情大同小異,但是湯姆克魯斯加上布萊特比特還有那個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小女孩就簡直是絕配了。小布正值美少年蜜月期,所以演這個吸血鬼都愛的角色是得心應手說服力十足的,若應上了現今的BL潮,恐怕就會令粉絲們更加瘋狂了。即使如此,其實已經早被腐女們盯上了,第四台只要重播,就可以看到出了湯姆哥跟小布的原始粉絲以外,另外還有腐女團也會跟上的,這是個很有趣的觀眾層次演變。

幕後人生

幕後人生  The Final Curtain(2002)
2012-11-08, HBO。偶然看到這個小品還蠻喜歡,就決定留下memo。看了一下節目表並沒有重播的紀錄,覺得有點可惜。這概算是黑色幽默的小品還是媒體的殘酷寫照呢? 一下子也說不上來,不過演員們可是很賣力也很敬業的。尤其是最後那幕父子對戲的部份,天啊,難道他們真的能夠都不眨眼嗎? 英國演員真的很優,很有張力,讓簡單的劇情也能演的十分精彩。期待下次還能看到第四台重播,我會再好好看它一看的。

選戰風雲

選戰風雲  The Ides of March(2011)
2012-11-07, Star Movies。前幾天美國總統大選,所以第四台拼命播出選舉大戲。這《選戰風雲》到很是令人感慨。喬治克洛尼這次的角色有點灰色地帶,像是個戴著面具的狼。總之,即是各種媒體不斷報導或是演出各種黑幕戲碼,不管內幕真相如何,這樣的情節不斷持續地在真實世界上演這件事是比較令我驚愕的,而被犧牲的永遠是小人物。真不知道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這遊戲規則到底到了哪一天才會修正? 想到這裡,我佩服革命家,因為沒有人舉起革命旗是無法大肆翻盤的。

神偷軍團

神偷軍團  Tower Heist(2011)
2012-11-04, HBO。《神偷集團》上映時很想去看看,艾迪莫菲很久沒上螢幕了,加上幾個大咖聯手演出小咖整肥貓的搞笑戲碼,光是這點起碼就該看看。在現實社會裡,碰到這種狀況都只好[泣き寝入り]。所以不但可以拿回自己應得的那一份酬勞,又可以將肥貓(其實我是愛貓者,不愛這個說辭)繩之以法,這當然是大快人心的事啊! 比較悲慘的是,現實中,沒人願意(也不好?)擔這個犯法的風險,所以真的受盡欺凌的弱勢群眾到底是不是只剩下看著螢幕中的演員幫我們復仇就得默默滿足? 我們誰都知道循規蹈矩,尋求法律途徑通常無法給我們一個答案,因為會欺壓的一方,往往最是容易走法律漏洞,到頭來落得是惡人先告狀得理不饒人,然後就會有人得默默流淚了。

2012/11/13

特務疑雲

特務疑雲  The Debt(2010)
2012-11-09, Cinemax。德國納粹跟猶太,要除卻國仇家恨的因素來描寫,很難。這《特務疑雲》卻讓我看得心有戚戚焉。一個美麗的女人,參與了復仇計劃卻捲入了兩個男人的拉扯當中:一個視權勢如命,一個卻拼命想當個[人]。側寫納粹屠殺的電影,這部令我特別印象深刻...有時會讓我聯想到《為愛朗讀》,只是這部片子的國仇家恨來得很是諷刺,民族悲劇裡夾雜著不僅僅是個人的血淚,還有利用這種環境借機茹毛飲血的人。劇中一句話著實很震撼:醫師說[你以為猶太人為什麼會被屠殺殆盡? 那是因為你們從來都只為自己著想,畏懼挺身而出,就怕災難只會降落在自己身上,所以4個德軍就能將數千猶太人押入瓦斯室,因為你們從不挺身抗拒,所以你們不值得活!]

無人之子

無人之子  The Son of No One(2011)
2012-11-04, Star Movies。這部片,很硬。融不入周遭的偏離感不但揮之不去,甚至還得步步為營,最後那從小的至友還是難逃大環境的魔掌,這大概也是一種[人在江湖]的遭遇吧。問題就在於,即是[無人之子]又不想要有像日文裡常講的那種[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的心態,那活在大環境裡就是一件很痛苦又很可怕的事了。觀感是:現代社會裡有理想有抱負,或是沒什麼理想也沒什麼抱負也好,似乎大家也是一種[無人之子];不想成為眼前的大人,但得嘗試不歸罪於建構了現今這個世界的大人們,不埋怨大環境如何不公平,又要活得像自己可真的是得很掙扎很努力很成熟很勇敢。電影裡的[無人之子]的遭遇或許不同,但是我在他身上看到許多許多的影子。

凱特的慾望日記

凱特的慾望日記  I Don't Know How She Does It(2011)
2012-11-04, Star Movies。看了片名當然就會聯想到那著名的《欲望城市》,沒錯,這部作品的主角就是《欲望城市》裡最紅的莎拉潔西帕克。當然也是因為《欲望城市》的角色形象造就了這部作品的誕生,那個能幹的都市女性如果在事業家庭兼顧的狀況之下,到底會是個什麼樣子,拍下來就是《I Don't Know How She Does It》!片名還很[中肯]。是說,安排了皮爾斯南只是給她多了一束捧花,讓這個曾經風靡全球的英國風流紳士代表007也拜倒在莎拉的裙下,接下來還有戲演嗎? 學一句仿盛竹如調: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另一個地球

另一個地球  Another Earth(2011)
2012-10-30, Star Movies。由於播放時間有點糟糕,沒能夠真的看過,作品的memo,就等待下次的機會再補。(後續)

荷莉

荷莉  Holly(2006)
2012-10-31, 好萊塢電影。12歲的少女,就要嚐盡人間滄桑。幼童買賣春的問題一直是個遭人物議卻又持久未能被確實地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東南亞,問題存在日久就讓人變得習以為常,這種痲痹的日常裡藏匿著的弊病總之最是容易令人視而不見。記得日本也一度拍攝了類似的題材,未上映之前是受到了關注,並以一種社會問題電影姿態上場,但是奇怪的是,上了院線之後,反而是有點不了了之的收了場,原因不明。這題材之所以在日本會被關注是,有許多人認為戀童癖者不少來自於日本,他們認為這樣的電影在日本播放是具有特別意義的。相對的《荷莉》上了台灣的第四台,不過就是跟一般電影一樣,夾雜在琳琅滿目的各種類別裡,好想知道觀眾到底是如何看待這個作品。